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省部分县市的诞生里程碑和名称
2024年8月10日,清章县将隆重举行盛大仪式,庆祝清章县建县555周年。值得一提的是,义安-河静省的许多地方也于1469年设立了清章县,这一历史里程碑与我国封建制度下最大规模的行政改革息息相关。
.png)
2024年8月10日,清章县将隆重举行盛大仪式,庆祝清章县建县555周年。值得一提的是,义安省和河静省的许多地方也于1469年设立了清章县,这一历史里程碑与我国封建制度下最大规模的行政改革息息相关。
陈孟强 • 2024 年 8 月 9 日

历史上,行政区划和地名的划分,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国从建国至今的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行政区划、地名的变迁各不相同,但都源于对国家政权的管理、维护和建设的需要,代表着一个主权国家的主权,铭刻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因此,查明并确定地名的“诞生”年份,是全国许多地方的迫切愿望。
陈朝时期,义静省的部分地区有以下名称:
芽宜市(Nha Nghi),现为宜春市(Nghi Xuan)
Phi Loc,现任 Can Loc
Do Gia,现为 Huong Son
Chi La,现为 Duc Tho
Tho Du(今Thanh Chuong)
江架,今天是清昌的一部分
Tho Hoang,现为 Huong Khe
河黄 (Ha Hoang),现今石河 (Thach Ha) 的一部分
Ban Thach,现今 Thach Ha 的一部分
Ha Hoa,现为 Ky Anh
奇拉 (Ky La),现为奇安 (Ky Anh) 的一部分
Thach Duong,今天南丹的一部分
同银、同盛今日
今天的 Lo Binh, Hung Nguyen
沙南,现今南丹的一部分
后来,陈朝的上述年号,在光顺十年(1469年)黎圣宗巡抚全国之后,均被更改并更名。为了纪念这一影响深远的事件,景旦年间,黎圣宗也将年号由光顺改为弘德。
地方政府制度改革历来是越南封建王朝关注的课题。我国历史上,黎圣宗(黎朝)和明命朝(阮朝)时期的地方政府制度改革被认为是规模最大、最成功的改革,几乎延续至今。

遗憾的是,由后黎朝史馆历代史官编纂的越南现存最古老、最重要的官方史书《大越全书》只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概括性记载,并未具体提及那些更名的地方。幸运的是,阮朝国家史馆的官方史书《大越全书》中记载了这一事件。
这是一部大约在19世纪末编纂的国家历史,但强牧所参考的文献系统大约有200套,包括野史、诗歌、黎贵惇、潘辉珠等人的作品……特别是强牧还参考并参考了许多其他史书,例如《大越史记全书》、《大越史记边篇》,并参考了中国史书和其他越南史书。
本书采用宋代朱熹的“纲目”体写成,分为“纲”(简洁明了的概括)和“目”(更具体和广泛的抄写),按年、月、日的顺序记录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在查阅越南和中国史书和文献的基础上,对许多事件、人物和日期进行了仔细的判断,并附上了人物、地名、科举制度、行政机构的注释以及嗣德王的零星评论。
因此,《大越全书》和《康定越全书》是越南第二大史书,既吸收了前人史家的诸多成果,又对史学做出了许多宝贵贡献。今天的史学界认为,《大越全书》和《康定越全书》是研究越南历史相关问题的两部重要史书。《大越全书》和《康定越全书》“认真考察”了前人史书未记载或记载错误的历史大事小事。
例如,太祖陈明宗亲征哀牢事件,《全书》记载地点为“建州”,而“马一齐公比文”碑则记载地点为“末州”;《全书》记载时间是甲子年,而“马一齐公比文”碑则记载时间是会年。“功木”所记日期与实地所立碑一致,因此“功木”的警示语完全准确。我们认为,黎圣宗于光顺十年(1469年)在“功木”碑上绘制全国地图的记载完全有科学依据,是可靠的。
.jpg)
《壮牧志》明确记载,光顺十年(1469年)癸酉三月,黎圣宗定国土,设十二省。其中,义安省共辖8府、18县、2州。具体如下:
1. 德光宫辖6个县:天禄县、罗山县、陈福县、青春县、香山县、宜春县;
2. 演州宫辖同城、琼吕两个区;
3. Anh Do宫管辖两个区:Hung Nguyen和Nam Duong;
4. 河化省辖两个县:石河县和奇化县;
5.茶兰县辖4个县:启山县、向阳县、永康县、会宁县;
6. 归州省辖两个县:忠山县和水云县;
7. 玉马宫辖1个区:郑高区;
8. 南安府辖1个县:归合县。
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鲜为人知但对于确认一些地方诞生时间至关重要的信息是,乂安和河静省几乎所有县名,如:奇山、祥阳、琼吕、南阳(南丹)、清章、兴原、归合、乂春、香山、石河、奇花(奇映)等,都诞生于 1469 年。

