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祖先有句名言:“勤能补智”。这句话无论从内涵还是语义上来说,都可以说是极其高明的教诲。没错,勤奋只能“弥补”智商,却无法取代智商。智商和勤奋都是成就完美人生的要素。勤奋的缺失固然可怕,但创造力的消亡更是灾难。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穷人,总是抱怨自己命运多舛。他常常想,为什么自己要这么辛苦劳作才能有吃的、有穿的。不仅如此,有时遇到困难,他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还要穿破烂的衣服。而有些人却生活得衣食无忧,无忧无虑。这个人祈求上帝帮助他化解心中的苦恼。在上帝面前,这个穷人哭着诉说着自己每天的艰辛,辛辛苦苦地工作,甚至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却仍然只能勉强糊口,没有任何积蓄。
抱怨了一会儿之后,穷人抱怨道:“我看生活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有的富人不用努力工作就能享受生活,而我们这些穷人一年到头辛苦工作却不能像他们一样呢?”
上帝笑着问:“那你认为什么才是公平的呢?”
穷人赶紧回答:“是的,我要你让穷人和富人站在同一个起点,看看他们过得怎么样。如果过一段时间,富人还是有钱,那我也没什么可抱怨的了。”上帝点点头,说:“好!”于是,上帝又造了一个穷光蛋,和穷人的起点一样。两个人各自到一座山上去寻找谋生之道。山上有一座煤矿,于是两个人每天都采煤,拿到市场上去卖钱。一年之后,他们就看到了成果。

两人一起挖煤。穷苦的那个人很卖力,很快就挖出一车煤,拿到集市上卖了钱。他用卖煤的钱买了好吃的带回家给妻儿享用。一切都明显好转了。穷苦的那个人虽然觉得工作有点辛苦,但收入很稳定,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可爱。
富人没法那么卖力地干活。挖了一会儿煤,他感觉累得满头大汗。到了傍晚,他挖了半车煤,拿到集市上卖了。然而,他身上的钱只够买一点面包。
第二天,穷人又去挖煤,富人则去了集市。没过多久,富人带回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失业工人,靠打工挣钱。另外两个人去了煤矿,互相不告而别,埋头苦干,富人只是站在那里指挥他们工作。仅仅一个上午,富人就挖出了满满两车煤。他把煤运到集市上卖,又雇了几个工人。富人采的煤量一天天增加,扣除工人的工资,他的收入仍然相当丰厚。
一年很快过去了,穷人还是老样子,每天买着好吃的、甜美的酒,却一点积蓄都没有。相反,另一个人却变得富有了,拥有一队身强力壮的工人,每天挖出很多煤拿到市场上卖,赚得盆满钵满。至此,穷人再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成功不仅仅在于你为工作付出了多少努力,还在于你为了取得最佳成果付出了多少努力。亿万富翁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生而贫穷不是你的错;但如果你死于贫穷,那就是你的错。”
所以,勤奋在这个世界上非常重要,但创造力才是改变世界的根本。没有创造力,我们就不会有蒸汽机、内燃机和喷气发动机。没有创造力,世界就不会有大型建筑工地、工厂或大型制造企业。没有创造力,我们就不会了解任何信息技术,就不会有互联网,当然,也不会有可以每天聊天的社交网络。创造力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赋予人类最特殊的能量,它的使命是改变世界。
创造力是大脑发现新奇事物和卓越事物的特殊活动状态之一。科学家认为:创造力是大脑右半球的产物,与左半球的逻辑思维相反。创造力的反面是刻板、机械、保守的复制。创造力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在科学领域,创造力是应用于实际的研究成果;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力可以是技术改进、经验积累;在学习中,创造力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即使在足球比赛中,创造力有时也可能体现在……一次传球中。创造力无处不在,只要勤奋且富有探索热情,每个人都有机会发挥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无价的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而创造力需要健康的环境来激发。创造力需要从小培养,在学校里也应该得到培养和关爱。如果老师出题“陈述你的想法”,但在批改试卷时,却试图按照老师的想法评分,那就太糟糕了。在这种情况下,创造力被拒绝和虐待。记得不久前,网友们流传了一篇描写祖母的文章,却因为“跑题”而得了低分!老师说,祖母必须穿着棕色衬衫,驼背,嚼着槟榔,坐在窗边织毛衣。而“我的现代祖母”则面容姣好,皮肤白皙,骑着摩托车风驰电掣地去……健身房!学习历史时,你必须记住所有事件;学习地理时,你必须知道如何绘制地图……
作家裴玉福曾谈到刻板印象:“滥用范文会毁掉创造力,导致写作能力下降,学习和写作时产生被动依赖,思维懒惰……”。爱因斯坦曾说:“教师的最高艺术是唤醒学生对创造性表达和知识的乐趣。”
创造,创造,再创造,创造的终结意味着世界的终结。创造是生命的万能钥匙。创造是世间每个生灵的职责。如果可能,从最微小的事物开始创造。
如果没有创造力,这个世界就只是人们挖煤到市场上卖。啊,如果没有创造力,就不会有运煤的卡车,也不会有市场。没错,如果没有创造力,人类现在还处于……采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