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走访西山公社会江一村,在盛开着成熟玫瑰花海的花园、开满鲜黄色芥菜花的花园旁边,是一栋栋用时光染成褐色的沙木树盖的茅草屋,早开的桃花枝条在风中摇曳,泛着淡淡的粉色,好一派古老而诗意的景象。很少有地方像会江这样,至今仍保留着沙木树盖的房屋群,密集地散发着山林的原始之美。西山公社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武伯烈悠闲地说道:许多房屋已有数百年历史,人们只是更换了下面的木结构部分,但屋顶依然完好无损,已成为这个村庄的特色。萨木是一种珍稀木材,木材中含有油脂,防水防白蚁,因此西山的蒙族自古以来就用萨木板盖房。如今,西山的蒙族人民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总体政策,不再砍伐萨木树建房,而是齐心协力,共同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祖先用珍贵的萨木木屋顶建造的房屋,被一代又一代的子孙保留下来,保存了西山苗族的文化特色,不仅是村庄的一道风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会江一村最古老的房屋之一是武巴利亚先生(已故)的房屋。目前,只有先生的妻子刘伊雅女士(90多岁)和她的小儿子住在那里。刘伊雅女士说,过去祖先留下的房屋很简陋,柱子埋在地下,但现在它变成了架子上的房子,只有萨木屋顶还保留着几百年的样子。房屋的屋顶是用萨木木做的,防风,冬暖夏凉,不发霉。


如今,西山乡蒙族古老的萨木屋顶房屋越来越被视为宝贵的财富。然而,令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干部担忧的是,由于时间的侵蚀和日晒雨淋,一些萨木屋顶已经出现裂缝和穿孔,但由于严格遵守禁止砍伐的规定,当地没有合适的材料来替换旧的萨木屋顶。因此,一些农户不得不用绿色和红色的瓦楞铁皮屋顶来代替它们。


云雾缭绕中,传来一阵萦绕心头的蒙族笛声,打断了我们的谈话。西山公社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武巴烈感叹道:“这就是艺术家武老峰的笛声!” 峰先生是一位热衷于维护我们蒙族特色的人。他也是第一个用透明塑料布覆盖受损屋顶进行修复的家庭……

循着琴声,我们来到了武老峰(Vu Lau Phong)的住所,他住在一间摆满了蒙族乐器和奖状的木屋里,以表彰这位杰出艺术家在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为了欢迎这位“不速之客”,武老峰先生兴高采烈地表演了一段琴舞,并伴着音乐翩翩起舞,姿态优雅而优雅。他说,琴舞艺术是蒙族独特的文化特色,是蒙族精神生活的“灵魂”,代代相传。武老峰先生的祖父也是一位著名的琴师和笛子演奏家。他从十多岁起就跟随祖父和父亲武帕利亚(Vu Pa Lia)学习蒙琴舞。
工匠武留风(Vu Lau Phong)天赋异禀,对传统乐器充满热情,曾受邀参加从乡到县、省乃至全国的各种节庆和比赛,并荣获多项奖项、奖状和奖状。冯先生说,在11种苗族乐器中,他会演奏10种,但最擅长的是克尼琴(Khen)和笛子。“如果克尼琴、夏琴、服饰和乐器得以保留,苗族的文化特征就不会消失。”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工匠武留风积极地教导家中的子孙和本县的苗族青年。他也是西山公社群众艺术俱乐部的活跃成员,该俱乐部拥有20多名成员。他还受西山少数民族中学的邀请,参与教授克尼舞表演,并在学生课外活动中表演民歌和传统乐器。

冯先生的家庭也为维护和传承蒙族文化特征做出了贡献。他的两个儿子都精通蒙族排箫,两个女儿会跳和唱“cu xia”(蒙族民歌),而他刚上七年级的孙女武伊杜也非常擅长跳和唱“cu xia”。冯先生的妻子刘伊美女士也经常参加村里孩子们的“cu xia”练习。

