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村党支部书记胡文坦先生今年78岁,有着几十年的村长经验,他以纯朴老农的热情迎接宾客,高兴地分享道:“我们刚刚收到好消息,潘村集体干部群众被省人民委员会主席授予奖状,以表彰他们在先进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的贡献。2022年,潘村人民还将迎来公安部长和省委书记来村视察并参加民族大团结庆典,我们倍感荣幸!”
潘村居住区由老8村和老9村合并而成,位于公社中心区东北端,村内有村际公路贯穿,交通便利。全村自然面积130公顷,其中农用地70公顷,总户数258户,总人口1098人。

作为一个纯农业区,人民的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和小本经营。然而,潘村已成为当地开展先进新农村建设运动的典型,是保障农村安全的亮点。对此,村委书记胡文丹表示,团结一致才能凝聚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发挥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例如,为建设先进新农村,2022年,潘村除了利用外部资源外,还发挥内部资源优势,投资2500万越南盾建设旗帜群;改造1.5公里水泥路,总投资15亿越南盾,其中调动群众力量12亿越南盾,平均每户出资1000万越南盾,有的家庭出资达3000万越南盾。有的家庭捐地开路,如90岁的党员阮仲琉一家、何文荣先生一家……村里的文化馆也投资26亿越南盾建成,十分宽敞。此外,为创造整洁美丽的乡村环境,村里的群众组织轮流打理500米花路、绿篱和花坛,以及文化馆里的观赏植物;定期发起并组织开展“绿色星期天”维护活动。

潘村在美化乡村面貌、清理路边和人行道上的杂物、确保通风和安全方面也发挥了先锋作用。潘村村长阮仲德先生说:“以前,由于历史原因,村里50%的农户建的水泥门都倾斜着通往道路。多亏了宣传工作,村民们同意村委会动用机械挖地平整,现在每家每户都建起了平整的门,这真是一场伟大的变革。” 潘村的另一个特点是,尽管如今已向多种产业发展,拥有犁、收割机、碾米机、运输等服务业,但商店发展势头强劲;各种储蓄形式,例如社团、协会和企业资本金,为有效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该村有2个木工小组、7个泥瓦匠小组,为80多名工人创造了稳定就业,平均月收入600万至900万越南盾;90人已出国务工。此外,还有一些工人在电子、木材加工等工业区工作,收入稳定。
然而,人们依然热爱农业,不愿放弃耕作。潘村党支部已下达决议,鼓励和动员人们100%地播种,确保正确的种子结构,并严格遵守作物历法。“目前的现实是,村里很多年轻劳动力都去很远的地方打工,大多数老人和孩子都留在家里。我们该如何防止人们放弃耕作呢?”听到我们的问题,潘村长和蔼地回答道:“要想让人们不放弃耕作,村长、协会和工会必须率先垂范,带动全村效仿。潘村党支部书记胡文坦就是个例子,他曾任村党委书记和人民委员会主席,退休了。他如今年事已高,却仍然耕种着7亩以上的稻田!”

在正确政策的指导下,2022年,Phan村划定20公顷大面积田地,种植AC5和VNR20品种,这些品种产量高、产量高。Phan村人还带头开展冬季作物生产,种植面积达9公顷,主要种植南瓜、黄瓜和各种蔬菜,每亩收入500-700万越南盾。Phan村人创造性地种植黄瓜,不用棚架,节省劳动力和成本,充分利用土地,经济效益显著,每亩收入数十亿越南盾。全村还有10公顷农场,分属21户,其中9户是党员。农业发展先驱阮仲盛先生说:“我家在这片深湖地区建立了一个农场模式,已经有20年了。”最初,县里选定这块地,打算建一个价值5000万越南盾的田地,现在这里成了一个“大田”,旨在提高农业产值。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是按照鱼稻模式发展,后来扩大到养猪、养鸡、养鸭、种黄瓜……农场每年的总收入平均在5000万到6000万越南盾左右。
在党支部的务实决心和人民的活力、勤奋和创造力的推动下,潘村人均年收入已达5900万至6000万越南盾。此外,村民还注重发展园林经济,年内建成了一批示范性园林,其中1户在2022年县级“美丽新农村标准园林”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潘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也是治安良好的典型。晚上10点后,社区文化馆的“和平锣”响起,喧闹声戛然而止,人们也不再随意走动。更特别的是,虽然这里人丁兴旺,农田众多,但人们的财产几乎无人看管,无人保管,没有吸毒、盗窃财物,也没有触犯刑律。
除了创建“预防家庭暴力”和“妇女儿童安全友好村”等模范村外,潘村还成立了8个负责居住区的自治小组和一个拥有10名活跃成员的基层调解小组。所有冲突和纠纷都从一开始就得到解决,以维护村庄和邻里关系。传承和弘扬嘉隆元年(1982年)制定的通朗乡潘通村盟约,也为在基层维护和弘扬社区传统和优良习俗做出了重要贡献。


雄新乡党委副书记阮仲心表示:古村盟约的许多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人们继承和发扬了其中的积极方面,在婚礼、葬礼、庆寿、修坟、举办地方节日等方面革除落后习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迷信,为建立和推行文明生活、文明家庭、落实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关爱保护儿童作出贡献;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确保安全有序……
难能可贵的是,在建设先进新农村的过程中,潘村村民特别注重维护和传承越南乡村的传统文化特色,例如推广民歌、维怛(Vi Dam)等,并每年在潘通庙会上组织游行,以纪念祖先的功德。兴丹公社的潘通庙建于18世纪末,供奉着村里的守护神以及为保卫国家、保佑人民平安做出贡献的神灵。这座庙宇建在一块风水宝地上。“五龙聚东,水归来,英灵义气守护南天”(意思是:东方五龙聚水之处/生灵气,守护南方天空。潘通庙会的传统仪式丰富多彩,包括祈水仪式、祈福仪式、平安仪式、清黄游行等,吸引了众多民众和游客前来参加。潘村凭借这些传统仪式,成功保持了“文化村”的称号;文化家庭比例逐年提升,2022年文化家庭比例达到96%;体育家庭比例达到51%。

兴新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心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表示:“潘村之所以成为‘亮点’,是因为村党委、村委会和各群众组织始终团结一致、高度统一,与群众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始终为群众服务。正因如此,潘村拥有‘民心’,从建设文化馆到修建乡村道路、田间道路,以及美化村庄,潘村各项先进新农村建设政策始终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
我们拜访了潘村模范党员何春彪先生(93岁,党龄69年),他展现了这一点。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积极参与党支部和村级活动。在公安部长苏林将军以及中央和省代表团访问潘村时,他也很荣幸地代表潘村干部党员发言。

老党员在与我们交谈时说:“潘村是一个具有深厚革命文化传统的农村。在保卫祖国的抗战时期,共有342名青年参加了抗战,其中有24名烈士为国捐躯,14名伤残军人,11名病残军人,其中有2名母亲荣获“越南英雄母亲”称号。如今,潘村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在建设先进新农村中不断奋斗。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党员,尽管年老体弱,但始终决心为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树立榜样,携手共建繁荣、和平、幸福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