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行迪乡的面貌焕然一新,掩盖了偏远乡镇的固有困境。道路大多铺设了水泥路面,房屋宽敞明亮,生产和畜牧业模式也规划清晰。为此,行迪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卢文越表示,根据县级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该乡根据各村的优势,规划了3个生产畜牧区。此外,在广荣、行仙、龙仙等村还规划了木屯、牡丹、牡丹花茶等药材保护区和开发区;在拜塘瀑布区、龙胜古泰村等村,发展与社区旅游相结合的生态旅游。

目前,幸福乡有5户家庭经营民宿,为前来观光休闲的游客提供服务。此外,该乡保留和发展23个有效经济模式,如:县人民委员会支持的种植10公顷、4000棵的菩提树模式;经济保卫四组支持的永仙村32户贫困户和近贫困户饲养繁殖母水牛模式;龙胜村和光荣村种植芋头模式……2023年,该乡贫困户比例将下降5.17%,脱贫户32户。
通守乡在经济发展上确定了三个主要先导区:边境地区重点培育原料林,发展畜牧养殖业;外围地区重点投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加强小规模工业和植树造林发展;华纳水电站库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服务、网箱养鱼和发展竹林、芦苇林。

为实现上述目标,通守乡已动员了最大限度的农业用地用于水稻种植(2023年水稻种植总面积将达到196公顷,比期初增长23%,超过28.15%)。重点开展森林保护和防护工作,共计32729.79公顷。竹子、竹笋、鲜竹笋、药用植物等次生林产品的开发和加工逐年增加,显著提高了林业发展收入。目前,全乡共有313公顷林地,其中竹子已获得可持续森林管理证书(FSC)。
其中,通丘乡水产养殖面积已扩大到19公顷,预计水产养殖产量达47吨,比2020年增长2.62%;鱼笼数量达227个,为湖区村民带来稳定收入。目前,该乡已开发出一种养殖爬鱼的模式,养殖6个月后,每条鱼平均重2-2.5公斤,养殖时间延长一倍,每条鱼重3-4公斤;售价为15万-20万越南盾/公斤,每户售出后可创收数亿越南盾。

在周金乡,除了蔬菜和畜牧种植区外,莲芳村已被确定为适宜种植粳稻的地区。目前,全村185户农户获得了种子和肥料的资助,种植面积达50公顷,平均单产达62公担/公顷。周金乡粳稻种植户颜氏明女士表示,商品粳稻米质鲜美,价格比当地其他纯种稻和高产品种的价格高出一倍,因此村民种植积极性很高……

在2020-2025年阶段,为逐步实现将桂风县建设成为义安省西北部小康县的目标,桂风县党委、人民一致实施四项战略突破,同时提出六项重点任务,其中重点突破推动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以提高生产力、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特别是在商品农业生产方面。

2021-2023年期间,该县提出了6个模式和2个应用科技的项目,其中3/4的模式已被评估为成功并具有复制潜力,其中包括:在Chau Kim公社建立黄茶花药用园;保护地方糯米品种(khau cay noi);保护光江棘鳖的遗传来源。
该区还积极寻找和联系各领域投资者,已吸引2个新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850亿越南盾;矿业领域3个投资项目正在办理投资许可手续。同时,该区积极制定了2021-2025年期间7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清单。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宣传动员、思想革新,克服思想滞后;激发愿望,奋发有为,充满活力,创造活力,创新发展,为全县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创造生计、增加就业、提高生活水平、可持续减贫创造了条件;贫困发生率预计下降5.29个百分点至35.6%,近贫户比例达到32%;2023年将有646户脱贫。
桂风县人民委员会主席杨黄武先生表示:“县党部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力争将多维贫困率降低3%至4%,并为贫困家庭提供住房。” 未来,桂风县将继续整合并有效利用中央、省、县三级财政资金,支持生产发展,同时还将部署和支持民众拓展现有模式,并探索新的模式。该县还将致力于联系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提高模式的有效性;着力打造品牌,推广产品,促进贸易发展,并研究民众的产品消费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