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城为国家重地,四通八达,居于中心位置,便于统帅内外,调动南北,攻守兼备,所以选择一块良田建都,永远是贤明君王和圣帝首先要做的事情。
自建国以来,历经多个朝代,我国人民拥有过许多曾经作为著名都城的土地:雄王时代的丰州,连续近800年作为三大朝代都城的升龙;或者现在的首都富春,即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古都顺化……
鲜为人知的是,在雄王之前,乂安曾是越国,都城就在红岭山脚下。公元8世纪,梅黑德王举起起义旗帜,在沙南(南丹)修建万安城,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由此可见,乂安当时是国家的中心。

越南独立自治时期,义安省地贫民穷,历史上常将其视为边陲之地。李朝时期,李朝王子魏明王李一光出任县令,在16年的时间里,将义安省从边陲之地转变为国家战略要地;陈朝时期,当朝廷不得不放弃都城升龙,南下避难时,陈仁宗意识到,义安这片土地是抗击元蒙军队的坚实后盾:
前科克军事指挥官的回忆录
还殿仍有十万士兵
粗略翻译:
旧事(在)Coi Ke(你应该记得)
还田还有数十万大军。

明朝时期,乂安地区曾是陈忠光抗击明军入侵的指挥部。然而,后陈起义持续时间不长,乂安在这场起义中并无特别的印记。
1418年,黎利率领他的将领在清化省蓝山地区举起了起义的旗帜。这一次,乂安省在击退侵略者、光复祖国的事业中展现了自己的形象,也更加清楚地表明了乂安地区在民族历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我们知道,黎利和蓝山将领在清化省作战五年多,不仅没有发展军队,没有扩大根据地,反而遭遇了不少困难和损失。因此,1424年10月,平定国王黎利率领蓝山起义军按照阮翦的计划,率军进驻乂安省(今乂安省——河静省)。阮翦当时说道:“义安地势险要,地广人多。我以前去过义安,对那里的道路很熟悉。现在我们先攻打茶兰,占领义安作为立足点,再凭借那里的人力财力攻打东关,然后才可以考虑平定天下。”
阮籍放弃清化、进军乂安的战略部署立即显现成效:蓝山起义军在短短几年内就控制了从清化到顺化(今顺化)的大片地区。与1418年至1423年六年间只在清化几个县城内活动相比,改变策略进军乂安的效果极其显著。从乂安出发,起义军在“波当雷电”之战、“茶兰竹篾飞灰”之战、茶闾之战、波爱之战、攻打乂城之战……等声势浩大的战役中接连击败敌人,先是进军解放顺化……又进军解放同都,完成了击退外敌、恢复民族独立的任务。

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乂安在蓝山起义中的地位是抗战之都,而非独立发展时期的都城。直到18世纪末,乂安才被一位民族英雄——一位皇帝——正式选定为都城,那就是西山王朝光忠皇帝时期的方黄忠都。
对此,黄黎一统志表示:光中国王认为义安城位于国家中部,南北道路齐平,祖籍也在那里,于是下令征召大批工人,运来木石砖瓦,修建宫殿城堡。他在周围筑了土墙,又命令士兵挖当地红土筑内墙。他建造了三层的龙楼和两廊的太和宫,供朝廷举行大典时使用。这座城堡被称为方黄忠都或中京方黄清。光中国王下诏邀请阮进视察,诏书中有一段话:“如今富春都城位置困难,远离北河,治理十分困难。朝廷以为,唯有乂安为都,道路平衡,可制南北,而使四方之民来谏,往来方便”。

1788年,隆裕将军阮惠邀请罗山富都一同治理国家,并送上如下“谆谆教诲”:
谨呈上函罗山富都与君同享。今天下乱,非富都者,谁来为我化解?王德亲临此地,特遣文臣平番、富智番、靳丁后、阮光大前来拜见。并恭请富都前来,听取您的指示。是王德之幸,亦是天下之幸。谨呈上函。太公十一年(1788)三月十八日。
早在登基前,隆润·阮惠将军就已着手在义安寻找建都之地。他邀请罗山富图来朝廷,并指派富图将军安长视察,选择位于奎耶山和昆缪山之间的土地,因为他认为这片土地具备一切有利的建都条件。因此,虽然这片土地上的都城尚在襁褓之中,但地基已然夯实。关于此事,最值得一提的是隆润将军于太公十一年六月十九日致罗山富图的信函:

