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循环经济模式
12月27日下午,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举行研讨会,评估当前形势,提出2024年至2030年期间发展与义安新农村建设相关的农场经济模式和循环经济的任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义安省有440个农场符合第02/2020号通知规定的标准。每个农场的平均生产总投资超过33亿越南盾。每个农场的平均年利润接近7亿越南盾。农场共有1423名正式员工。已建立生产联系的农场数量为139个。
.jpg)
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我省应用了“菜园—池塘—粮仓”(VAC)模式等多种有效模式。各地根据自然条件,发展了不同的VAC模式,如:菜园—池塘—粮仓—沼气模式(VACB);菜园—池塘—粮仓—森林模式(VACR);菜园—池塘—湖泊模式(VAH);近年来,又出现了VAC+蚯蚓养殖模式;利用水稻和鱼类养殖互动的“稻鱼共生”模式;水稻—蘑菇—有机肥—果树种植模式;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模式……实施这些农业模式,不仅经济效益高,而且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每年批准20-40个地方农业推广模式,并提出10-20个省级农业科技任务。目标是根据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筛选出既能实现经济效益,又能实现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义安省农场现状及循环经济模式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尽管义安省农场经济潜力巨大、优势明显,但规模仍然较小、发展不均衡、自发性较强且分散。部分作物和牲畜品种选择不适应市场需求,供需失衡,价格不稳定。大多数农场主缺乏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购置机械设备;土地租赁手续仍然繁琐复杂……
此外,循环经济典型示范点数量还不够多,全省农户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还比较有限……农场和典型示范点代表希望在示范推广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贷款、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

研讨会结束时,农业与农村发展局副局长武氏绒强调,发展农场经济和循环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是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解决方案之一,旨在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增加农民收入。
未来一段时间,义安省农业部门将继续有效、可持续地建立和推广农场经济模式,特别是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按照价值链进行生产联系;审查、建立和补充鼓励和支持发展农场经济和农业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政策……
提高农产品连接、贸易和消费体系的效率,促进农产品和循环经济模式产品的消费。农业部将听取代表和农场主的意见,并提出建议,以建立适当的机制。

到 2030 年,义安省力争有 550 个农场符合标准。;平均总收入达到12亿越南盾/农场/年;全省应用科学、工程和高新技术进行生产的农场占比超过25%,按价值链进行生产衔接的农场占比达到32%;按循环经济模式组织生产的农场占比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