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梅边防站站长: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值此边防卫队传统日(1959年3月3日-2025年3月3日)66周年和人民边防卫队日(1989年3月3日-2025年3月3日)36周年之际,《乂安报》采访了1972年出生、来自义丹县、现任祥阳县仁梅边防站站长的潘青红中校。
.png)

慈阳县仁梅边防站站长被边防人员和村民亲切地称为“教父”。他总是竭尽全力动员和呼吁村民开展土木工程。他是一位亲民、理解民情、深受人民爱戴的站长。在他职业生涯中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
值此边防卫队传统日(1959年3月3日-2025年3月3日)66周年和人民边防卫队日(1989年3月3日-2025年3月3日)36周年之际,《乂安报》采访了1972年出生、来自义丹县、现任祥阳县仁梅边防站站长的潘青红中校。
清娥(实施)• 2025年3月3日
光伏:作为边防站站长,您负责守卫边境和保护祖国主权标志的安全,能否进一步解释一下您的角色和职责?
潘清洪中校:入伍以来,我始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绝对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发扬革命警惕精神,聪明勇敢,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出色地完成了保卫社会主义政权、保卫党、国家和人民的任务,坚决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圣地。
边防部队也是一支积极力量,参与基层政治建设和巩固,发展社会经济,为建设坚固的边防,建设和平、稳定、友好、合作、发达的边境,管理和保卫领土主权和国家边境安全作出贡献。此外,我始终深知,巩固和加强民族大团结阵线,筑牢“民心阵地”,是边防事业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我所在的仁梅边防站负责管理超过28公里的边境线,同时管理梅山和仁梅两个乡,共有1431户6868人,居民主要为京族、泰族、蒙族和高木族。作为站长,我带领部队与地方政府和老挝边防部队协调配合,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秩序。此外,我还指示部队积极支持和帮助邻国开展边境管理工作,为巩固和发展越老两国的长期友谊做出贡献。
我和战友们秉持着“车站是家,边境是故土,各族人民都是兄弟姐妹”的信念,始终努力把边防战士们的边境“家”打造成温暖幸福的家园。同时,我始终视村民为兄弟、亲人,对村民要尽职尽责,事事亲如一家。村民高兴,我们一起高兴;村民有困难,我们一起分担。
.jpeg)

因此,绿军官兵必须始终践行“三紧四同”的宗旨:紧跟部队、紧跟地域、紧跟政策路线;与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语言。秉承这一宗旨,我们始终安排好各项工作,以人民为行动准则,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里程碑”,人民幸福,边境就稳定。
光伏:众所周知,在出差下乡期间,看到边境少数民族群众还面临不少困难和贫困,他联系并呼吁企业和慈善家们伸出援手,为群众提供一切支持和帮助,从饭碗、毯子、衣服到住房、干净的水、桥梁……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吗?
潘清洪中校:在我驻扎的每一个地方,我都始终牢记要为当地人民带来最好的生活,时刻关注着人民的匮乏,并想方设法动员和呼吁,希望人民过上更充实的生活。我刚到仁迈的时候,这里的人们经常需要涉水过河,夏天还能忍受,但到了雨季,贸易和出行就变得异常艰难和艰辛。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每逢下雨,他们上学的路途就异常艰难,很多时候都面临着重重危险。


在我担任仁梅边防站站长的三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呼吁捐助者在我驻扎的两个乡修建了三座桥梁,总价值33亿越南盾。桥梁落成的那一天也是这里人民最开心的一天。现在,人们不用再趟水过河,可以轻松地将自己种植的农作物出售,以增加收入,并为子女的教育提供资金。
桥是建起来了,但依然没能彻底解决这里群众的困难,因为我周围还有很多家庭住在临时搭建的房屋里,雨水还没来得及下就漏水了。我指示同事们调查,列出真正困难的家庭名单,呼吁善心人士支持修建上封下固的慈善房屋。三年来,29栋房屋竣工,初期每栋房屋约5000万越南盾的资助,加上官兵和村民们辛勤的劳动,许多家庭都住上了舒适的房子,生活也安定下来。
.jpg)
本着把最好的东西带给人民的责任感和精神,我还动员人们为学校打水井,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为困难群众提供了数百份实用礼物;通过“帮助孩子上学”计划和“军官帮助孩子上学”项目资助学生,以及开展许多针对困难地区学生的项目,如:“边境温暖的衣服”、“边境月圆节”、“边境宿舍”;建立了军民医相结合的民生模式……在民生模式下,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人们意识到共同努力、共同建设,这样他们获得的成果将更有价值。

光伏:您和其他慈善家、志愿者为同胞支持的各种民生模式中,您最喜欢哪一种?
潘清洪中校我与我的同胞们一起倡导并实践了许多优秀模式,创造了切实可行的生计,帮助人们消除饥饿,减少贫困。我最喜欢的模式是“播种绿苗,绿化边境”模式。该模式免费向少数民族提供苗木,帮助边境公社发展可持续的家庭经济。从而提高人们植树造林的意识,将低效的传统耕作方式转变为新的生产方式,为改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地减少气候变化和增加收入做出了贡献。

该示范林面积400平方米,由全球绿化苗木公司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指导,用于落实总理提出的2021-2025年种植10亿棵树的项目。示范林启动当天,公司就提供了4000棵橄榄树、黑星树、驼背树等不同品种的树苗,总价值3000万越南盾。从受资助的树苗来源地,我们指导人们如何种植和施肥,使树苗数量增长,逐渐覆盖森林面积,为防洪、减少雨季洪水和山体滑坡做出贡献。示范林自建立以来,大家就意识到要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光伏:能有今天这样傲人的成绩,想必是经历了一段刻苦训练和奋斗的过程吧?
潘清洪中校我从十几岁起就喜欢军装的颜色,尤其是守卫祖国边境的边防军人的颜色。通过报纸、广播,甚至我父亲的电影(他从事电影行业),我一直觉得边防军人英勇忠诚。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暗暗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军人。我以为长大后我的童年梦想会改变,但没有。当我读完12年级,考入河内理工大学(现河内国立大学)时,我的童年梦想依然挥之不去。于是我放下书本,参军入伍。训练结束后,我通过了边防军学院的入学考试。经过多年的训练,我怀着雄心壮志和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愿望,回到了义安边防军部队。
从队级干部到三光边防站站长,再到现在的仁梅边防站站长,我担任过组织赋予的每一个职务,都决心出色地完成好各项任务。在任何工作岗位上,我都竭诚帮助同志们、队友们,全心全意地融入集体,为建设强大、全面的部队而努力。无论身在何处,我都发挥干部、党员、边防战士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紧跟当地,积极发动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政策法律。

光伏:当很多人说边防人员总是遭受很多不利因素时,您怎么看?
潘清洪中校: 既然选择了边防军,就必须做出牺牲。节假日、春节不能陪伴父母妻儿,疲惫不堪、需要温暖的时候不能陪伴家人,家里的大小事也无暇顾及。我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和丈夫都在边防军工作,但各自在不同的部队,居住地相距300多公里。妻子目前在义安省边防军司令部军医部后勤处工作,而我在基层部队,很少在家,所以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的肩上。
对我来说,能够肩负起祖国和家人的重担,作为一名边防军,最重要的是懂得在每一刻平衡和优先考虑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当边境地区和平,当边境人民过着幸福的生活时,我才能最安心地回到家人身边。
光伏:感谢这次聊天!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