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义安省 8X 村村长“想法不同,做法不同”,将陡峭的山坡变成价值数亿的“金矿”

清福-庆利 July 4, 2025 09:24

乂安省通秋乡芒彼村的年轻村长光文清(Quang Van Thanh)不循旧有的耕作方式,也不指望国家的支持,他的想法和做法都与众不同。他根据地形对丘陵地带进行分层,选择适合不同高度的作物和牲畜,创造了一种有效的综合经济模式……

bna_1(2).jpg
光文清先生指导村民照料澳洲坚果树。图片来源:TP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前往芒彼村,沿着通吐森林深处蜿蜒的小路,遇见了1986年出生的广文清。他身材魁梧,谈吐流利,尤其是他那双总是闪耀着对森林和土地的信念的眼睛。他领着我们来到那座山丘——也就是他十多年来辛勤耕耘的“生产分层区”。

“我刚来种地的时候,大家都说要冒险。山那么陡,种什么才能结实呢?但我的想法不一样,地势倾斜,所以我就把它分成几层。喜光、排水良好的植物可以种在高处。山脚保水能力更强,所以我就利用这个优势种植粮食作物,在山谷里则种植水稻。每层一棵树,各司其职,不重叠,不让土地闲置。”Thanh解释道。

bna_mang.jpg
Thanh先生在顶楼种植竹笋。图片来源:KL

Thanh先生提出的“生产分层”理念不仅是一种生产解决方案,也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生态农业思维方式。在超过6公顷的丘陵林地上,他将其划分为5个不同的层。在通风良好、吸水性较低的顶层,他种植了400株八角形竹笋。“我每年收获约4.5吨竹笋,售价2000万至2500万越南盾。这种竹笋易于照料,对土壤要求不高,而且病虫害也很少。”他分享道。

在山脚下二楼,土壤保湿性更好的地方,Thanh先生种植了300棵澳洲坚果树。他是村里第二个大胆地将这种高价值树种到通丘山上的家庭。第一批澳洲坚果树正在开花,预示着未来几年将迎来丰收。

bna_nuoc.jpg
投资铺设上游水管灌溉农作物。图片来源:TP

下到三楼,那里算是一个小山谷,他把它改成了稻田。“我主要把米留着自己吃,从不从外面买。吃干净的米,我还能养干净的猪和鸡,”他说。

四楼有两个鱼塘,每年通过向周边居民出售鱼获,带来稳定的收入。鱼塘毗邻畜牧区,Thanh先生在这里饲养本地黑猪、散养鸡和草饲山羊,采用综合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副产品,再生食物来源。

bna_2(2).jpg
饲养山羊为他的家庭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图片:KL

在最外圈,也就是与生产林地接壤的最低层,他种植了超过1公顷的相思树,用于木材生产。“我在中间种植多年生树木,以获得短期效益和长期用途。每隔几年,我就会收获竹笋,饲养鸡鸭。5-7年一个周期后,相思树就会被采伐。如此循环往复,”Thanh分析道。

他不仅种植农作物,还从上游引水管道系统用于灌溉和日常用水。当被问及为何投入如此多精力时,他回答说:“有了水,植物才能生长,土壤才能得到保护。挖池塘引水也是一种预防森林火灾、保持水分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

bna_mac.jpg
山脚下土壤保湿性更好,Thanh先生种植了300棵澳洲坚果树。图片:TP

“压条”法听起来简单,但在通图山区实际操作却并非易事。这需要力量、技巧,更重要的是信念。最重要的是,这需要远见,了解哪些植物适合土壤,哪些动物容易饲养,市场需求是什么……才能将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都持怀疑态度。但现在他们看到土地可以得到利用,森林可以得到保护,有足够的稻米、鱼和肉可以吃,而且还有收入,所以他们来学习。我很高兴看到人们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做事,”Thanh 说道,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bna_lua.jpg
山脚下,他种稻、挖池塘、养鱼。图片:TP

每年,通过这种多层次的经济模式,他能赚到1亿多越南盾,这对山区人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对他来说,最大的成功不在于数字,而在于人们如何转变务农观念。

太阳落山时,我们离开了芒彼村。梯田上,森林的绿光闪闪发光,我们能看到年轻村长的身影,他正忙着在澳洲坚果树下清理杂草。他的话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们生在森林里,就必须懂得与森林共存,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守护这片土地和水源。”

清福-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