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军事技术:人工智能、激光武器、高超音速导弹和网络战的进步
9月3日北京的阅兵式展示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激光武器、高超音速导弹和网络战方面的军事技术进步。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武器和无人机
地面编队引入了多辆人工智能自主车辆,具备侦察、攻击、扫雷和步兵支援等能力。其中,无人坦克可与“机器狼群”协同作战,小型战车则部署无人机,增强协同作战能力。

在海上,新型无人潜艇系统和水面舰艇不断涌现,它们配备自动布雷装置,能够独立识别目标、进行封锁并实施群体攻击。

在空中,侦察攻击无人机、隐形飞机和海军直升机已被引入,这些被认为将“重塑空战的未来”。

武直-10、武直-7等型号已在侦察、攻击协同等方面进行了试验,人工智能技术使无人机能够实时处理大数据,自主决策、部署任务。

激光武器
安装在军舰上的激光系统能够在瞬间击落小型、缓慢、低空飞行的目标。此外,还首次公布了一种安装在车辆上的小型激光枪,专门用于对付无人机。

新型激光技术减少了发热量,无需复杂的冷却系统即可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中国现已开发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而此前该市场由美国和德国主导,市场份额超过90%。苏州光华光电和武汉碧迪激光等国内企业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
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

该导弹系列包括 CJ-20A、YJ-18C 和 CJ-1000,它们都是精确制导、远程和多任务巡航导弹。

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鹰击-21、东风-17和东风-26D进行了演示,突防能力显著提升。同时,东风-5C是一款液体燃料洲际战略导弹,射程可达全球,发挥着战略威慑作用。
空气动力学、耐热材料和超音速冲压发动机是这几代火箭的基础。
网络战小队
网络战、电子战、信息支援三个方队亮相天安门广场。
网络战系统专注于指挥、控制、侦察和网络攻击。国产电子战装备可以瘫痪敌方信息系统,保护空天安全。
信息支援部队运用云计算、数字智能、融合网络等技术,能够快速建立新型网络体系,服务联合作战。
军事背后的科学力量
物理学、光学、雷达和通信领域的研究已成为中国崛起为科技强国和军事强国的支柱。根据《自然指数》,全球十大物理学研究机构中,目前有八所位于中国。
此外,该国的大学在化学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国防新材料、电池和炸药的开发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