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灯”——照亮乡村道路
尽管困难重重,但得益于高效的群众动员,在桂风县芒诺乡的许多村庄,人们纷纷捐资捐物,投入劳动,修建了与“安全照明”模式配套的乡村道路。这不仅给村庄带来了新的面貌,也有助于维护村庄的安全、秩序与和平。由此,它激发了人们安心生产、发展家庭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动力……


如今,夜晚走在芒诺乡海林村的道路上,不再像以前那样昏暗。因为村里的交通系统,包括支路,都铺上了水泥路面,安装了照明灯,方便出行。天一黑,路灯就亮了。村间道路两旁,成了老人纳凉的地方,孩子们玩耍的地方。

海林村村长阮文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海林村虽然不是第一个实施这一模式的村,但该村率先出资1.8亿越南盾实施村内8条道路照明工程,道路总长7.4公里,不包括部分支路。
.jpg)
此前,公社提出推行“安全照明”模式时,海林村党支部认为这是好办法,符合群众愿望,并颁布了决议,随后召开了有群众组织参加的扩大党支部会议,统一了方案、实施方法,估算了具体费用,随后召开了征求意见大会,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同和支持。最终,平均每户分两次捐款90万越南盾,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

海林村的典型好商人阮廷照先生激动地说道:“自从装上电灯后,治安稳定了,群众夜间出行方便了,村寨文明多了。像我们这样出去种槐树,晚归的农民也更有安全感了……有了同步运输系统,大家种的农产品也吃起来更方便了,商贩们可以直接到园子里收购,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

因此,邱先生家大胆实施了标准NTM菜园的规划,在近4000平方米的土地上划分为牲畜区、果树种植区、蔬菜种植区、鱼塘,安装农作物自动灌溉系统,采用VietGAP认证的清洁生产和畜牧养殖方法。

海林村总面积320公顷,共有197户人家,782人,由泰族和京族两个民族共同居住。该村的特色在于,来自全国7个省和19个县的居民聚集在这里创业,发展多种产业经济(林业、畜牧业、蔬菜种植、贸易、劳务输出……)。
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家乡,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在村党委、村管会的精心“动员”下,大家凝聚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共识和团结力量。

村长阮文胜介绍说:“以前,村里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很多道路泥泞不堪。新农村建设决议出台后,党委、村委会就确定,首先要突破交通难题,因为只有交通便利了,生产才能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才能改善。”
为此,该村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建设委员会,直接派员到村委会,结合村委会会议和群众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发动群众捐地、捐款、捐劳力,修建农村道路,安装路灯。
其中,干部党员带头,各项工程、各项工作都发扬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做到了“民知、民议、民办、民检、民享”。

得益于此,截至目前,海林村全村已修建了7公里水泥路。村民自发捐出数千平方米土地,拆除数百米围栏,投入8亿多越南盾和2万多个工作日来修建这条道路。
该村还呼吁群众,特别是在外务工的子孙后代(全村有55名工人在外务工),捐献1亿越南盾,用于修缮校园、购置文化馆设备等,为2023年海林村达到新农村标准做出贡献。

不仅在海林村,修建道路和照明设施的运动也像一股“清风”,在芒诺乡营造了充满活力的竞争氛围。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办事方式,但都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忠山村共有153户人家,636口人,6个民族聚居。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充分利用干部、公务员和离退休干部聚集的有利时机,运用“高明的群众动员”策略,发扬干部、党员“言行一致”的模范精神,动员群众为文化体育设施和机构建设贡献力量。目前,忠山村乡村道路已100%铺设混凝土,也是全乡旗路和电力线路最美的村子。

中山村村长黄氏勇女士(62岁)表示:“此前,该村积极在途经此地的554B国道沿线安装约2公里长的照明线路。2003年,随着‘保安照明’政策的出台,该村组织群众在5条村内道路上安装了102盏照明灯,总投资超过2亿越南盾。”
此外,平均每户每年只需缴纳15万越南盾用于电力线路维护和电费,这项政策符合民心所向,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此得到了人民的赞同和支持。
作为省级典型文化村创建单位,忠山村除了修复、改造交通系统、安装“保安灯”外,还发动群众捐资、出工日修建旗路,在村文化馆张贴广告牌、宣传海报,投资额达2000多万越南盾;改造2个排球场,修建一个青少年足球场,投资额达5000多万越南盾。
村庄文化馆和文化机构的校园确保了“明亮、绿色、清洁、美丽”的标准,通过石凳、树木和垃圾桶系统,得到了民众、远方工作的儿童和组织的支持。

