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生计方式为义安高原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在国家可持续减贫目标计划的支持下,义安省许多高地公社在传统生计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生计模式。这些模式旨在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同时鼓励他们勤劳工作,摆脱被动等待和依赖的心态。
增加稳定收入
来自安和乡索普考村的维文典先生带我们参观了他家的农场。他高兴地说,今年由于持续不断的暴雨和洪水,村里的树木和庄稼遭受了严重破坏,但幸运的是,他家以及当地村民的山羊、鸡和猪仍然很健康,并提供了稳定的收入。
说完这些,田先生便向大家展示了他种植了100多棵台湾芒果树的果园,这些芒果树是近一年前栽种的。这些芒果树比人还高,与木薯地和家里的羊圈相邻,长势喜人。羊的品种也得到了国家重点扶持计划资金的支持。

多亏了这些支持,再加上利用林木落叶和农产品进行饲养,羊群迅速壮大,繁殖能力强,为迪恩先生带来了相当稳定的收入来源。羊群每年都从2只增加到5只,然后是6只,现在已经超过10只。“必要时,我会卖掉几只羊,等它们繁殖后再继续饲养,每只羊能卖到200万到300万越南盾。”迪恩先生透露道。
在佐考村以及安和省的其他村庄,村民们除了受益于这种经济模式外,还得到了国家可持续减贫目标计划的支持,该计划支持种植作物和饲养牲畜。梁氏爱女士家离田先生家不远,2024年获赠30只种鸡。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照料,鸡群数量已增至近百只,既产蛋又产肉。“项目鸡肉质鲜美,产蛋量高,适应性强,而且很少生病。多亏了这群鸡,家里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轻松了不少。”爱女士说道。

“引入安和乡的生计模式不仅帮助乡民增加收入,而且当乡民与国家携手合作,有效利用扶持资源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摆脱贫困的新希望。与此同时,乡民们也逐渐开始努力生产,摒弃了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态。”安和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陈氏仙女士肯定地说。
有效利用支持资源
不仅在安和省,在全省山区乡镇,国家重点项目下的公共投资也得到了积极推进,逐步帮助贫困家庭获得更可持续的收入来源,逐步摆脱贫困。例如,在芒蒂乡,在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下,许多经济模式已推广到贫困家庭,帮助人们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例如索普蒂村的养羊;惠溪村的生姜种植、本地鸡养殖、肉牛养殖;蓬村的水稻种植……
芒蒂乡人民委员会主席维文山先生表示,得益于国家可持续减贫目标规划和少数民族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针对贫困户、近贫困户和新脱贫户的相关政策,贫困户数量逐年减少。通过支持生产发展、改善民生(包括提供种苗、牲畜、银行贷款、职业培训、科技转让、房屋修缮和医保发放等支持),芒蒂乡的贫困率较2021年下降了20.28%。
.jpg)
已实施的模式为贫困人口创造了就业机会、可持续的生计和收入,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减贫;同时,支持了农业、林业、渔业和盐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价值链相关生产的发展,应用高科技创新生产方法和技术,并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各地也意识到项目实施仍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无法调动企业和合作社参与价值链项目建设和实施;无法建立社区团体和团队,以保障社区支持模式的项目实施条件。另一方面,贫困和近贫困家庭的人口主要包括无劳动能力者、老年人、孤寡老人、无家可归者、残疾人以及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员,这导致项目参与者的选择和支持内容的制定面临诸多困难。
.jpg)
面对这些困难,当地已向各部门和分支机构报告;省人民委员会也正在对国家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评估现状,综合分析后上报有关部门解决,并逐步优化国家扶贫资源,帮助人民早日脱贫。
据农业与环境厅统计,在全省范围内,2024年国家可持续减贫目标规划下的第二期项目(生计多元化,发展减贫模式)迄今已推广176个减贫模式,包括18个种植业模式、144个畜牧业模式和14个林业模式,共有11278户家庭参与,其中贫困家庭7014户,近贫困家庭3686户,新脱贫家庭517户。项目总投资超过3050亿越南盾,已拨付66.17%。至于项目 3 下的子项目 1(支持农业部门生产发展),截至目前已实施 89 个项目,包括 11 个作物项目、66 个畜牧项目、3 个林业项目、3 个渔业开发项目,共有 3438 户家庭参与,其中包括 1961 户贫困家庭、1306 户近贫困家庭、110 户新脱贫家庭和 61 户残疾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