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多个坊乡坚决打击走私和贸易欺诈
在经济一体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义安省的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和活跃的态势。与此同时,走私、贸易欺诈、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现象也愈演愈烈。这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地区,特别是最靠近生产经营单位的乡、坊两级政府的积极参与。
确定情况
近期,尽管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和检查,但全省走私贸易诈骗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9月21日,长荣坊警方协同市场管理部市场管理三队,对位于长荣坊永新1街的一家冷冻食品加工厂(隶属于越德食品贸易有限公司)进行检查。该加工厂的老板是TSĐ先生(1979年出生,居住在义安省清荣坊)。检查中,警方发现3600个冷冻鸡爪、500根奶酪香肠和500个酸溜溜的猪肉卷,这些食品装在纸袋或麻袋中,没有标签,也没有产地和保质期信息。加工厂老板无法出示发票或证明货物来源的文件。

此前,9月17日,乂安省公安局经济犯罪、腐败、走私与环境侦查局配合职能部队对辖区内月饼经营场所进行集中检查。在检查中,职能部队发现并查处了位于长荣坊高春辉街和阮文居街的两家月饼经营场所,收缴了4174块来历不明的月饼。
2025年5月,乂安省公安局经济犯罪、腐败犯罪、走私犯罪和环境犯罪侦查局配合乂安省市场管理厅第一市场管理组对NVH(1994年出生,居住于旧琼琉县)驾驶的37C-441.xx号牌照货车进行检查,发现近48万件没有发票的商品,其中包括40多万包假冒知名品牌洗发水、6000包假冒Comfort衣物柔顺剂、近1300支牙膏和6.3万支钢笔。货物总价值估计约为5.23亿越南盾。
经过扩大调查,当局确认PTS(1962年出生,居住在河内)是主谋,他专门从北部枢纽收集假冒商品,然后将其分销给中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代理商。此后,警察局立即立案调查,并以“贩卖假冒商品”罪名起诉了四名嫌疑人。

义安省市场管理厅厅长阮文香表示,事实上,经常被假冒和仿制的商品主要有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来源不明、没有合法发票和文件的情况仍然很普遍,造成预算损失,营造不健康的竞争环境,威胁消费者安全。
当地方当局干预时
尽管走私和贸易欺诈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但近年来,全省多个坊乡齐心协力,形成了打击走私和贸易欺诈的强劲势头。这表明,在明确权责的情况下,地方当局更加积极主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长荣坊是该省繁华的贸易中心。长荣市场就位于该坊,近期,多方力量密切配合,全力开展预防和打击走私及贸易欺诈的工作。

长荣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玉峰表示,新政府成立后,坊主动制定检查计划,配合市场管理队和坊公安部门加强检查,严厉打击与商品生产经营有关的违法行为。
通过这种协调,许多违法行为,例如交易来源不明的商品、交易假冒伪劣商品等,都得到了及时发现和处理。除了记录和实施行政处罚外,执法部门还协调宣传,提高民众和商户对走私和贸易欺诈危害的认识。这种做法既确保了威慑力,也有助于在该区构建透明稳定的商业环境。
在琼琉乡——由纸桥镇、琼后、琼田、琼江、平山等乡合并而成的新行政单位,我们看到打击走私和贸易欺诈的斗争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琼吕乡经济部部长阮明青表示,近日,根据省指导委员会389号指示,乡人民委员会已与公安、市场管理部门配合,就出台2025年本乡打击走私、贸易诈骗等工作计划提供咨询。
陈青还强调,实行两级地方政府体制,地方应更加贴近生产经营单位,更快掌握情况,及时发现违法行为。
因此,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琼琉乡人民委员会发现多起销售来源不明、发票和文件不齐全的商品的案件。当局已立案调查,并处以8起行政违规罚款,罚款总额超过1000万越南盾。虽然罚款金额不大,但这充分体现了地方当局在市场管理方面采取的严密而有力的措施。

义安省市场管理厅厅长阮文香补充道:“以往,走私和商业欺诈的检查和处理……通常由市场管理部门或警方负责,通过县级部门,再深入基层进行检查。目前,地方政府刚刚成立,由于其靠近基层,在检查、监督和处理走私和商业欺诈方面更加积极主动。”
可以看出,许多乡镇和街道不再坐等上级,而是制定了自己的定期检查计划,并与警方、市场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得益于此,许多违法行为得以及早发现并迅速处理,同时还结合宣传,提高了居民和经营户的守法意识。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有助于恢复市场秩序,并肯定了国家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