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打击假冒商品和贸易欺诈——第一部分:市场现状
尽管当局持续对市场进行检查,但实际上,义安省许多农村和山区市场中违法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在检查、监督和处理走私、贸易欺诈、假冒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的高峰期,省指导委员会389发现并处理了多起违法行为。
.jpg)
尽管当局持续对市场进行检查,但实际上,义安省许多农村和山区市场中违法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在检查、监督和处理走私、贸易欺诈、假冒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件的高峰期,省指导委员会389发现并处理了多起违法行为。
柜台上真假商品混杂
在义安省的许多农村和山区市场,来历不明的商品和假冒知名品牌的商品仍然猖獗。从糖果、软饮料到服装和鞋子,不难找到与大品牌相似的商品。这些商品经常与正品混在一起出售,让消费者难以辨别。许多小商贩故意利用这一点,混卖劣质商品,并推销假货。
在义安省演州县演州乡富演商业中心(原演清镇),记者记录到了一些商贩公开展示仿冒国际知名时尚品牌产品的场景。许多仿冒品,例如印有迪奥、香奈儿、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品牌的手袋和钱包,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即使没有标签或产地证明,卖家仍然愿意开价50万越南盾到120万越南盾不等,具体价格取决于仿冒品的复杂程度和品牌。
.jpg)

.jpg)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假货仍然吸引了大量买家,主要是因为它们价格低廉,设计抢眼。当地居民陈氏良女士分享道:“我喜欢香奈儿包,但钱不够买真货。我花了40万越南盾买了一个假货,看起来依然漂亮奢华,谁知道是真是假呢!”
同样在富田购物中心,不仅有手袋,还有各种款式的手表,上面都贴着瑞士知名品牌的标签,售价却只有100万到150万越南盾/只。摊主承认这些都是假货,但仍然自信地说道:“我们为顾客提供6个月的质保。虽然我们知道是假货,但款式漂亮,价格合理,所以很多人还是喜欢买。”
在富田购物中心,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和厨房设备等消费品也面临类似的情况。许多摊位出售用来历不明的塑料制成的煎锅、勺子、盆、碗、盘子等商品。当被问及时,卖家说:“批量进口没有标签的商品很正常(!?)”。
记者在义禄乡(隶属于原义禄县关行镇)观察发现,来历不明商品的交易十分猖獗,尤其是在传统市场和1号国道沿线的商铺林立的地方。在义禄乡的主干道两旁,许多摊位出售着款式醒目、颜色各异的行李箱。不过,据店主介绍,这些商品大多来自中国,是分批进口的,没有发票或相关文件。售价在35万至40万越南盾/个之间。
.jpg)
头盔等物品也广泛销售,价格仅为8万至12万越南盾/个,但大多数头盔没有明确标明产地、生产日期,或者不符合安全标准。卖家往往只以“热门商品”、“短途旅行便宜”等字眼进行介绍。
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销售家用电器的商店。水泵、电源插座、电线等商品琳琅满目,几乎没有任何标签或文件证明其产地。一台水泵的售价在120万至150万越南盾/台,但却没有产品保修或技术文件。店主说:“中国产品没有标签,但性能良好,人们因为价格低廉而大量购买。”
对于插座、电线等电器,商贩们坦言,他们既卖“正品”,也卖“廉价货”。“正品”插座每个售价18万越南盾,而廉价的只需8万到10万越南盾。“这取决于买家的选择,谁想要便宜的就买谁的。”一位摊主说道。
在安城乡,许多商店出售来历不明的家用电器和化妆品,这些产品没有标签,没有保修,给用户带来许多质量和安全隐患。该地区的许多商店普遍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出售充电风扇、吊扇、壁扇等电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产品大多没有保修卡,没有检验合格标志,也无法确定生产地。消费者在购买时主要依赖卖家的推荐,而没有质量承诺。
安城乡居民阮氏新女士分享道:“我在安城乡桥定区买了一台充电风扇。用了不到一周,机器就坏了。我把它送到商店,却没人负责,既没有保修,也没有地方修理。我损失了钱,风扇也扔进了垃圾桶。”
此外,化妆品也广泛以“随身携带商品”的形式出售,并以极具吸引力的广告宣传其质量和功效。口红、粉饼、香水、防晒霜……所有这些都没有越南语标签、成分信息或使用说明。许多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明确,也没有主管部门的检验证书。
山里的“便宜货”
在义安省的山区乡镇,仍在销售的不明来源的劣质商品中,特别是不明来源、过期或违反标签规定的糖果;假冒家用电器在市场和流动推车上公开出售。
在Muong Xen公社(原Ky Son县)的Muong Xen市场,许多商品就在入口处出售。尤其是糖果,它是门前区域的主要商品,种类繁多,从品牌商品到没有名称或标签的商品,应有尽有。有些商品装在5到10公斤的大塑料袋里,没有二级标签,也没有生产地址或保质期。
.jpg)
许多传统市场都出售知名品牌的假冒商品。

在富田购物中心,家用电器、电子产品和厨房设备等消费品也面临类似的情况。许多摊位出售用来历不明的塑料制成的煎锅、勺子、盆、碗、盘子等商品。当被问及时,卖家说:“批量进口没有标签的商品很正常(!?)”。

一般来说,在乡镇中心市场或高地市场,糖果、方便面、软饮料、廉价服装……随处可见。然而,这些商品大多没有发票,也没有越南标签,但包装色彩鲜艳,商品醒目,引人注目。有些糖果和糕点被粗暴地装在大袋子里,没有生产单位的名称,只有一张小纸条,上面用圆珠笔手写了几行字。这类商品消费量很大,因为它们价格低廉,适合高地居民的预算。
Tri Le 乡的商贩 Luong Thi X 女士分享道:“这里的人很穷,如果我们卖贵的货,没人买。我们用熟悉的车辆进口货,他们把货运到我们这里,看到好价钱就拿回去卖。只要有买家,就行。”
珠平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卢文世先生表示:“当地民众对假冒伪劣商品问题仍然不太关注……珠平乡的市场运作不畅,民众主要通过小杂货店和流动货车购买商品。这些车辆经常进村,满载各种商品,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民众,消费量很大。然而,这些商品的质量尚未得到充分检验,需要跨部门单位的协调和检查。”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卖家,还在于山区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人们生活水平低下,收入不稳定,缺乏信息,也难以获得经过质量检验的产品。与此同时,尽管当局做出了努力,却未能严密控制偏远地区小规模流动商贩的整个网络。安全商品的需求与满足能力之间的差距,导致了廉价商品、流动商品和质量不保证商品的缺口。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山区部分消费者的主观心态和认知不足。由于收入低,许多人经常选择包装精美的廉价产品,很少关注产地和有效期。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如何查看标签上的哪些信息来评估产品质量,也没有电子设备来追踪产地或进行查询。这无意中导致了山区假冒伪劣商品仍然普遍存在。
在检查、监督和处理走私、贸易欺诈、假冒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的高峰期,义安省389指导委员会职能力量连续在省内发现和处理多起违法行为,许多商品没有发票、单据、越南副标签、合格标志......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