需要制定计划来保护、修复和提升 Con Dat 考古遗址的价值。
(Baonghean.vn)——这是4月25日下午在琼义乡(Quynh Luu)举行的2024年昆达考古遗址发掘结果初步报告会议上考古专家提出的建议。
此次研讨会由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与义安省文化体育厅联合举办。琼琉县人民委员会文化体育厅代表,文化体育厅相关部门和专业单位代表,国内外考古专家出席会议。

昆达遗址位于义安省琼鎏县琼义乡4号村。昆达遗址于1979年被发现,1981年首次发掘,有两个墓坑,面积为75平方米。22020年,历史学院考古系进行勘察,发现遗址表面有一处现代墓地。发掘和勘察结果表明,遗址文化层厚约7米,为琼文文化的典型层位。

昆达遗址的特征表明,该遗址对于了解越南中北部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遗址特征和已发表的碳14测年结果,推测昆达遗址的年代应为距今6000至4000年。

鉴于上述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文化体育旅游部和乂安省人民委员会同意,河内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与乂安省博物馆合作,对昆达遗址进行考古研究,其目标如下:发掘、收集和整理昆达遗址和文物;评估人类在历史上适应自然环境的作用和方法。
此次发掘工作于2024年3月初开始。经过一个半月多的工作,在来自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越南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菲律宾国立大学等专家的参与下,运用现代考古发掘方法,在2024年昆达遗址发掘初步成果汇报会上,发掘队肯定:昆达遗址的两个考古发掘坑提供了有关遗址和文物类型的大量信息。

从发掘结果看,这套石器,特别是在昆达遗址发现的陶器,其共同特点是尖底陶器,带有双面刷纹,是琼文文化的特征。
研究人员认为,琼文文化是越南新石器时代最早的制陶中心之一,仅次于和平、多布和蔡贝等中心。陶瓷的出现和发展与古代琼文人赖以生存的河流海洋环境以及以海鲜为主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昆达遗址,考古发掘队采集了1500多个木炭样品,试图用C14法测定其年代,但目前无法携带样品进行分析,无法进行精确测定。
康达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为解决该遗址古代人类出现的情况、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真实的居住过程以及该遗址的性质、年代和规模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和实物文献。

会上,专家们还肯定:昆达遗址是东南亚地区罕见的保存着多元文化层次的考古遗址之一。因此,为了全面查明该遗址的性质和价值,制定并实施保护、修复和提升昆达遗址价值的计划,义安省人民委员会需责成地方管理机构继续重视指导遗址保护工作,扩大文献收集、研究和考古发掘,补充相关文献资料,以便更清楚地确定遗址的规模、结构和性质。
此外,根据考古发掘成果,结合现有资料,将建立省级文物档案,以保护昆达文物。之后,有必要建立档案,提出将该文物认定为国家级文物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