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竞赛号召》中的愿景

从那天起,恰好过去了75年。我们的国家完成了两次长征,赢得了独立、和平与统一——这是胡志明主席在《号召书》中提出的目标。经济发展,建设“公正、民主、文明”的社会,正在新的机制下进行:单位之间、地方之间、国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每个人都力求实现最高效率,决心为自己和所属单位赢得胜利。因此,到目前为止,地方竞赛委员会已被解散,发起和组织竞赛运动的渠道也变得稀疏,不像以前那么热闹了。

这是合理的,当经济社会活动主要依据竞争规律进行时,那种号召竞赛、不注重人文关怀、注重“旗—灯—喇叭—鼓”形式和好记的押韵口号的“空洞”方式已经不再十分有效。

然而,重读胡志明主席75年前发表的《爱国竞赛号召》,我突然意识到,其中还有很多宝贵内容需要结合当前具体情况去深刻领悟。

Lời kêu gọi thi đua ái quốc của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胡志明主席号召开展爱国竞赛。

首先,“爱国竞赛”这个名称本身就具有目的性,一种崇高的美,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爱国传统。一个单位、一个地方,通过激烈的竞争,赢得了高额利润的生产项目,但生产越发展,环境就越恶化,越受到污染(比如排放黑烟、含有多种毒素的煤渣),这根本谈不上“爱国爱国”。生活离不开物质,几乎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财富,但社会越进步,人们就越注重精神和道德价值。将竞赛的目的设定为“爱国爱国”,而不是为了赢得这个或那个头衔和巨额奖金,这将使人们所有平凡的日常活动都具有新的、更高尚的意义,限制竞争的负面作用——人们只知道“输赢”和群体利益。一些地方秉持“爱国主义”精神,拒绝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巨型”项目;一些酒店拒绝接待那些行为傲慢、缺乏文化或侮辱民族传统的游客,尽管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会减少。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战争年代,75年前胡志明主席的号召中,他高度重视商人和企业。这表明,在他号召的七个阶层中,胡志明主席首先提到了“工商”力量,然后才提到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和民兵:“工商同胞,竞相发展事业。”遗憾的是,或许迫于某种“政策”的压力,一些部门和部门“忘记”了胡志明主席在艰苦抗战时期对工商界的重视,仓促出台政策,给商户和企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导致整个经济陷入困境。幸运的是,近年来,国家已将“工商界”视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我们需要这样回顾,才能看到胡志明主席75年前的“号召”是多么高瞻远瞩。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gặp gỡ giới công thương Hà Nội tại Bắc Bộ phủ năm 1945. Ảnh: Tư liệu
1945年,胡志明主席在北坡宫会见河内工商界人士。图片来源:档案馆

秉持着同样的愿景,胡志明主席在阐述爱国竞赛的具体成果——人民有吃有穿,能读书写字,士兵有充足的粮食和武器去消灭外敌——之后,提出了一个更崇高、更具人文价值的目标,那就是“实现民族独立、公民权利、人民幸福”。之所以称之为愿景,是因为我们如今越来越意识到,“公民权利、自由、人民幸福”的目标比驱逐外敌更难实现。不难看出,战争结束40多年后,尽管国家发生了不可否认的变化,但许多偏远地区仍然缺乏就业机会,生活十分艰难,许多地方的孩子们仍然不得不在遥远的国家,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辛勤劳作(即所谓的“劳务输出”)……

然后,胡志明主席在1946年第一部宪法中亲自提到的一些基本权利,直到现在国会还未能通过法律……“民族独立”的目标仍然不断受到挑战,东海部分领土尚未收复,我们在国际关系中或决定需要国际金融机构支持的政策时仍需经常秉持“独立自主”的精神……因此,胡志明主席1948年《号召书》中“爱国爱国”的主要精神,至今仍是国家建设的“指南针”。

在《号召书》中,胡志明主席虽然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但在提出上述三大目标后,他以非常谦卑的态度,本着只有胡志明主席才具有的“人以可贵”的精神,向7个阶层的人民(老人、儿童、工人、商人……)发出了号召:

“为了取得好成绩,我想……

老年人…

有钱的同胞……”

我要强调的是“我请求”,而胡志明主席则拥有完全的“命令”权,或者至少是“建议”权。如今,看看一些区街干部对人民的专制,以及一些路口“右转”的标志,让人觉得这些单位和基地的干部似乎只知道喊空洞的口号,而不是效仿(或者说根本不了解)胡志明的具体道德!

Bác Hồ thăm lò cao, Khu Gang Thép Thái Nguyên, năm 1964 và Nhà máy diêm Thống Nhất, năm 1956. Ảnh: Tư liệu
胡伯伯于1964年参观了太原钢铁联合企业高炉,并于1956年参观了统一火柴厂。照片:档案馆

因此,我要重申胡志明主席对各级国家公职人员的“要求”:“公职人员要争当公职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目前全民希望各级公职人员能够做到的,特别是当我们党、国会和国家刚刚坚决提出改革整顿为人民服务的机构,以适应革新事业的要求和时代新潮流的时候。

胡志明主席的“号召”是75年前写的,因此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插图:文档
|设计-工程:Thuc Li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