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不久之后,荣市将涵盖宜禄县临湖乡和一些南部乡镇。届时,荣市将以大海为城市外立面,成为一座沿海城市。但长期以来,荣市一直具有河流和海洋的特色。

1802年5月2日,阮福映登基,年号嘉隆,建立阮朝。1803年,嘉隆帝决定将义安都城迁至义禄县的安长。甲子元年(1804年)五月,嘉隆帝下令修建义安都城,将都城从临城迁至永安和安长。从此,永安成为义安的中心。
1885年,法国殖民者占领义安省。为了适应法国殖民者的发展水平和殖民剥削的需要,1898年,南朝和护国政府设立荣市;1914年设立滨水市;1917年设立长氏市。1927年12月10日,三市合并为荣市-滨水市。

因此,荣市最初规划为西北-东南向的城市区域。荣河/黎朝运河/昆木河沿着这条轴线流淌。义安城的先门面向荣河(因此也被称为“前门河”)。荣市的东南方向是林河,即滨水港。
荣河,原名昆木河,最初浅而窄。黎朝时期,它被加深拓宽,与历代先黎、后黎封建王朝开凿的运河系统相连,从宁平到河静。荣河也流入林河,止于东魁山西侧,距滨水港约500米。自古以来,这条河就是义安与北部各省的主要水路。与林河交叉的是明良河/孟河,也是一条开凿的河流,是黎朝的一条运河,一直流经河静南部。

我们来谈谈林河和滨水。林河从西流向林城,然后与罗河汇合,最终在会门(Cua Hoi)入海。滨水位于林河左岸,是荣市的南端起点。从滨水顺流而下约10公里,到达会门。
荣市是担负首都职责的城市,是蓝城的政治和行政中心。蓝城建于隆山/兴山/青山之上,历代都曾是义安的都城。蓝城山脚下是富河的交汇处,蓝河与腊河在此交汇。(因此,无论在何处,义安的都城都位于河畔。)白玉——在魏明王李日光(11世纪)时期,毗邻蓝河;而丁酉(17世纪)的都城则位于池河(奇映河)旁。
在越南中世纪历史上,从会门到富城/林青路交汇处,沿着林江下游的两岸,越南人民重获独立后(公元10世纪),商港相继出现,并强势崛起,使大越成为在地区贸易和交通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家。这些商港促进了义安省的经济发展,为中世纪时期义安省长达数个世纪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就是位于会门南部的海通商港,也被称为“船坞”(Dan Nhai),始建于11世纪,并一直发展到19世纪。几个世纪以来,海通的商业活动繁华,不仅有国内贸易,还有对外贸易。《大南一统志》记载,自李朝以来,中国商人就来此贸易,然后北上至兴安。之后,日本商人以及来自欧洲、印度和东南亚等其他国家的商人也纷纷来此。海通曾是国际贸易中心,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北部地区的中心港口。
从海通出发,乘船沿林河逆流而上,前往登县 (Den Huyen)、春坡 (Xuan Pho)、富石 (河静)、朝考 (义安)。
登县商港距离海通约7公里,其发展历史与海通相呼应,并依附于海通(11-19世纪)。裴杨历的《义安记》描述了:“红旗飘扬,遍布大奥市场/渔船笛声悠扬,奏响丹奈人的旋律/过往的人们还记得这江边的码头/从南到北,船只停泊,挤满了江边的码头”。下游约3公里处,与丹县同时期的还有春浦商港,它是16世纪宜春县的首府。春浦商港一度比丹县商港还要繁忙。
朝口商港位于今义安省兴原县兴庆乡林江北岸。朝口商港的历史和发源地与义安省近400年来的都城(1428-1803)息息相关,都城位于林江河畔的清山——义安(除了迁都至丁丘(即奇英)的几十年)。说到朝口,就不得不提到庄市。庄市是朝口商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口与连接广阔义安地区的贸易路线——林城和林江相连,并由此与海上贸易路线相连接,因此赵口拥有开放的贸易关系。16世纪末至17世纪,日本、中国和西方的商船都经过会门进入赵口。亚历山大·德·罗兹(Alexandre de Rhodes)说,他曾跟随一艘葡萄牙商船从博政(广平)抵达赵口,受到当地官员的热情接待。1637年,荷兰商船“格罗尔号”(Grol)抵达会通,然后进入赵口。外国商人的到来促进了董里市场的发展:“二十七月董里市场/想走路的就走路,想坐船的就坐船”。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林江改道,义安省首府迁至安长,朝口商港逐渐衰落直至消亡。
富石商港位于林河南岸,与朝求隔河相望。自14世纪末以来,这里一直是义安省著名的贸易中心。17世纪中叶起,随着大批逃离清朝的华侨来此经商定居,富石得到了显著发展。富石成为一座商贾云集的华人城镇。义安省迁至安长/荣时,富石仍是一座大都市。明命年间(1820-1841),华侨奉命迁往荣市,富石自此逐渐衰落。
当兰河沿岸的中世纪贸易港口逐渐失去其地位并且省会迁至安长/荣时,滨水便成为了义安省的中心贸易港口。
滨水(Ben Thuy)是一个河港,以东水(Don Thuy)命名。东水是黎朝时期的海军基地,用于防御来自海上的敌人袭击,或从这里出发前往大海。东水——滨水是荣市过去和现在通往大海的门户。
然而,在阮朝时期,由于闭关锁国政策,滨水港并未得到发展,主要以国内贸易为主。直到法国人到来,滨水港的地位才再次得到重视。“滨水港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西贡和海防附近沿海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印度支那经济年鉴》)。“滨水港是卡河沿岸的一个贸易港口(货物吞吐量48,453吨,其中32,508吨出口)。一旦他吉路开通,滨水港将成为老挝商品(锡、木材、牲畜)的消费地,其前景将一片光明。”

