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古时代,国家以农业为主,留守家乡的人多于外出打工的人。大多数人天生就对家乡和田地怀有眷念。离开家乡的人主要有军人、警察、教师、职业学校学生、农林工人等。
只有孩子们才会怀念春节。春节意味着放假,出门,买新衣服,收压岁钱等等。时间仿佛慢了下来。从十二月开始,我们就有了“倒计时钟”,期盼着每一天的春节到来。
我们九岁十岁的时候,就已经会算计,知道村里哪家有“逃兵”!我们根本分不清谁比谁好。光知道他们“吃公家饭”,有假期,能写信,说着夹杂着北方方言的乂语,有钟等等,就意味着他们比家里人“更有品位”(!),更优秀。
东北季风带来寒意和细雨,正值全村播种时节,远道而来的人们纷纷返乡。孩子们就像“雷达”一样,迅速捕捉到信号。我们小跑着赶过去。谁家有什么好玩的,我们就好奇地欣赏、议论。大家都光着脚,衣衫褴褛,谁也不懂打招呼,只是四处张望,等待着礼物!

一些男人拿出一整包海洲糖果,问孩子们是谁家的,然后给每个孩子几块花生酱和几颗漂亮的方形糖果。我们仔细地看着糖果上的花,读着糖纸上的每一个字。糖纸里面是一层半透明的蜡纸,可以吃!有些奢华的糖果用彩色玻璃纸包裹着,吃完后,玻璃纸可以当镜子挂起来,或者收起来以后再切。在那个年代,说到糖果,所有糖果都很美味,可以保存,而且出奇地好吃!
有些男人回家后会拿出一包爆竹点燃。在乡下,没人知道怎么制作爆竹。平多爆竹闻名全国。小爆竹爆炸声很小。后来,出现了大型的奠光爆竹,声音非常大!爆竹爆炸时,所有的孩子都冲过去,捂住耳朵,跳来跳去。爆竹爆炸结束后,所有的孩子都冲进去寻找哑炮。狗四处乱跑,躲在灌木丛里!
春节期间,离家较远的人们常常会到附近走走,走亲访友,给亲戚拜年,给老人和小孩送礼物、压岁钱、红包。

还有一些人住得很远,工作繁忙,无法回家。他们会送来浸满香水的拜年信——一份非常优雅奢华的礼物。信的左侧印着几朵粉色的桃花,上面写着新年的祝福。任何一家有拜年信的人,都弥足珍贵,备受尊敬。信被郑重地贴在房子的下方,屋主显得十分自豪,多年以后,他们还会提起它!
如今,外出的人比待在家里的人多。商店纷纷进驻社区,商品几乎饱和。即使在大门外,也像城里一样摆满了糖果和果酱。手机缩短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大多数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渴望糖果和衣服。谁去谁回来,他们不再那么在意了!
怀念一段时光——贫穷的家乡,可怜的特特,却异常温暖,充满爱意。
文章:党先生
插图: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