至今,许多人认为,清章(Thanh Chuong)这个名字诞生于1729年之后,是为了避开郑江君的忌讳,所以才将清江(Thanh Giang)改名为清章(Thanh Chuong)。正如研究员胡诗辉(Ho Sy Huy)所言(发表于《义安社会科学与人文杂志》,2021年8月):“记录清江(Thanh Giang)改名为清章(Thanh Chuong)的文献多达六篇,这并非偶然。这项细致的研究“为研究越南避讳问题奠定了基础”。根据河文谭教授在其《吴德寿朝代越南避讳研究》(文化出版社,1997年)一书中的评价,黎中兴朝代地名改名避讳部分指出:“青江是义安省的一个县名,1997年以后,1729年,改名为“清章”(Thanh Chuong)。现为义安省清章县。如上所述,我们认为“清章”这一名称仅出现于1729年或之后。在此之前记载“清章”地名的著作,如何文谭教授所述,均由后人整理而成。

由于引用了两位学术巨匠的详尽而宝贵的研究著作,这一观点很容易被接受和传播。然而,我们发现上述评论缺乏充分的依据,也并不准确。因为根据现存的原始文献,包括黎、阮两朝的各种行政文书,例如:碑、敕令、诏书、令、家书、副官……,这些文书至今仍保存在清章府的宗族手中,“清章”两个字早在1729年之前就已被清晰地记录下来。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国家历史文化遗迹:位于清春乡的陈兴学、陈兴蓉陵庙内,保存着为表彰陈文舍跟随富光公郑勤打败顺光军队的功绩而颁发的敕令,敕令的年份为永寿三年,即1660年,上面写着:“色清章县,碧召乡,陈文舍……”;封陈文林为金义侯爵的敕令,敕令的年份为正和八年,即1687年,上面写着:“色清章县,碧召乡,陈文林……”;敕令陈兴才升任杜添,年号为永盛十年,即1714年,诏书上明确写道:“色城章县,碧潮乡,政队长黄丁大夫,土勇侯爵陈兴才……”。

除了纸质文献外,当地石刻也记载了类似的内容。现存于清章县清春乡名将陈兴学祠的坚义碑,记载了第五次政阮战争(1655-1660年)中陈兴学、陈兴蓉两位将军的武艺。此碑立于“黄昭政和年制茅丹仲夏吉日”,即1698年,碑上有“……丁酉六月,贼犯清章/丁酉六年六月,贼犯清章……”的记载。这里提到的丁酉年是换算为公元1657年。
“Hầu thần bia”碑现位于Thanh Chuong区Thanh Xu公社Tran Hung Nhuong名将庙内,立于“Hoang trieu Chinh Hoa van van nien chi thap cuu Mau Dan quy ha”(夏末吉祥日,茂丹年,清化十九年),即1698年,碑中有这样一句话:“……Mau Thanh Marquis的姓氏是Tran,他的名字是Van Canh,他来自Thanh Chuong Bich Trieu/Mau Thanh Marquis的姓氏是Tran,他的名字是Van Canh,他来自Bich Trieu,Thanh Chuong......”。

通过这些原始文献,都已证实“Thanh Chuong”这个名称在1729年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Thanh Chuong这个名称只在1729年或该年之后才出现”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历史是过去,没有人能够亲眼看到或听到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历史,只能依靠可靠的文献和证据,即原始证据和一手文献。“原始”意味着该文献从未被抄写或改写。更重要的是,该文献必须直接参与了所提及的事件。上述六本证实清章氏自1729年以来存在的史料,均未直接参与其所提及的事件。因此,其可靠性远低于原始证据和一手文献。
通过以上我们呈现的数据,所有资料都是在它们出现的确切时间记录下来的原始文字记录。这是真正的原始证据,从未被后人抄写或改写过。因此,历史科学如同法医学一样,必须以“比证言更重要”这句话作为第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感知历史上发生的事件。

清昌是传承乂安千年文化的土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革命传统。这里就是名为“戎朗”的地名,至今仍保留着我国人类历史黎明时期辉煌的山渭文化的遗迹。在民族历史上,清昌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是国家的“藩篱”,是“精神家园,人才辈出,精英荟萃之地”,许多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在这里创业,许多著名家族,例如:阮维、阮思、邓氏……
清昌县自然风光秀丽,山川秀丽,但同时也是一块以贫穷闻名的土地。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性情淳朴,才华横溢,或许正因为“贫瘠的土地出英雄”,清昌县的优秀子弟难以计数,从古至今,他们都为越南美丽的山河增添了光彩。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