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乡村的街景
近年来,义安省部分农村地区面貌焕然一新,高楼林立,交通、服务等设施也日趋完善。一些乡镇投资超过5亿越南盾,用于设置路标和交通信号灯;一些乡镇则实现了户户贴门牌,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俨然一个社区。
有数字的房子
九月初,我们在琼吕县琼多乡见到了23岁的阮文俊(Nguyen Van Tuan)。他是一名“托运人”,在琼吕县负责货物运输。近年来,由于网购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份工作变得非常受欢迎。然而,对于阮文俊来说,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找到收货地址。
“但与其他乡不同,每次接到发往琼多乡的订单,我都感到很兴奋。因为在这里找房子很容易。我不用问任何人。就像在城里一样。”Tuan兴奋地说。
正如阮俊所说,我们在琼多乡走了一圈,看到1500多户人家都分配了特定的门牌号。蓝色的牌子挂在正门上,上面写着门牌号,下面写着村名、街道名和乡名。乍一看,就像一个小区。这也是义安省第一个为每户分配门牌号的乡。

据琼多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胡世雄介绍,四年前,该乡就同步实施了门牌号制度。“这源于远道而来的民众和游客的意见。他们每次到琼多乡,都很难找到熟人家,不得不反复问路。当时,琼多乡刚刚建成全省第一个模范农村,所以我们立即就实施了。” 胡世雄先生说。他还补充说,在实施过程中,民众没有提出任何异议,大家都表示欢迎。因为这项计划花费不大,却带来了许多便利。
“我们乡是‘书香门第’,名人辈出,我们也想用这些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乡里的道路,但这需要省人民委员会的批准,所以一直没能实施。所以现在只有主干道用贯穿的省道命名,乡里的次干道则用1号路、2号路……来给房子编号。自从有了具体的门牌号,就不用再去问人家房子了。尤其是货代,他们很兴奋。”洪先生说。
据记者调查,除了琼多乡(Quynh Doi)外,该省的清安乡(Thanh Yen,简称Thanh Chuong)也实行门牌号制度,但只是自发实行。据清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裴友章先生介绍,目前只有洪平村(老村)实行门牌号制度,该村现已与另一个村合并。门牌号就安装在家门口,上面只有门牌号和村名。“这是村民们自己发起的,后来才实行的。不过,过去我们也发现,这样的门牌号制度在很多方面都很方便,有助于政府更好地管理。未来,我们正在努力建设模范新农村,也会考虑在全乡推行门牌号制度。”裴友章先生说。

公社花费超过五亿越南盾“解决迷宫”的故事
演文乡位于一片低洼地带的中部,与演州县的许多乡镇接壤。该地区被三条河流分割:邦河、瓦巴运河和芽黎运河。长期以来,这个乡镇被称为“迷宫”,因为陌生人很难找到路。
奠文乡的道路狭窄蜿蜒,房屋密集,几乎看不到主干道,大多数道路狭窄蜿蜒。“我们乡和另外6个乡接壤,所以有6条主干道通往我们乡。虽然我们是邻近乡的人,也去过奠文乡很多次,但每次来回都很容易迷路,找不到出口。有时还要绕到十几公里外的另一个乡。就连领导来乡视察,有交警车带队,也还是会迷路……奠文就像个迷宫。”海先生说。

为了“解决迷宫问题”,两年多前,奠文公社同意投资超过五亿越南盾安装路标。目前,奠文公社的道路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路标。这些路标大多指向其他邻近的公社或公社内部的地方。尤其是一些人们关心的地方,例如奠文公社人民委员会总部、公社卫生站、药房、周边村庄……不仅如此,奠文公社还在繁忙的道路上投资建造了减速带,并安装了数十个交通警示灯……
“以前,每天都会有几十个人过来问路。有些人问了好多遍,还是找不到路。现在有了具体的路标,就不用再问了。”64岁的街头小贩黄氏梅(音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