滨水港是荣市乃至整个越南中部地区,特别是整个越南中北部地区通往大海的主要港口。滨水港是越南中北部海港附近最大的河港,也是法国殖民时期连接越南中部铁路、水路和公路服务的枢纽。随着殖民统治的规模不断扩大,滨水港在20世纪初印度支那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越南中北部和老挝的经济咽喉。J.Bouault和E De Razario在《印度支那地理》中写道:“滨水港是一个天然良港,地位平庸,但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却是一个前景光明的港口”;“……滨水港将成为印度支那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的确,到了20世纪20年代,在法国政府以及法国和本地资本家的投资下,荣市-滨水区已成为越南经济规模最大、地位最高的城区,尤其是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区。荣市的文化和社会也随之逐渐发展。这证明,河流和海洋已成为推动荣市近代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政府批准的规划,荣市将扩展到包括库阿罗镇和兰河下游的一些乡镇。届时,荣市的海岸线将超过10公里,包括宋五岛、马特岛以及约15公里的兰河河岸线和20公里的荣河/黎运河河岸线。荣市将被河流和大海环绕。不可否认,在不久的将来,荣市将成为一座沿海城市。
作为一座沿海城市,荣市将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等诸多方面受益于海洋。海洋是“人类最后的田野”。罗门和会门两座海港将为荣市开辟新的发展未来。会门和罗门将成为荣市获取丰富海洋资源的起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洋不仅带来物质资源,还将带来地缘政治、地缘文化和地缘经济价值。浩瀚的海洋必将带来思想的自由开放,以及交流与发展的机遇。海洋将使荣市成为义安省乃至中北部地区和老挝大陆与世界的交汇点。


历史经验和新知识必将引导和启发荣市对海洋的新认识,使荣市在未来发展历程中,无论是近期还是远期,作为沿海城市,对海洋做出新的、科学的、准确的决策。古老而又崭新的教训是,懂得如何保护海洋,以最科学、最合理、最人道的方式开发海洋。
并非偶然,2007年2月9日第09-NQ/TW号决议“关于至2020年越南海洋战略”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海洋富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力争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55%;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5-60%;解决好社会问题,显著改善沿海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收入的两倍。
复制这一目标,以便更清楚地看到荣市未来的海上优势。
剩下的问题是荣市在接下来的发展征程中如何应对和利用海洋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