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边境的“蓝玫瑰”
法律 - 发布日期:2024年7月8日 09:55
.png)
08/07/2024
近日,在由《共产主义杂志》、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和边防司令部在河内联合举办的“乡村声援”活动中,197名获得表彰的杰出代表中,有7人身着绿色军装,其中包括1名职业女兵。她就是被誉为“乂河边境绿玫瑰”的阮氏陈青中校。

对于蒙山乡(Con Cuong)和三合乡(Tuong Duong)的少数民族来说,“边防卫士吴青”早已变成了“村民”。
大约六年前,在越南义安省边防司令部政治部工作的中校阮氏陈青自愿前往蒙山边防站(Con Cuong)工作,令很多人感到惊讶。蒙山边防站毗邻老挝波里坎赛省,拥有36.5公里的边境线和7个地标,80%以上的人口为泰族,其余为丹莱族和少数京族。

当时,许多人担心这位娇小的女子能否在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的地区生存下去。然而,这朵边境的“绿玫瑰”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克服了语言、风俗习惯的障碍,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作为群众运动队的一员,阮氏陈青中校理解和体谅人民的艰难困苦,主动向站党委和指挥部建议,部署许多措施,帮助人民发展经济、稳定生活;同时,她还充当“桥梁”作用,号召慈善组织和个人为本地区贫困户和处境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
我多次有机会陪同阮氏陈青中校出差到边境村庄。每到一处,“边防卫青”都与村民们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带来欢笑,赢得了村干部和村民们的爱戴。

对于蒙山乡Cua Rao村的La Thi Nguyet女士来说,“吴青”不仅是亲人,更是支持、陪伴她一家脱贫致富的“恩人”。
感谢“Thanh 夫人”给他们种子并“教他们如何种植庄稼和饲养牲畜”,Nguyet 女士的家人现在有了食物和积蓄,甚至还买了一台碾米机来提供服务。
不仅阮女士一家,还有另外7户家庭,包括孟山乡的4户丹莱族家庭,都直接得到了“O Thanh”的帮助,通过支持牲畜和植物品种、指导畜牧业和种植业技术等方式发展家庭经济……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学会了如何做生意,并不断进行再投资,建立长期的生计模式。

对于曾经就读于蒙山中学的丹莱族学生来说,阮氏陈青中校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母亲。此前,蒙山中学在招收丹莱族学生入学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在布玛国家公园核心区邦村和古发村。一方面,这些学生习惯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与外界鲜有接触;另一方面,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相当远(15到20公里的林间小路),出行不便。

面对这一现实,阮氏陈青中校就蒙山中学和蒙山边防站之间建立和维护“边境陪同宿舍”模式的一系列协调活动提出了建议。
这里是溪康河上游12至16岁丹莱族学生生活和工作的场所。第一次离开寄宿学校的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学习,很多孩子还保持着陈旧的生活习惯,经常逃学,不再回学校。

为此,阮氏陈青中校主动走近、贴近、直接谈话、示范、指导孩子们特别是女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帮助丹莱学校的学生们转变认识和习惯,养成科学、规范的生活习惯。
渐渐地,孩子们变得更大胆、更自信、更开放地交流、懂得打招呼、独立学习、注意个人卫生……
为了进一步支持孩子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阮氏陈青中校动员并呼吁慈善组织和个人捐助近1000箱方便面、数百套衣服、书籍、鞋子、凉鞋、发夹、洗发水、2台电视机和许多奖学金……价值近4亿越南盾。

也因此,丹莱的学生们可以安心地待在宿舍,不再逃课出去玩,逃课回家。现在很多学生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偶尔也会打电话给“青妈妈”,咨询职业方向、工作等生活上的问题。
阮氏陈青中校对艰苦地区人民的关爱之心还体现在她和孟山边防站官兵共同搭建“零越盾摊位”,免费向群众发放成吨的衣物、书籍、生活用品;直接呼吁支持为仓村罗文玄先生家修建住房,捐款7500多万越盾;支持为库饶村三组丹莱族人民修建自来水管道,捐款6500多万越盾;呼吁支持为朗安村修建幼儿园,捐款20亿越盾……

在前蒙山(Con Cuong)和现今三合(Tuong Duong)边境地区工作过程中发现,丹莱族、西蓬族、泰族、蒙族、高木族等民族的妇女……不仅面临经济困难,而且由于缺乏社会知识、法律知识等,生活中也面临诸多障碍……
阮氏陈青中校特别热衷于宣传《婚姻家庭法》;早婚和近亲结婚问题;《预防和控制家庭暴力法》;性别平等......以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的意识和技能。

