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从国家缔造者到民族团结的象征

陈孟强 April 7, 2025 05:30

在数字化、全球化的时代,关于越南民族起源的神圣传说——“龙与仙女的后裔”的故事,正面临着不友好的目光……然而,这些传说虽然披着神话的外衣,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体现着古代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特征。

每逢雄王忌日,许多无知之人便借其传奇色彩,攻击、侮辱这个重要的节日。他们似乎并未意识到,同属东亚文化圈的国家,例如中国、韩国、日本,都有各自的神话故事来阐释祖先的起源。这并非简单的神话,而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贯穿数千年历史、贯穿民族精神的一条脉络。

起源神话:东亚各民族的文化相似性

在人类文明的洪流中,每个民族都有着寻根的渴望,因此也孕育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在科学和文字形成正式史料之前,人们编织着传说来解释自己存在于世间。尤其在东亚国家,关于族群起源的故事往往被赋予神话色彩——这种显著的文化共通性在现代讨论中常常被忽视。这些传说,尽管披着奇幻的外衣,却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古代文明的思维方式和特征。

在中国,三皇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起源神话,更是一幅文明发展历程的全景图。伏羲和女娲——两位半人半蛇的神祇——不仅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交汇,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阴阳观念。女娲用泥土造人,体现了人类与大地母亲的紧密联系;而伏羲作为文字的创造者和狩猎的导师,则代表了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的历程。

2.png
神农氏在中国史书中被描述为“牛头人,角尖,铜额铁脑,蝎尾蜈蚣足”。 图片来源:IE

尤其是史书中对神农形象的描述,他被描述为“牛头尖角,铜额铁脑,蝎尾蜈蚣足”。这并非简单的奇特描述,而是象征的巧妙组合:牛耕之力,金属之坚固,昆虫之勤劳。这正是农业——东亚稻作文明的基石——的体现。

在韩国,丹君传说却承载着不同的寓意。天皇之子娶母熊为人的故事,不仅象征着神界与人世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从狩猎社会(以熊为象征)向文明社会的转变。虽然丹君的年龄为1908年,这已无法用现代逻辑来解释,但它却是古人表达民族文化延续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式。

3-1-.jpg
韩国人相信“丹泉”是由一头母熊所生。图片来源:IE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民族龙与仙女的后裔传说也具有特殊的意义。罗龙君——奥古的百卵囊故事不仅是一个起源故事,更是越南民族多元性和团结性的象征。龙——水的象征,仙女——山的象征,反映了古代越南地域的地理文化特征,即河流文明与山地文化的交汇。

我们雄王的145岁寿命,以及朝鲜丹泉的1908岁寿命,以及中国神农氏的奇特长相,都不应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相反,它们应该被理解为文化隐喻,是古人用来传达民族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的方式。这些不切实际的数字应该被理解为文化符号,蕴含着关于起源、身份认同和民族自豪感的信息。

可以说,东亚民族的起源历史中拥有神话传说,并非落后的标志。相反,这体现了文化思维的相似性,体现了古代民族对自身起源的解释,以及文化和伦理价值观的代代传承。汉族自称是三皇子孙,朝鲜族自称是丹郡子孙,越南族也自豪地以自己是龙和仙女的后裔为荣,原因就在于此。

雄王时代——官方历史记录

许多人认为雄王王朝只是黎朝儒家学者/史官在编纂《大越全书》时杜撰的。然而,与史料,尤其是陈朝及更早时期的文献相比,这种观点暴露出许多难以令人信服之处。

雄王时代存在的最早、最可靠的证据,来自儒家学者张汉绍于1312年所立的《雄王纪》碑。这块碑文直接提到了“第六代雄王”和京天塔的建造,证明早在14世纪,雄王的概念就在官方文献中被儒家知识阶层所承认。

1.png
雄王庙的“雄王祭考”石碑记载,富寿郡守黎忠玉曾致函礼部,要求从启定二年(1917年)起,将雄王忌辰定为每年3月10日。摄影:陈孟强

其次,陈朝的三部重要著作详尽地记录了这一时期。《灵南志归》共22个故事,不仅记载了雄王的起源和国号“文郎”,还包含许多与具体雄王相关的传说。其中,《雄雄榜》一书详细描述了雄王的起源和王朝的形成:“驸寇从丰州之地带了五十个儿子,选出最年长的雄王,立他为君,号雄王,国号“文郎”。

李德川于1329年出版的《越典余灵》一书也通过新元的故事记录了雄王王朝。该书通过雄王之女美娘公主的故事,提到了文郎与僖宗之间的外交关系。

尤为重要的是约公元1377年编纂的《越南简史》,被认为是现存最古老的史书。这部著作不仅将雄王时期与中国历史(周庄王时期,公元前696-682年)联系起来,还详细记载了十八雄王、都城所在地以及文郎国的组织结构。

这些陈朝文献的连续出现,表明雄王故事并非黎朝的“突然创造”。事实上,从李朝的《都天史记》到陈朝的上述三部重要著作,一直存在着连续的史料记载,并在黎朝的《大越全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以“黎朝建立”论否定雄王时期的存在,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李、陈、黎三朝史料记载的连续性,碑刻、史书、传说等资料来源的多样性,尤其是陈朝时期文献的可靠性。虽然雄王时期的具体细节仍需进一步研究,但雄王时期在越南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史意义不容否认。

可以说,黎朝史学家将民族历史比陈朝史书延长了两千多年,这并非“杜撰”,而是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和发展历史知识的结果。这体现了一代又一代史学家探寻民族起源的努力,同时也肯定了雄王时代在越南历史上的真实性。

“雄王国祖”——从国家缔造者到民族团结的象征

近年来,有观点认为尊雄王为“国祖”不妥,认为雄王只是京族(越南)人的祖先,而不是蒙族、泰族、岱族等53个少数民族的祖先……然而,这种观点从根本上揭示了对越南文化和历史中“国祖”概念的误解。

必须理解,“国祖”并非单纯指血统意义上的“全国之祖”。“国”的意思是国家、民族,“祖”的意思是祖先,也指“奠基者”、“开创者”。正史明确记载了雄王在“建立文朗国,定都峰州”中所起的作用。这便是尊雄王为国祖——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缔造者——的依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将其与一些类似的案例进行比较。雒龙君虽然是雄王(一世)的父亲,但却不被称为国祖,因为他并非文朗国的缔造者。同样,佛陀被称为佛教创始人,并非因为他是佛教徒的血统祖先,而是因为他是佛教的创始人。李太祖和黎太祖等开国君王也都拥有“祖”的庙号,因为他们是王朝的缔造者。

最明显的证据是,1954年9月18日,胡志明主席视察雄庙时,曾明确肯定雄王的地位,并留下了一句名言:“雄王建国有功,我们你们的子孙要共同保卫国家。”这句话强调了雄王作为越南国家缔造者的地位,而不是血缘祖先的地位。

在现代背景下,尊崇雄王为国祖具有诸多重要意义。首先,它肯定了越南建国卫国历史的延续性。其次,它为越南各民族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团结的象征。最后,它也是对于这位为越南国家奠基的先烈功绩的充分肯定。

因此,尊雄王为国祖,完全符合该词的本义和历史意义。这并非血统或民族出身的问题,而是对越南第一个国家缔造者功绩的认可,同时也是当今时代民族团结的象征。正确理解“国祖”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增强越南大家庭中各民族的团结精神。

陈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