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阮一芳同志与义静苏维埃运动时期的夺权活动

理学硕士。胡氏海留 - 苏联义静博物馆 DNUM_CDZBAZCACE 19:02

阮一方同志出生并成长于具有革命传统的家庭。在家人悉心教育下,他很快便投身革命活动,并参与了1930年至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夺取政权运动。

阮一方同志。

阮一芳同志,俗名阮一林(别名丁、李),1911年出生于乂安省吉岸乡(现吉文乡,清章县)裴天村。他的父亲是阮一勇,一位爱国人士,通晓汉语和越南语。母亲是阮氏发,一位忠诚勤劳的女性。

1925年,在陈友营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福越吉银”小组。该小组组织互助小组、进步读书会,为儿童教授越南语,并为邓树华先生麾下出国的年轻人筹集善款和大米。

当时,少年阮一芳刚满14岁,与同伴们一起在土山学校读书。之后,他转学到荣市的法越学校,师从阮文华老师。在何辉塔同志的启蒙下,阮一芳聪明伶俐,学东西很快,深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爱戴。在荣市学习一段时间后,阮一芳回到家乡,参与当地的爱国运动。

1930年3月20日,越南共产党青章支部成立,共有8名党员,孙嘉静同志任书记。1930年3月底,吉银支部成立,邓廷战同志任书记。当时,支部在积极发展党员的同时,秘密宣传党的路线,领导群众反抗封建殖民主义者的压迫和剥削,要求将公有土地重新分配给贫民,废除重税重赋。阮一方同志当时在吉银支部领导下工作。他的家成了爱国青年的聚会场所,也是党的文件和传单的印刷厂。

1930年9月1日,吉岸党支部贯彻执行清章县委关于组织全县游行示威的决议,领导群众举行游行示威。1930年9月1日凌晨1点,在锣鼓声、木鱼声、欢呼声中,街头巷尾散发着传单,红色的镰刀锤旗插在稻岸公社、维庙、儒达榕树的屋顶上……。阮一方同志率领游行队伍渡过江河和崔河,与武烈将军的队伍汇合,向县府进发。两万余名情绪激昂的群众包围了县公所,县官员惊恐万分,四处逃散。在革命群众的猛烈进攻面前,清章县的法国殖民政府机构及其爪牙已完全瘫痪和瓦解。

由于阮一方同志的积极活动,1930年10月阮一方同志加入越南共产党,并受组织委派秘密散发传单、文件。

1931年2月,阮一方同志被任命为安山县委党支部宣传工作负责人和印刷工作负责人。

1931年8月至12月,他被分配到中央区党委工作。之后,他被敌人俘虏,被流放到邦美蜀监狱,被判处13年劳役和10年软禁(监狱档案号1059)。他和阮维桢同志以及其他许多同志一起被关押。在狱中,尽管他不得不忍受监狱的严酷和狱警的残酷迫害,遭受电击、钉手指、绑腿等残酷的酷刑……他仍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坚决不暴露自己的组织和同志,并坚称:

“……即使火已灭,天已黑

坚信党,永不离开党

敌人审问,敌人审问

咬紧牙关,宁死不退党”!!!

71936年,阮一芳同志被遣返回原籍,并被敌人软禁。他继续联系其他党员,引导群众从秘密活动转向合法公开活动,巧妙地运用宣传手段,传播上级政策,指导农耕同业公会、屋顶同业公会、读书报社等社团的发展……

1940年,吉岸党支部得到巩固,包括刑满释放的同志和秘密活动的同志。1941年3月,阮一方同志第二次被敌人逮捕。敌人用尽各种审讯手段,仍无法获得更多信息,于是将他交给村长软禁。直到1945年,他才恢复活动,秘密参加越盟运动,并直接参与吉岸公社起义委员会。1946年,组织任命他担任公社越盟主席。

1947年,省委指派阮一方同志到义安省西部工作。完成任务后,他回到吉文乡抗日行政委员会工作。1949年5月,第四区党委指派他到第四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工作,当时负责K43医院(现第四军医学院)的政治工作。

1953年,他回到E44部队工作,任连政委。1954年,他被分配到中国陆军第九军校学习,毕业后任419营营长。1956年至1961年,应上级要求,他回到第四军区第四军医院工作,并于当时最早晋升为大中尉。

1961年至1969年,他被派往越南劳动总联合会学校学习,之后直接回省工作,担任该省大型化肥厂32号磷肥厂党委书记。1969年底,经党和国家批准,他在吉文公社退休。

1969年至1975年,阮一方同志担任主席、阵线委员、公社退休委员,为植树造林、建设农林业典范运动作出贡献,被党和国家视为全国先进点之一。

1996年10月,阮一方同志因年老、健康原因在家乡逝世,享年85岁。

鉴于阮一芳同志对民族解放运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党和国家授予他许多荣誉称号,包括三级独立勋章、二级抵抗勋章、被敌人俘虏和监禁的革命战士纪念勋章、65年党员勋章、胡伯伯勋章等。

------

参考:

- 义静苏维埃博物馆保存的监狱记录

- 清章县委史(1930 - 1963),乂安出版社,2005年。

-《吉万公社党委史》(1930 - 2015),乂安出版社。

-阮一莲先生家属文件:由阮一芳同志的儿子提供。

理学硕士。胡氏海留 - 苏联义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