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1 日晚至 2 日凌晨,奇山县塔卡乡发生山洪,霍山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庄。霍山村有 36 栋房屋被冲走,100 多栋房屋倒塌,严重受损。
在梁氏红女士(Hoa Son 村)家门口,她正试图抓起几把洪水留下的泥土和岩石,却发现那片沾满泥土的槟榔叶。她说:“我72岁了,从未经历过如此可怕的洪水。我儿子的房子完全塌了。我后面的吊脚楼更高,已经陷到一楼了。洪水来的时候,要不是我儿子拉着我的手逃走,我就会被泥土和岩石卷走……”


来到山下村,探访当地最著名、最肥沃的梯田,如今却散落着数十吨重的巨石、泥浆、灌木、杂草和垃圾……魏文如先生的房子才建成不久,却无人居住,如今只剩下流水交汇处一堵摇摇欲坠的墙。魏文春先生的房子,也就是魏文通先生看守田间和鱼塘的棚屋所在的地方,曾经是村里最美丽的地方,绿油油的梯田和错落有致的鱼塘交相辉映,如今却被巨石和黄沙彻底掩埋。穆伊多女士的房子位于洪水的“迎头”位置,她不仅失去了房子,就连还不会说“妈妈”的四个月大的女儿也被洪水卷走。失去孩子的母亲、房屋和门被冲走的人们的泪水和悲痛的哭喊声,让山河县和和山县的洪水灾区陷入一片哀悼的景象。

询问民众,这场猛烈的洪水从何而来?山河村村民穆阿·杜阿·通(Mua Dua Tong)说,洪水发源于山河村农户的田地,位于西山乡会江村生产区对面。这一地区位于西山乡和大佳乡交界的山区,溪流众多,流经山河村、和山村、平山1村和平山2村,其中有两条溪流,分别是会龙村和会干村。“这次洪水沿着小溪而来。从西山乡流向山河村和和山村的会江大溪,不像其他两条小溪那么凶猛。”通先生说。


我们从当地人的住处出发,到达了山下村的尽头。在这里,我们沿着山上洪水冲刷出的河床走了大约500米,遇到了许多来自西山乡的村民。我们询问后,他们说,塔卡乡的洪水导致西山至芒县的公路多处塌陷,摩托车无法通行,西山的村庄被困了两天。因此,我们不得不翻山越岭,顺着河水去芒县镇买食物。同样,在这条路上,每隔几十米就会发生一次山体滑坡。岩石、灌木丛、藤蔓……从山上掉下来,堵住了道路,只留下光秃秃的岩石坡地。

同样来自山河村的刘玉香女士刚从自家的农田回来,她说:“我们村的饮用水一直很困难,水源匮乏。一年到头都不够用,所以我们不得不从西山乡附近的小溪里引水过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次山上会有这么多水来……”。平山一村党支部书记文雄先生也肯定地说:“西山乡会江村的大溪从三四月份开始就没有水了,所以叫它坎溪。至于洪水冲刷出来的那条小溪,以前水更稀少,所以我们不得不从西山附近高处的一个水源那里取水来维持日常用水。那里也是我们村民的C5生产区……”
我们沿着河床继续上山,来到与和山村接壤的地方,却无法继续前行。因为这个地方在河中央形成了一个深坑。深坑的一侧,西山至芒县公路上的两栋房屋已被摧毁了一半。另一侧,通往山下村中心的一条长长的柏油路也被摧毁了。人们的疑问得到了解答。这条河中央之所以形成一个深湖,是因为长期的雨水导致悬崖上的岩石和泥土滑落,坍塌堵塞,形成水坝,形成了湖泊。而一旦下大雨,就会形成一个“水弹”,悬在山下村和和山村的头顶上。
我们沿着剩下的柏油路继续前行,翻越了一座小山,来到了和山村村民所说的埋藏多年的泄洪桥所在地。现场是一条几十米深的大溪,周围散落着巨大的圆形岩石,阻挡着依然强劲奔流的浑浊河水。经鉴定,这是第二颗“水弹”。山下村和和山村上方山坡两侧的两条溪流,由于长时间的降雨,形成了两颗“水弹”。当暴雨倾盆而下时,两颗“水弹”不堪重负,被水浸泡了数小时的天然“土坝”变得松软,溃决,形成山洪暴发,倾泻到山下村南边的稻田里,然后与会江河的河水汇合,涌入和山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洪水袭击大佳乡村庄的第三天,奇山县也成立了实地考察组,寻找洪水的源头。由县委副书记李巴泰先生率领的考察组顺着溪流,来到了景村、平山1村、平山2村等上游村庄。考察结束后,李巴泰先生还表示:“凶猛洪水的源头来自民耕区,通过小溪流淌而下。这一带与西山乡的农耕区接壤,平山1村、平山2村、山河村和花山村的村民也在这里进行生产和取水。这一带的山丘,除了民耕区外,其余区域大多树木稀疏,以小灌木为主,几乎没有蓄水和防止山体滑坡的能力。”
“10月1日晚,当局报告称,山河村、平山一村、平山二村和景村持续遭遇强降雨。雨水落在山河村、平山一村、平山二村以及西山乡部分田地上,形成洪水,并汇成红色小溪流向下游。雨水引发山体滑坡,卷走岩石、泥土和树木,最终涌入山河村和和山村。10月10日,在洪水持续一周多之后,山河村和和山村的居民仍因山体滑坡威胁严重而被迫撤离。”李巴泰先生说道。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这片山区几乎没有天然防护林了。据平山1村村民Moong Van Thi先生介绍,大约在1990年,为了生活更加便利,国家动员居民迁往下游,平山1村和2村的村民也搬到了现在的住所。他所在的村庄过去也居住在高山上,而西山河的源头仍然有很多森林……
山河村的许多住户表示,他们原先是西山乡的居民,后来搬到了大卡乡,以便住在地势较低、靠近水源、生活更方便的地方。尽管搬了家,他们仍然保留着在上游山区的耕作和种植地。出于生计等诸多原因,上游那些具有保土、保水、防止山体滑坡和洪水灾害作用的森林逐渐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生产林和刀耕火种的田地。
奇山地势高峻,坡度陡峭,土地有限,人们自然会选择沿河和道路居住。换句话说,别无选择!然而,这里没有防护林,也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蓄水,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预防山洪暴发和山体滑坡。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已经发生。因此,当务之急是迅速重新评估奇山县河源头居民区附近的薄弱区域,疏通水流;并考虑重建防护林。

奇山县调查组代表赞同这一评估,并强调,该县将立即开展调查,核实山坡滑坡和裂缝情况,及时发出警报,并疏散群众至安全区域。同时,这也是为评估、克服后果和应对未来自然灾害做好准备的一步。因此,可持续的长远解决方案仍然是保护上游森林,打造天然屏障,保护人民免受意外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必须采取措施,确保山地不被光秃秃的,确保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
除了政府和各级产业的参与,对于民众来说,也要让他们掌握应对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明白,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技能,发展和保护森林,也是在保护自己家人的生命,也是在保护村民的生命。
奇山不仅像西山一样,塔卡也缺乏上游防护林,而暴雨和洪水季节仍在持续。因此,除了克服自然灾害外,还必须实施预防性措施,将损失降至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