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在动荡中推动中欧关系
芬兰总统此次访华将有助于在当前国际形势动荡的背景下推动中欧关系发展。

据《环球时报》报道,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于10月28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中方分析人士预测,在当前世界政治形势动荡的背景下,此次访问将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并为中欧关系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外交部表示,习近平主席将与芬兰总统斯图布举行会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坚表示,斯图布总统此次访华正值两国建交74周年。
林坚表示,中方愿同芬方保持高层交往,延续传统友谊,加强经贸、投资、绿色转型等领域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全球与区域治理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表示:“中芬关系长期保持稳定健康发展。芬兰多年来在处理大国关系中坚持独特的立场和政策。这也是中芬两国尽管相距遥远、国情差异较大,但能够保持稳定健康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崔天凯教授相信,斯图布校长此次来访能够与中方进行充分讨论,制定新的行动计划,巩固以建立紧密合作计划为特征的中芬关系基础。
崔天凯教授还表示,尽管近期中欧关系出现一些波动,主要是由于本地区经济、地缘政治格局等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芬兰作为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支持者,在中欧贸易摩擦中保持了相对客观的立场。
崔教授指出,在最近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投票中,芬兰投了弃权票,这体现了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
芬兰总统办公室表示,陪同斯图布总统访问北京的还有芬兰气候与环境部长、农业与林业部长、外交部长以及一个商务代表团,该代表团还将访问北京和上海。
中国分析人士表示,此次访问有望在加强现有合作的同时,探索新的合作潜力,包括农业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智慧城市和技术领域的合作。讨论内容还可能包括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
中芬经济互补性强。芬兰目前是中国在北欧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多年来一直是芬兰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中国海关数据,预计到2023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82亿美元。
芬兰的科技研发实力世界领先,尤其在信息技术、医疗保健、环境能源等领域表现突出。与此同时,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多元化的制造业基础,为两国经济合作创造了充满活力的环境。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利表示,芬兰先进的技术进步与中国巨大的制造能力相结合,为互利经济合作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促进了创新,增强了竞争力,推动了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