.jpg)
“村子变了,大家都很兴奋,特别是‘安保照明’模式实行后。晚上,中山村的街道和城里街道一样明亮。学生晚点回家更有安全感,人们锻炼身体也更方便了……这都是‘党心民心’齐心协力、朝着‘民工民乐’新农村建设目标迈进的结果。”中山村前线委员会主任黄氏玄女士高兴地说道。

芒诺乡位于桂风县中部,自然总面积50.78平方公里。全乡共有1506户,6422人,由泰族、京族、科穆族3个民族组成,分布在11个村落。

自2020年桂山乡与芒诺乡合并为芒诺乡以来,该乡的整个政治体系开始建设新农村。目前,该乡仅达到了19项标准中的14项;其中,收入、住房、多维贫困和交通等一些硬性标准尚未达到。
因此,除了采取措施消除临时搭建的房屋、重点改造高地、冲积地,发展蔬菜花卉生产、建立经济模式增加群众收入外,地方还注重宣传和动员群众为修建农村道路和土木工程贡献力量。

但对于少数民族比重较高(占67%)的地方来说,通过宣传动员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人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容易。
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求干部、党员在运动中弘扬先锋模范精神,从清理场地到出力出资,修建乡村公路、旗路、亮化线路等;派出村干部随到随到,与群众一起落实,在全社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竞赛运动。

为推动群众运动,芒诺公社党委指导政治系统建立群众动员模式,巧妙地集中解决诸如场地清理、扩大乡村道路、建设安全输电线、解决基层出现的复杂热点问题等“难点”任务……从而在有效落实地方政治任务,特别是在落实新农村建设“难点”标准方面凝聚共识。

在省、县资金的巧妙配合和发动群众捐款的帮助下,截至目前,芒诺乡已铺设混凝土20.86公里村道和村际道路,确保车辆通行便利。南吉艾河硬桥、清风1-清风2村际道路、长板灌溉项目等项目也已开工和维修。

此外,据当地领导介绍:该公社有省道DT.544B,总长6.58公里,区道H.336,长12公里,社道01条,长4.56公里,村道和村间道路46条,长20.86公里,巷道53条,长9.73公里。
近年来,芒诺县从公社到各个村庄的整个政治体系都积极动员人民,有效地清除了遮挡车辆视线的树木和灌木丛,开辟了畅通的人行道和路面;同时,定期进行宣传,提高人们,特别是省级公路沿线货物贸易家庭的认识,不要侵占人行道、路边和路缘石进行贸易,不要修建、放置平台、搭建屋顶或进行其他侵占交通安全走廊的活动,不要妨碍参加交通的车辆的视线......
.jpg)
.jpg)
新建和升级的道路改变了这里乡村的面貌。然而,当道路畅通时,人们却担心交通事故或可能出现的安全秩序问题,尤其是在夜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打造符合“亮、绿、净、美”标准的道路,当地党委、政府在全乡范围内启动了“安保亮化”示范工程。
芒诺乡党委书记罗氏红同志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从试点单位开始,看到该模式的实际效果,各村群众纷纷响应,自愿捐资,在当地机构和企业的支持下,争取将该模式推广到全乡。
截至目前,芒诺乡已在11个村中的8个村实施了“安全照明”模式,道路超过100条,总长超过30公里,共安装了820盏照明灯。实施该项目的总资金近8亿越南盾。其中,民众捐款近6亿越南盾,机关和企业捐款近2亿越南盾。


这一模式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效果,既照亮了道路,为人们夜间出行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利于使村道巷道变得绿、净、美,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盗窃,减少聚集性骚乱和不安全因素……也有利于提高基层治安部队和公安民警巡逻防控工作的有效性,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
为确保照明和安全使用,Muong Noc 公社当局指示村委会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损坏的灯泡和电线,并及时处理出现的情况。
罗氏红同志表示:“近期,我们将指导把‘保安灯’模式推广到剩余的3个单位,切实提高群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为村庄创造新气象”。

发挥全民力量建设和复制光鲜亮丽交通路线典范,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保障地区安全有序,为芒诺县达到19/19标准做出贡献,并于2024年8月23日获得省人民委员会第2200号决定表彰,达到新农村标准。芒诺县也是桂风县30a郡2021-2025年阶段第一个达到新农村标准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