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撰稿人——义安报的“延伸臂膀”

Dang Cuong(书面) DNUM_BFZABZCACF 08:39

尽管生活在不同的地区、从事不同的领域,义安报的合作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点:充满热情,愿意陪伴报纸走过发展的旅程。

他们是乂安报的伙伴,是乂安报的“伸出的双臂”,为党报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合作者大会之际,义安报谨记录大家的共同心声,并介绍一些典型的合作者——那些一直陪伴着报社发展并为报社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

CTV Lan Ha:感恩与尊重

2016年,我的好友、义安报记者武守江(Vo Thu Giang)邀请我:“嘿,你想和义安报合作吗?”我生性腼腆内敛,一开始拒绝了,但在受到鼓励后,我决定尝试一下。投稿时,我取了个笔名“兰哈”(Lan Ha),听起来有点“老土”,但没想到这个笔名从此就跟着我和义安报的“德素”(Te Su)走到了一起。

1.ảnh pv
撰稿人兰哈(Lan Ha)全名阮秋兰(Nguyen Thu Lan),来自河内,现任越南通讯社编辑。图片来源:NVCC

作为一名国际撰稿人,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快速更新信息的能力。每天早上,我都会关注世界各地主要通讯社和知名报纸的新闻。筛选、分析和编辑信息以迎合越南读者,尤其是义安省读者的需求,始终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早期,我投了10篇新闻稿,能有1-2篇发表就算幸运了。我当时很沮丧,但我告诉自己:谁能避免初入这个行业,克服最初的困难呢?所以我坚持不懈,每天都更加努力。只有看到自己的新闻稿和文章定期发表,或者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被派去处理紧急文件时,我才真正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乐趣。

8年多过去了,我至今仍未有机会与义安报的记者编辑们亲自见面。不过,通过工作交流,我得到了很多同事们的热情帮助,无论是前辈还是热心的年轻人。

从最初单纯地以文字形式发送新闻和文章,到现在我还负责报纸官方YouTube频道的新闻简报内容,甚至尝试录制画外音——尽管我的声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回首过去,我为能陪伴义安报社而感到感激和自豪。能够为读者带来优质的国际资讯,我深感欣慰。我希望自己能与义安报社长久合作,或许直到……退休,甚至更久!

合作者 Dao Tho:一段执着的旅程

距离我为义安报撰写第一篇文章,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回首往事,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对这份享有盛誉、影响深远的党报的眷恋。

6.ảnh pv
合作者陶陶的全名是陶文陶,来自安山县,目前在启山县委宣传部工作。图片来源:NVCC

那一年,我在岐山县山区当老师。每天接触少数民族的生活,心中一直渴望分享关于文化、独特风俗习惯的故事,以及广袤的义安西部地区淳朴而丰富的生活。这成了我写作投稿的动力。出乎意料的是,那些充满山区气息的文章很快就被接收了,这给了我更多坚持新闻事业的信心。

白天我教书,晚上我带着相机去偏远的村庄旅行。对我来说,记录文化之美不仅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保存价值观并传承给后代,尤其是我所教学生的方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仅仅保留它是不够的。我写的东西需要更有实际价值,需要帮助人们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只有意识转变,农村的生活才会真正改善。

两年前,我调到启山县委宣传部工作。在新的环境中,我有机会更深入地接触重要文件和信息,从而拓宽了我的视野。以前我只写文化方面的文章,但现在我探索的领域更多,例如经济发展模式、教育、健康,或者关于好人好事的故事。我相信这些文章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许多好的模式被人们学习和运用,逐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我还记得有一次和义安报社的记者一起去边境的南坎乡出差。看到他们如何利用这个问题,如何研究和分析每个方面,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以前,我常常根据个人感受写作,很少深入探究事情的本质。从那时起,我开始改变思路,尝试以更全面、更立体的方式反映这个问题。

对我来说,义安报不仅是合作的平台,更是值得信赖的伙伴。这份报纸深入每个角落,每个偏远的村庄,为民众提供政策和指导方针,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很自豪能为这份旅程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合作者 Pham Thuy:因为有人陪伴而成长

大约13、14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义安报》通过老师的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家报纸被认为是当地率先采用融合新闻模式发展的报纸之一,将多媒体应用于新闻活动……

12.ảnh pv
合作者范水(Pham Thuy)的全名是范氏水(Pham Thi Thuy),来自荣市,目前就职于义安省警察局党政事务部。图片:NVCC

当时,义安报不仅出版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还积极推广网络平台。该报以灵活而现代的方式与读者建立联系。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快速、准确、多维度更新信息的能力。文章不仅报道时事政治,还深入探讨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和国防等领域。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帮助义安报确立了其作为一份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报纸的地位,顺应了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发展趋势。

毕业后,我有幸在义安报工作,尤其是在法律版块。这样的环境帮助我提升了技能和认知。在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悉心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搜索信息、采访人物、构建文章结构,以及如何撰写引人入胜、通俗易懂的标题。编辑团队的专业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编辑句子到处理图像,一切都做得非常细致入微。

在法律领域工作,我深知自己的重大责任不仅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为提升社区的法律意识做出贡献。每篇文章不仅具有信息价值,更能成为一座桥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从而提升法治意识。

时至今日,在义安报社工作多年,每次文章发表时的那种喜悦感依然如初。我为能为报社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自豪,同时也感恩义安报社带给我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我希望能够长久陪伴在报社身边,为读者传播正能量。

Dang Cuong(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