西山乡有 6 个村,336 户人家,约 1760 人,100% 都是苗族人。不仅 Phong 先生的家人,而且整个乡都发起了一场运动来保护 Khen 舞、民歌和传统乐器表演艺术。对于西山人来说,Khen 舞和 cu xia 歌不仅仅是讲述日常喜怒哀乐的故事,也是关于他们民族的历史和身份的故事。传承这些价值观是为了提醒子孙后代不忘根源。西山乡的苗族人仍然保留着许多其他活动,例如春季举行的斗牛节,活动包括扔包、唱 cu xia、射弩、斗牛、推棍和品尝苗族美食。该社还初步开办了商店,在会江1、2、3村建立了3个苗族传统服饰刺绣户组。

据西山公社领导讨论,2020-2025年任期公社党代会决议提出在社区内建立排箫俱乐部和民间舞蹈俱乐部,既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也是为了配合发展生态旅游和社区旅游的政策。但目前,仅在公社少数民族寄宿中学建立了一个民间表演艺术保护俱乐部;社区内尚未建立民间舞蹈俱乐部,因为目前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各村寨都是老人和孩子,缺乏人力资源来维持俱乐部的日常活动;一些年轻女性接受了培训,但一段时间后她们又嫁给了其他村寨,失去了生源。


西山村的村长和村长们也担心,年轻一代只会吹笛子,而能够熟练演奏以服务于节日、婚礼和葬礼的人并不多。

西山乡是位于奇山县西南部的一个高原乡,距离县城9公里,自然资源面积11578.22公顷,属温带亚热带气候。西山乡不仅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价值,而且大自然赋予了它令人难忘的自然景观:一年四季鲜花盛开,芬芳四溢;美丽的萨木和波木森林中飘散着淡淡的精油香气。自古以来,西山人就注重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视其为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

西山公社领导介绍,最早为营造茂密森林做出贡献的是西山公社人民委员会原副主席武巴列父子,从此植树造林运动在全社蔓延,带动全社植树造林。奇山县也及时制定了每公顷200万越南盾的扶持项目。除法律规定外,村委会还专门制定了护林责任规定,对违反规定砍伐树木建房或开荒种地的处罚规定。正因如此,几十年来蒙族人民辛勤劳作种植的婆亩林和萨亩林成为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目前,西山公社共有婆亩林和萨亩林面积约96公顷。近年来,婆亩林成为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打卡胜地,为当地人民开辟了旅游发展方向。

西山公社党委书记武拉定表示,公社致力于发展社区旅游,保护萨木屋顶古屋,投资建设波木和萨木森林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以吸引游客,但结果只停留在介绍和宣传阶段,无法带来收入......

为了保障稳定的生活,从而更好地保存和弘扬文化特色,近年来,该公社除了投资发展本地奶牛、黑猪、黑鸡等畜牧模式外,还鼓励群众种植党参0.5公顷、七叶一花人参0.3公顷、本地桃树和三花李树29.5公顷的种植模式。其中,猫苹果是西山公社的本土树种。每到采摘季节,村民们就到森林里采摘、出售。此后,省民族委员会来考察,并从北方引进猫苹果品种在这里试种。目前,全公社约有7公顷猫苹果树,有望成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生计树种之一,但产量仍然面临困难。

武拉定乡党委书记家也种植了1公顷从北方引进的山楂树,但果实比天然山楂树小,成熟期也早。去年,山楂树的售价为每公斤1万越南盾,收入仅约200万越南盾。除了山楂,西山地区另一个常被提及的树种是柿子树,因为它既能创造生计,又能为当地增添风景。柿子树包括涩柿和鸡蛋柿两种。公社领导表示,在县农业与农村发展厅提供种子支持下,公社扩大了发展规模,目前柿子种植面积达6公顷,此外还在会江3村种植了2公顷仁厚柿子树……许多模式都得到了高效实施,如会江1村的七叶参一花种植模式、会江3村的山楂和甜瓜种植模式……

在乡方面,决心努力开拓本地主要农产品(生姜、柿子、药材等)的销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社区旅游,建设与保存民族文化特征、西山蒙族“灵魂”相结合的新农村。
尽管还面临许多困难,但凭借新的方向和方法,希望未来西山这片热情好客的土地不仅拥有鲜花、音乐、森林和浓郁的人情味和热情好客精神,而且各个方面都将焕然一新,成为吸引远近游客的旅游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