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蓬边境地区的人们在 Pu Sai Cang 定居
边境通图乡(Que Phong)数十户家庭在普赛坎(Pu Sai Cang)安置区开始了新生活。地方当局正在努力解决困难,让人们能够“安居乐业”。
很高兴建新房子
三月初,乂安省桂风县通秋乡普赛仓安置区,许多房屋正在兴建,地基坚实,气氛紧张而兴奋。
梁氏花女士和她的许多家人从小就对芒彼村的这片土地念念不忘,离开让她感到遗憾,因为留下了太多的回忆。然而,当政府动员起来,看到山体滑坡的危险时,全家人都觉得这是一个迁往安全地方的机会,于是他们计划拆除房屋,搬到新的安置区。

Hoa女士的家人获得了15号地块,面积超过500平方米。22024年11月,这家人开始拆除房屋,并将其运回自家土地。春节过后,Hoa一家开始重建房屋。因此,每天都有许多人进进出出,帮助她家尽快完成房屋的修建。
3室2厨的主屋木结构部分全部从旧村搬来,房屋地基、钢筋、水泥、仪表盘等材料也全部新买。在兄弟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下,主屋和厨房如今“上面全,下面耐用”,正在砌筑周围的墙体。

旁边是梁文雄先生家的木屋,木屋部分刚刚完工。此时,木工团队正紧张地检查着周围木板的每一个刨削痕迹。为了让房子更加耐用美观,梁文雄先生家还斥资购买了高品质的屋顶瓦片。
对于安置点2号的魏文泰先生一家来说,他们现在真正安心地住在一个多月前竣工的新房子里。
泰先生很兴奋:他们用家里积蓄的所有钱,加上国家补助的5000万越南盾,在10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建起了一座筒状房屋。2,总价值为1.8亿越南盾,不包括一些其他辅助工程,于2025年2月竣工。现在5个家庭成员可以安心地住在这里。

通秋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梁文焕表示:“普赛仓安置区由两个相邻的安置点(1号安置点和2号安置点)组成,共有33块住宅用地,供居住在芒富村和芒彼村两个村的33户居民居住,这些居民居住在洪水和山体滑坡高发地区。安置区将于2024年中期竣工并移交给地方政府,届时地方政府将直接宣传并动员居民尽快迁入安置区,以稳定他们的生活。

截至2025年3月初,已有29户居民抽签分得土地,其中18户已建房。公社继续为剩余4户尚未抽签分得土地的居民开展宣传活动,口号是“不让任何居民居住在洪水和山体滑坡高风险地区”。
为帮助群众拆迁房屋、搬运材料、家具、生活用品等到新住处,公社政府派出干部、工会成员、青年、民兵等协助搬运家具、用卡车运到新住处,以减少成本,加快群众的进度。
梁文焕先生 - 通秋乡人民委员会主席

解决群众“安居乐业”困难
据群众反映,在普赛仓安置区,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具备,群众可以安家落户。但最困难的是没有生活用水。目前,群众在河底挖井抽水,但水质恶臭,不能吃也不能喝。
因此,为了有饮用水,人们不得不回到离安置区一公里多远的老村子,背着水罐回去喝,不仅辛苦,而且缺水。人们渴望比老地方过上更好的生活,早日稳定下来,安居乐业。

对于解决普赛仓安置区群众无生活用水问题的措施,通秋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梁文焕表示:由于通秋乡33户受洪水和泥石流威胁地区的搬迁项目没有生活用水,目前该乡正在实施从首都供水的工程,这是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目标计划的一部分。
因此,公社计划增建一个水箱,并连接Loc村社区供水项目的水管,为Pu Sai Cang安置区供水。
“目前,设计单位正在勘测水箱和输水管道的建设位置。乡政府的目标是尽快完成该项目,在今年夏天为村民供水。”梁文焕先生说道。

2020年12月3日,乂安省人民委员会发布第4382/QD-UBND号决定,批准选择承包商实施将通秋乡33户居民从洪水和泥石流危险地区迁移的项目。
2020年底,桂风县对普赛仓安置区进行了修缮升级,共安置33户居民。项目总投资149亿越南盾,平整面积28662平方米。2项目计划于2024年6月1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