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边境县的一个公社通过劳务输出取得突破
邱銮乡已成为启山边境地区劳务输出的亮点。义安省高地的村庄,凭借子女寄来的收入,建起了新房。
劳务输出“改变生活”
最近,我们在奇山县秋鎏乡工作考察时,乡人民委员会主席罗文刚先生和乡党委书记罗文泰先生激动地告诉我们:“多年来,地方政府一直把劳务输出作为帮助本乡少数民族“改变命运”的关键因素。”事实证明,近年来,秋鎏乡数百户家庭通过劳务输出摆脱了贫困。

带我们去了库村、溪南村、兰村、达通村……罗文刚先生说,公社11个村子里都有在外务工的人员。观察发现,除了新建成的房屋外,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中的房屋。罗文刚先生说,人们之所以能建好房子,而且能盖出宽敞的房子,全靠他们在外务工汇回的钱。
在溪南村,我们被魏文登夫妇家焕然一新、宽敞整洁的房子所震撼。魏氏怀女士通过了解他们家劳务输出的故事,分享道:丈夫出国打工之前,家里没有稳定的工作,大家都雇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家里的经济状况始终无法好转。8年前,当地政府和县劳动荣军与社会局官员推动向包括韩国在内的其他国家进行劳务输出,社会政策银行贷款1亿越南盾用于办理手续和支付费用。

到韩国后,怀女士的丈夫在农场打工,工作稳定。由于他身体健康、勤劳肯干,收入一天天增加。从2023年至今,他每月寄回家6000多万越南盾。不仅还清了银行贷款,怀女士和丈夫还攒钱升级了价值7亿越南盾的房子,让他们有钱照顾孩子。他们从8年前的贫困户,如今已成为公社的小康户。
“2023年,丈夫休假回家,我和丈夫把这栋房子从低矮的泥地三室木屋改造了起来,扩大了面积,砌上了坚固的墙体,铺上了瓷砖,还建了封闭的附属建筑……家庭生活稳定了,贫困户没有了。”魏氏怀女士分享道。
怀女士指着隔壁两栋新建的房子,说道,魏文美先生和黎文堂先生家都有成员在台湾工作多年,靠着在外打工的收入,才盖起了像样的房子。

溪塘村位于7号国道旁,也是出国务工儿童较多的村子,因此村里许多房屋都进行了整修,使村落显得更加宽敞。
站在一栋坚固的砖墙两层楼房前,文氏丽女士说,2023年,当地一家企业来台湾招工,她决定送两个儿子去参加职业培训,还获得了政府的贷款支持,家里经济上不用担心。在台湾,两个孩子都有稳定的工作,每月能给家里寄回3000万到4000万越南盾。正因如此,一家人才有钱投资建房,并按时还清贷款。

九留乡人民委员会主席罗文刚先生表示,由于高地少数民族的性格特点,他们聚居在一起,不习惯远离家乡,因此最初推广劳务输出工作非常困难。当地领导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与县劳动、伤残军人和社会事务部以及劳务输出招聘公司进行了协调,直接与民众见面。
在“稳扎稳打,方能取胜”的理念指导下,最初只有少数孩子出国打工,后来看到其他孩子过得不错,每月都能寄钱回家,渐渐地就有更多的孩子效仿。
近年来,九闾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发生了变化。这部分归功于当地在劳务输出方面的良好表现。每年,汇入当地的外汇金额大幅增加。因此,九闾乡的许多家庭有资金建造宽敞的房屋,购买许多宝贵的生活设施。他们的孩子有了更好的上学和学习条件。

由于劳务输出工作成效显著,该社每年都有大量年轻人离开家乡前往国外务工。主要市场是台湾、日本、韩国……此外,该社还有许多工人在全国各省市的公司企业工作。目前,该社共有153名工人在国外务工。目前,该社各村“拔地而起”了近80栋“美丽家园”,73户家庭通过劳务输出摆脱了贫困。借此良机,不久的将来,将有更多家庭能够建造“美丽家园”。
罗文刚先生 - 九闾乡人民委员会主席
关注招聘
奇山县劳动荣军社会部部长魏文莹表示,2024年,该县将有130名童工,使该县输出劳工总数达到448人,其中,邱吕乡最多,有128人。
从近年来劳务输出工作的成效评估看,大多数孩子都有了工作,收入稳定,不仅能偿还债务,还能帮助家庭摆脱贫困。

为了使奇山县劳务输出工作为民带来效益,县人民委员会定期关注并指导劳动荣军社会厅配合劳务输出企业做好招收工人工作。
因此,每年进区招收劳务输出的企业都必须经过区政府审批,并持有上级出具的全额介绍信。之后,区劳动荣军社会局和劳务输出招聘公司会深入基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告知他们去哪些国家、做什么工作、待遇如何。在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和群众的信任下,孩子们高中毕业后,会去参加职业培训和语言学习,最终出国务工,为家庭找到脱贫致富的出路。
据奇山县社会政策银行支行信息,截至目前,全县34家劳务输出借款人的未偿债务总额超过16亿越南盾,其中仅九闾乡的未偿债务就达6.57亿越南盾。由于出国务工的子女收入稳定,他们每年都能按时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