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朋友、敌人或盟友?
人工智能 (AI) 正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但 AI 究竟是朋友、敌人,还是宝贵的合作伙伴?探索 AI 在现代世界中的真正角色。
自行车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如今人工智能也正在以同样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沟通和连接方式。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在我们每天使用的熟悉的应用程序中默默地运行。
从流媒体平台上的电影推荐,到帮你避开交通拥堵的导航应用,再到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工具,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我们工作、生活和互动的方式。它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AI Index 2025》报告,全面展现了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和深远影响。
本报告综合了数百个来源的数据,分析了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应用、投资和政策的突出趋势,从而全面描绘了这项技术如何重塑生活、经济和社会的诸多领域。
人工智能无处不在,而且越来越智能
我们需要清晰地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及其普及程度。短短一年时间,人工智能已经从难以解决复杂的数学和推理问题,发展到能够解决研究生水平的编程和科学问题。
人工智能在 SWE-bench 等技能测试中的表现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SWE-bench 是一项旨在测试人工智能模型解决软件中实际错误的能力的基准测试。
因此,2023年,人工智能仅解决了4%的错误。但到2024年,它解决了近72%的错误,这是技术能力的一个巨大飞跃。

这些进步已不再局限于实验室。人工智能正在融入日常生活。202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223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设备,而2015年仅有6种。
在全球许多大城市,人们现在可以轻松地呼叫美国的 Waymo 或中国的百度等公司的自动驾驶出租车。
全球对人工智能的投资也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到2024年将达到2523亿美元,这一数字大致相当于葡萄牙2023年的全部GDP(约2890亿美元)。
具体来说,这项投资是美国宇航局 2023 财年预算(254 亿美元)的 10 倍,远远超过了建造国际空间站十年的总成本。
企业也纷纷加入这场竞争,预计2024年将有78%的企业采用人工智能,而一年前这一比例仅为55%。美国在开发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方面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正在迅速缩小差距,其领先模型在关键测试中的质量已接近美国竞争对手。
对消费者来说,好消息是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便宜,越来越容易获得。短短两年内,许多人工智能任务的成本下降了280多倍。各国政府也开始大力投资,并起草法律框架来规范人工智能的繁荣发展。
人工智能的积极一面,支持人类和社会
虽然人工智能的愿景常常吸引大量关注,但现实是,人工智能已经为人类和社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特别是当它与人类技能相结合并面向公共利益时。
人工智能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它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许多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帮助员工完成更多工作,尤其是在协助经验不足的员工时,从而缩小职场上的技能差距。
将人工智能视为“智能助手”,处理重复性任务,让人类更加专注于需要创造力和复杂思维的工作。
除了个人利益之外,人工智能还有望解决重大的社会挑战。“人工智能造福社会”倡议正在利用这项技术服务于公共利益,从监测气候变化、更有效地管理水资源、扩大偏远地区的医疗保健覆盖面,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jpg)
人工智能也在科学和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像 AlphaFold3 这样的工具正在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结构,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新药的研发,其中许多新药获得了诺贝尔奖。
人工智能甚至在一些专业任务上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人类医生,例如通过医学影像检测癌症。此外,人工智能工具还能帮助医生减轻行政负担,减少文书工作带来的倦怠。
然而,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根据《人工智能2025指数》,全球超过一半(55%)的人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带来的好处大于坏处,表现出谨慎乐观的态度。
但就长期前景而言,情况并不那么乐观,尤其是在美国等地。皮尤研究中心于2025年4月进行的一项最新调查发现,只有17%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20年对美国产生积极影响,而超过50%的人表示担忧多于热情。
这种差异表明,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看法会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也取决于人们是在评估当前的成就还是长期的未来影响。
人类必须接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困难和陷阱
要欣赏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我们也必须接受它的缺点和风险。
建立对人工智能的信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许多人担心公司如何使用个人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偏见相关的风险。
即使被设计为中立的人工智能也可能无意中从其训练数据中拾取并重现种族或性别偏见。
虚假信息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人工智能可以轻松创建虚假图像、视频或音频(深度伪造),为传播虚假信息创造了机会,尤其是在选举期间,或者用于骚扰个人。

我们还看到更多关于人工智能故障的报道,例如面部识别导致错误指控或聊天机器人给出有害建议。
此外,数据收集和使用也成为一个问题,因为许多网站已经开始阻止访问,从而降低了未来人工智能的有效性。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人工智能仍然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解决需要常识或长期规划的复杂推理问题。
训练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这会导致碳排放。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帮助了许多工人,但人们对自动化工作的担忧依然不可避免。拥抱人工智能意味着要诚实、正视这些复杂的问题。
确保人工智能的未来值得信赖且符合人权
最后,我们需要回答谁负责指导人工智能的开发和使用的问题。虽然负责任地开发人工智能的努力正在不断增加,但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公平性测试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但这仍然不是所有主要人工智能开发商的常态。
各国政府正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投资人工智能技术并制定法规。各国开始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国际组织和协议,致力于确保人工智能值得信赖并符合人权。
但企业往往更多地谈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而不是实施真正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你可能还记得,2023年3月,超过1000名科技领袖、研究人员和其他人员签署了一项人工智能禁令,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真正遵守。

我们需要在人工智能系统的构建和训练过程中提高透明度。从开发者、企业、政府到公民,我们每个人都应为此做出贡献。
教育是关键。我们需要确保每个人都了解人工智能,但认知差距仍然很大。
例如,在美国,尽管 81% 的计算机科学教师认为应该在学校教授人工智能,但只有不到一半(仅 46% 的高中计算机科学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教授人工智能。
弥合这一差距对于构建一个人人都能驾驭并参与塑造人工智能世界的未来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我们还需要记住,全球数十亿人从未接触过 ChatGPT,并非因为他们缺乏兴趣,而是因为他们在清洁水、营养食品或互联网连接等基本问题上苦苦挣扎。
简而言之,《2025 年人工智能指数》标志着我们理解不断变化的人工智能技术格局的良好开端。通过保持认知,欣赏积极因素,直面挑战,并承担起对自己和社区的责任,我们可以为构建一个公平包容的人工智能未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