她还建议部队指挥官与孟山乡妇女联合会配合,在北山、南山和安村建立并维持3个“妇女参与保卫领土主权和国家边界安全”俱乐部的有效运作,共有105名成员。

2024年初,在调往老挝波里坎赛省永通县边境线长达25.724公里的Tam Hop乡(Tuong Duong)工作期间,Nguyen Thi Tran Thanh中校建议并配合Tam Hop乡妇女联合会在Huoi Son村成立“妇女与法律”俱乐部;通过“陪伴边境妇女”计划,打造生计模式,帮助Mong Pha Lom村妇女改善生活。

获得山羊和饲养指导的两位妇女联合会会员武艺楼女士和武艺高女士在交谈中都对各级妇联的关心表示感谢,特别是对阮氏陈青中校给予的支持,帮助苗族妇女脱贫致富、创建“五无三净”家庭。

阮氏陈青中校在军旅生涯中,特别是在边防哨所工作期间,始终牢记胡伯伯“尊重人民、亲近人民、理解人民、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的教诲。

因此,在与村干部群众打交道时,她和队友们始终保持着模范风范,说话亲切真诚,朴实易懂,有时甚至用当地语言做“群众动员”工作,让群众轻松吸收、运用。


作为一名弱女子,选择从事边防事业已经是勇气可嘉,但像阮氏陈青中校一样自愿前往比以前更加偏远、更加艰苦的边境地区,更需要坚强的意志。
解释自己的决定时,来自边境的“蓝玫瑰”哈哈大笑,“因为我是一个不喜欢选择轻松工作的人。”
她坚强的性格继承自家庭传统,尤其是她敬爱的母亲——一位女警官,省警察妇女委员会主任。

此外,阮氏陈青中校还庆幸拥有一个坚实的“后方”,那就是丈夫和孩子们的分享和理解。近6年来,阮氏陈青中校自愿在边境工作,而她的丈夫范文道先生则在荣市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发展股份公司工作,留守家中做后方。
即使妻子在节假日、春节期间自愿坚守岗位,或一连数月坚守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陶先生和孩子们依然给予支持和鼓励。夫妻和睦相处,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乖巧懂事。女儿毕业于河内国立大学管理学专业,小儿子正在荣市大学读二年级。

有时,阮氏陈青中校也欢迎丈夫、孩子和家人长途跋涉来到部队看望,鼓励和激励她不怕困难和磨难,贴近人民、贴近村庄,及时劝告队伍和部队指挥部完成好建设坚强人民阵地、建设日益巩固的人民边防的任务。

阮氏陈青中校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群众动员者,作为一名在边境地区工作的边防党员,她尤其关注巩固基层政治体系。她定期为北山、太山二村、南山、新山、新华村(隶属于昆强县孟山乡)党支部,以及长阳县三合乡帕隆村党支部提供党务工作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通过与村干部、群众搞好关系,阮氏陈青中校及时掌握所辖地区的情况,指导单位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制定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截至目前,她已直接收到民众提供的准确信息25条,从而举报并建议单位指挥部逮捕“母亲上帝教会”违法犯罪案件1起/1人、赌博案件2起/8人、触电案件5起/5人……

乂安边防部队副政治部部长阮玉锦中校表示:阮氏陈青同志是乂安边防部队第一位志愿到边境地区工作的女军官,出色地完成了被赋予的各项任务。
从阮氏陈青中校的先锋榜样来看,目前整个乂安边防部队共有18名女兵在该省两条边境线的边防哨所执勤。

至今,她已在边境驻守近6年。虽然有很多艰辛和压力,但对于阮氏陈青中校来说,这也是一段让她在边境留下许多难忘的战友情谊和军民情谊的时光。
通过贴近群众、扎根村庄的实践,边防部队“女兵”们更加理解和体会到“车站是家、边疆是故土、各族人民是骨肉兄弟”的忠诚依恋之情。

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奉献精神,阮氏陈青中校多年来一直是竞赛战士,荣获越南妇女联合会中央委员会、国防部和边防司令部颁发的奖状;是乂安省在执行越共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推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和作风”指示五年总结中荣获政府总理颁发的奖状的典型代表;并被选为“胡志明——理想之旅”交流活动参与者。
2024年,阮氏陈青中校是来自全国42个边境省市的197名杰出代表之一,在由《共产党》杂志社、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河内边防部队指挥部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乡村支教”活动中荣获表彰。她还被评为2019年至2024年乂安省边防部队胜利竞赛大会64名典型先进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