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回国的出口工人很难找到工作。
虽然劳务输出被认为是创造就业、消除饥饿和减少贫困的有效措施,但许多义安工人在合同到期回国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是现实。
来自资本和积累的技能
在宜禄县宜东乡8村,1989年出生的何思越先生在台湾当了六年的电工,于2016年底回国。凭借勤奋刻苦、遵守劳动纪律,他在外务工期间的收入与在台越南籍工人的平均水平相比,还算不错。积攒了5亿多越南盾,回国后,何思越先生不仅修缮了父母的房子,还大胆地开了一家电器修理店。

Anh Viet分享道:“我在一所电气工程中专学校学习后,由于在国内收入不稳定,决定去台湾打工,月收入大约2200万越南盾。合约到期后,我回到家乡开了这家店。目前,我的月收入在900万到1000万越南盾之间,虽然比台湾的工资低,但也足够养家糊口了。”
与胡士越先生类似,越南演州县演忠乡4村高文雄先生在韩国工作4年后,也决定回家乡创业,开设了一家机械修理厂,为3名当地工人创造就业机会,每人每月收入达700-800万越南盾。
演忠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胡功胜表示,该乡每年平均有100多人出国务工。目前,全乡有近700名劳务人员在国外工作,主要集中在台湾、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劳务输出有助于提高全乡2022年人均收入,达到近6000万越南盾/年,同时将贫困率降低到2.8%。目前,约有20多名回国务工人员在当地生活,从事服务业、开办小工厂或在演州县的企业工作。

据越南劳动荣军社会厅统计,近5年来,全省平均每年有2万多人次出国务工,大多数出国务工人员的收入是在国内工作的两倍以上。
在韩国、日本等高收入市场,工人工作两三年就能积累5亿至10亿越南盾的收入。此外,他们的技能和工作作风也比在越南国内工作时有显著提升。得益于这些优势,许多人回国后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开办自己的生产基地,发展家庭经济。
“金矿”有待挖掘
然而,一个悖论是,许多海外劳务合同到期回国的工人,尽管经过培训,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此同时,许多国内企业却缺乏熟练的高素质工人。许多回国工人表示,他们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招聘需求知之甚少。
为了赚取收入,工人往往不得不做些小生意,或者在国内企业做临时工,但工资却与他们的资历和经验不匹配。这也是为什么在韩国、台湾等高收入国家,许多工人在劳动合同到期后仍然选择非法居留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义安省就业服务中心通过举办座谈会、咨询会、招聘会、洽谈会等形式,为劳务人员完成劳动合同回国开展宣传和支持活动。这些活动为在外务工人员创造机会,让他们直接联系用工企业,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同时,企业也有机会招聘到具备职业技能、工作经验、外语能力和行业特色的劳动者,满足生产经营需求。
最近,该中心于12月9日与劳动荣军社会部海外劳务中心(COLAB)合作,举办了一场面向根据EPS项目赴韩就业的劳动者和根据IM Japan项目回国的日本技术实习生的招聘会。此次招聘会吸引了90多名自2024年1月以来在日本和韩国工作的劳动者以及11家招聘企业参加。

然而,据义安省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友上介绍,每年通过该中心开展劳务输出活动回国的工人比例仍然很低,只有30%左右。大多数工人必须主动寻找工作,自谋生计。此外,通过职业介绍所和招聘会找到工作的工人数量也非常有限。
在韩国工作了5年,今年年初刚刚回国的阮金忠先生(1990年出生)家住雄元县雄盛乡。他表示,自己习惯了工业区的工作环境,回到越南后觉得工作环境不太适应。在韩国期间,他的工作主要涉及机械领域,扣除所有费用后的工资约为3000美元。此外,公司还为工人提供住宿和餐食;如果工人在外租房,公司将承担房租和交通费用。回国后,阮金忠先生一直在努力寻找合适的工作。
我想在家附近找一份年薪1300万到1500万越南盾的工作,但面试了几家公司后,他们的工资只有800万到900万越南盾左右。收入差距太大了。近期我计划开一家实体店。不过,如果生意不好,我会考虑再出国打工。
Nguyen Kim Trung先生(Hung Nguyen区Hung Thinh公社)
越南劳动荣军与社会部副部长魏玉琼表示:“目前,我省回国务工人员的数量以及他们能否像在国外工作时一样找到合适的工作,尚无确切统计数据。但可以肯定的是,合同期满后按时回国的务工人员技能水平较高,外语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越南优质劳动力资源短缺的背景下,这无疑是一座亟待挖掘的‘金矿’。”
地方政府需要清晰掌握海外务工人员回国的数据,同时,具体评估他们的学历、职业、年龄、性别和意愿,以便及时提供建议、支持并衔接劳动力供需。另一方面,对于回国务工人员,他们不应被动等待工作机会,而应主动研究市场,规划职业发展方向,有效利用积累的资本,尽快稳定生活。
魏玉琼先生——乂安省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