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消费吨农产品,与义安人民分享第五号风暴后
五号风暴过后,义安省许多农产品进入收获季,但处境艰难。不过,在农民协会、商贩、商店和社交网络社区的通力合作下,大量农产品得以及时消化,帮助农民减少了损失。

五号风暴登陆之际,永兴坊福后镇村民的几公顷粘玉米正准备收割。面对紧急状况,该镇农民协会迅速介入。一方面,协会干部动员群众聚集人力立即收割,避免玉米被水淹倒伏。另一方面,他们迅速利用协会和社交网络平台,呼吁民众消费、接单,并运送玉米援助灾民。
得益于紧急干预,数千根糯玉米棒得以及时收获,并保持新鲜,以高价出售。永兴坊农民协会主席阮氏怀安女士表示:“协会工作人员分工合作,有人下田帮人收割,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产品信息,有人打包、分单,还有人开车送货。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暴对民众造成的损失。”
.jpg)
永兴县的故事并非个例。风暴过后,在永富坊番荔枝种植区,一连串番荔枝果园进入了成熟高峰期,如果生长缓慢,很容易倒伏、腐烂、受损。该坊农民协会立即挺身而出,充当果农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协会官员深入果园,手持手机直播,介绍番荔枝的品质,并直接接单。协会成员的车辆也纷纷出动,为客户配送,确保番荔枝快速安全地送达客户手中。
社区居民不仅食用玉米、番荔枝,还食用自家种植的瓜类。在Than Linh公社,活动启动仅一天,农民协会就向兴隆农业服务合作社募集了500多公斤瓜类,这些瓜类由社员Bui Dinh Hoi种植。目前,Hoi的瓜园里大约有800公斤各种瓜类。
.jpg)
干部、党员和群众不断呼吁大家支持,帮助他家吃掉剩下的瓜。许先生感激地分享道:“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我们一家人肯定没法及时吃完,损失太大了。”
分享精神也通过志愿者的热情传播开来。例如,永富坊一家清洁花果店的老板阮芳浩女士。得知永禄坊的一个温室在风暴过后瓜类销售困难后,浩女士主动接受了免费销售和送货服务。“我卖瓜是为了帮助菜园,虽然没有任何利润,甚至还要花费汽油费和送货时间。但在困难时期,只要人们能攒下钱,我愿意提供任何帮助。”她分享道。

在蔬菜种植区,商贩们的合作也值得关注。暴风雨过后,琼梅区和新梅区的大葱被严重淹没,农民不得不砍掉根部,只留下叶子出售。面对大量洋葱被浪费的风险,当地商贩比平时更加忙碌。他们联系批发市场和大型餐厅的批发商,消化被淹的大葱,帮助农民减轻了部分损失。
这些适逢其时的活动,营造出一幅幅乡村友爱、邻里情谊、守望相助的温馨画面。它们不仅帮助农民及时“拯救”了农产品,更增强了人们的信念:无论自然灾害造成多大的损失,人们依然可以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事实上,自然灾害一直是农民们心头之患。一场暴风雨就能摧毁一整个季节的劳动成果。但重要的是,当灾害发生时,社区精神以及组织和个人迅速且负责任的参与有助于共渡难关,为人们继续耕耘田园带来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