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父”警告: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依赖程度如此之高,以至于可能会失去自主权。
“互联网之父”文特·瑟夫和数百位专家警告人们不要过度依赖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究竟是对人类的威胁,还是最佳的辅助工具?
当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专家们努力寻找方法,让这项技术越来越像人类一样思考时,美国埃隆大学的一群研究人员却反其道而行之:人工智能是否正在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好奇,它还带来了一个令人警醒的警告:许多技术专家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削弱构成人类天性的核心技能,例如同理心、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jpg)
“我现在担心,少数人将继续享受这些工具带来的巨大好处,而大多数人将失去行动、创造、决策以及这些基本技能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将被仍在使用的AI系统所取代,”埃隆大学未来学家约翰·斯马特警告说。
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部署方面,各方展开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竞赛,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人们既抱有希望,也抱有怀疑。由此引发了这些担忧。
谷歌、微软和 Meta 等科技巨头将自己的商业未来押注于人工智能将重塑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作、沟通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他们正竞相开发“人工智能代理”,即能够取代人类执行任务的工具。但报告中的专家警告说,这种发展可能会使人类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从而丧失自主能力。
人工智能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浪潮,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人类适应能力的问题:我们是否准备好面对失业的风险?人工智能产生的虚假信息是否会削弱人们对真相的信任?
埃隆大学的报告继续对科技巨头们关于人工智能将人类从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创造力和深度思考的承诺提出质疑。这究竟是理想的未来,还是仅仅是营销的幻想?
埃隆大学的这份报告也呼应了微软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今年发布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对批判性思维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人工智能带来根本性的革命性变革
为了解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长期影响,埃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301 位专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包括顶尖科技领袖、分析师和学者。
其中包括一些知名人士,例如“互联网之父”之一、现任谷歌副总裁文特·瑟夫;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微软前高级领导乔纳森·格鲁丁;阿斯彭研究所前执行副总裁查理·费尔斯通;以及未来学家、战略咨询公司 Futuremade(英国)首席执行官特雷西·福洛斯。
近200名参与者撰写了富有见地的文章,这些文章构成了报告的核心内容。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十年内以“深刻而有意义”甚至“革命性”的方式改变人类的能力。
然而,对于这一变革的方向,人们的展望并不完全乐观,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3% 的人认为其影响主要为消极的一面,只有 16% 的人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光明的未来。
.jpg)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预测,到 2035 年,人工智能可能会对 12 项人类核心特质产生主要的负面影响,包括:情商和社交能力、同理心、深度思考能力、道德判断和心理健康。
人类对人工智能的依赖日益加深,无论是用于研究、决策还是为了方便而建立关系,都可能在无意中削弱这些重要的技能。
报告指出,这些领域能力的下降不仅是个人问题,还可能导致社会层面的严重后果,包括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增加不平等以及削弱人们独立行动的能力。
然而,未来前景依然光明,根据预测,人工智能将在三个领域产生积极影响: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以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事实上,即使是今天的AI工具也已经展现出协助创作艺术作品或解决编程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本质上是想象力和分析思维的一部分。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虽然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一些传统工作,但它也将开辟我们以前从未想象过的全新职业机会。
人工智能的演进
埃隆大学的报告中详细阐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到 2035 年,人类将如何把人工智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及这将如何改变我们。
Vint Cerf 预测,我们很快就会依赖人工智能代理,即能够独立行动的数字助理,执行从会议记录、餐桌布置等小事到合同谈判、代码编写等更复杂的任务。
事实上,科技巨头们已经开始了这股浪潮,亚马逊声称改进版的 Alexa 可以帮你订购杂货,而 Meta 则正在部署人工智能代理来服务客户,帮助企业直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做出回应。

不可否认,这些工具带来了便利,使人们从耗时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同时也提高了医学研究等领域的效率。
但瑟夫警告说,便利的弊端在于过度依赖仍可能出现故障的技术系统。“你可以想象这一切的脆弱之处。例如,没有电力,这一切都无法运转,对吧?”他在接受CNN采访时说道。“这种依赖性固然很好……但前提是它运转正常。一旦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瑟夫还强调,必须明确区分线上的人类和聊天机器人,并提高高度自主人工智能工具运行方式的透明度。他呼吁人工智能公司构建相关系统,以便追踪和审计人工智能行为不当的原因。
战略咨询公司Futuremade的创始人特蕾西·福洛斯(Tracey Follows)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将不再局限于屏幕。相反,它将无处不在,存在于可穿戴设备、家庭,甚至公共场所,人们只需与人工智能对话即可与之互动。
但这种可及性让她担心,就连同理心也可能被外包。“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善举、情感支持、对他人的关怀,甚至取代为慈善机构筹款,”福洛斯在她的文章中警告说。
她还强调,随着人们开始对人工智能角色和虚拟“网红”产生情感依恋,需要付出与回报、同理心和理解的真实关系可能会被更易于掌控但缺乏真实性的联系所取代。
事实上,人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形成,而由此产生的结果却褒贬不一。有些人通过创建已故亲人的人工智能克隆体来抚慰悲伤,与此同时,一些家长提起诉讼,声称他们的孩子因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互动而遭受了情感伤害。
然而,专家认为,人类仍有时间掌控未来,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数字技能培训,以及最重要的是,重视人际关系。
美国创新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理查德·雷斯曼表示,未来十年将是人工智能是“增强”还是“削弱”我们人类的关键时刻。
他在报告中写道:“目前,我们正被‘科技产业复合体’的力量拉向错误的方向,但仍有机会纠正这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