(翻译)我谨此禀告罗山富图阮进:今年六月十九日,我宣读了富图的谕旨,其中详述了地势好坏和人民的疾苦,富图还引用了古人的名言佳句和故事来劝诫,这道理如同良药,与我的想法十分契合。(但)当初国家刚建立,民心尚在萌芽,我不常驻义安,常治上州,又怎能统摄内外?(我)富图想必也深谙此道。如今我听了富图的话,心里很高兴,所以大工程就此延后吧。但我要去的地方,不得不早作打算,早作打算。请富图主持大事,择日而行,若能成,亦是保家卫国之计。我请富图决断,恭听。特诏。泰公十一年(1788年)六月十九日”。
通过这封信,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隆润将军阮惠在义安建都的决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封信发出后的几十天,时任义安都督阮文丹侯又给罗山富图写信,要求罗山富图尽快完成建都工作:
(译文)“镇抚使丹竹厚恭请罗山富都阅卷。今恭奉诏定都,谕各郡乡务必掘土兴建。请富都迁玉阶至行宫,明定工期走向,免使百姓久留,造成浪费。今谨致函。太公十一年(1788)七月四日。”

上述文书开篇便明确指出:“本城钦差大臣(是)谭竹后”,而信函上的印章为“乂安府章”,表明此人是乂安的都督,封号为谭竹后。乂安地势险要,历朝历代,都督均由才干卓著的将领和王室亲信担任。西山朝廷与罗山富图之间关于乂安都城建设的信件往来可见,1788年初,隆润将军阮惠从富春北上途经乂安时,曾委托罗山富图阮乂寻访、考察并选定合适的地块。 1788年5月底,隆润将军从升龙返回富春途中在义安停留时,罗山富图尚未动工。隆润将军继续下诏(类似上文),命令罗山富图立即动工。此外,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单独下令时任义安总督的阮文单侯爵,直接督促罗山富图阮入迅速完成所有与建都相关的工作。
这就是上述信件诞生的原因。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义安都城的建设是由当时的官员紧急而认真地进行的。“……已交由各区、各乡完成挖掘、修建……”并特别敦促罗山富图尽快投入工作。“……避免让人长时间停留,造成浪费”就这样,义安都城的建设开始了。虽然义安都城的砖块还很简陋,但地基已经打好了。

关于阮文坦侯爵。1786年中旬,他首次北上,被阮惠任命为乂安钦差大臣,并在整个西山王朝都担任此职。可惜的是,史书对他的记载并不多。他负责的乂安都城建设工程,一年后因光中国王不得不全力抗击入侵的清军而未能完工。直到1792年,光中国王突然去世,景盛国王继位。一方面,景盛国王缺乏战略眼光,未能认清乂安的地位并决定迁都;另一方面,他又必须全力抵抗阮映日益强大的复仇势力,因此,继续建设乂安都城并将其从富春迁往乂安的计划彻底搁浅。 5月28日,阮福映的水师开赴丹邑港,攻破关木堡。军队也向林江南岸推进,随后渡河北上。水陆联军夹击,西山军战败。阮福映的军队随后冲入岐兰粮仓抢劫。卫戍司令阮文丹、副司令阮智、司令阮文台和尉官邓文登被迫弃城逃亡。阮智在仙里卫戍司令处自缢身亡;阮文丹继续逃往清化市,阮军则完全占领了义安城。景盛王被俘被杀,西山王朝覆灭,阮福映登基,阮朝建立,定都富春,而黄忠都则被遗忘,成为历史。至今,关于黄忠都和义安卫戍司令阮文单的痕迹,只剩下这封信。
为了表达对民族英雄和西山王朝文武百官的敬仰之情,2004年7月23日,乂安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近230年前光忠国王定都的土地——同归山上修建一座光忠皇帝庙。目前,光忠皇帝庙内设有祭祀阮文圣的祭坛,以感谢这位西山王朝时期守护乂安的文武百官为修建方黄忠都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