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仙地区存在时间很长,行政区划和名称几经划分和变更。在阮朝时期,从明命七年(1826年)开始,如今的清仙社过去隶属于安山府清章县吉银社前海社。1930年4月4日,这里很早就成立了党的支部,名为前海支部,在苏维埃-义静高潮和1945年夺取政权的斗争中直接领导了反抗暴君和法国殖民者的运动。诸如鲁楚、同多森林、溪多和关等人名和地名……标志着过去斗争的事件,以及前海人民在革命运动中所遭受的痛苦和损失。
八月革命后,经过两次合并、巩固和改名,1954年3月23日,乂安省抗战行政委员会主席决定划分各公社行政单位,清仙公社正式诞生至今。
自公社成立至今,在各个不同革命任务的历史时期,清仙党委和人民始终与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并肩站在一起,开展了许多民族革命事业。特别是在抗美战争中,清仙在为战场提供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是美帝国主义轰炸的重点地区,切断了北方支援南方战场的要道。面对美帝国主义的猛烈轰炸,清仙人民毫不动摇,与邻近公社人民一起,配合驻地部队奋战,击落5架飞机,其中一架F105飞机被当场击落,俘虏1名美国飞行员。

革命传统培育意志,成为青仙公社党委和人民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克服战后遗症、建设和发展祖国、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内在力量。
阮文魁先生,75岁,入党55年,几十年来一直参加当地党政和群众组织,亲眼目睹了家乡如今的变化,用他的话来说,与过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村里没有住茅草屋的,而是有瓦房、楼房、泰式房屋、日式房屋……村里所有的道路、小路都进行了整修、扩建,铺设了混凝土,种上了花草树木,通上了电,村里的石板路也通了:光亮、翠绿、整洁、美丽,呈现出一片宁静、文明、现代化的乡村景象。

江村的典型做法是,动员远离家乡的群众和孩子,投入近20亿越南盾,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先进新农村的标准。江村党支部书记阮友定表示:“目前,文化馆已按规定新建,设有游乐场、户外健身器材、小型足球场、排球场和花样皮排球场。村内交通系统采用标准混凝土,有电灯,花草树木,环境清爽整洁。”

2021-2023年三年间,青仙省投入近870亿越南盾用于先进新农村建设,其中,利用乡镇内部资源和远离家乡的孩子们,慈善家们投入近180亿越南盾。目前,乡间道路12公里以上100%铺设沥青或混凝土,有排水系统、路灯、绿化。村间、村内、户间道路混凝土路面率达94%以上,达37公里以上;其中,穿过居民区的34公里以上道路96%铺设路灯,绿化12公里。田间交通和灌溉系统得到改善,满足农业生产迈向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
三级学校在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投入下,不断改善校舍设施,提高综合教育质量、管理人员素质、教师素质、学校职工素质等。目前,幼儿园、小学、中学三所学校均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小学达到二级标准。

清仙乡党委副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阮黄雄表示:在建设新农村和先进新农村的过程中,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此,除了集中投资、提高传统作物的生产效率外,该地还着力组织群众转变特色高产作物和畜牧业结构,例如养殖果子狸、福寿螺、鹿;种植柚子、莲藕、南瓜、丝瓜等以获取纤维,种植甘蔗以获取果汁等。
该地大力发展工业、手工业、贸易和服务业,包括制砖、土木木工、机械制造、汽车和摩托车维修、运输服务、食品杂货店、建筑材料、美容院、时装等。得益于此,该地人均收入从2020年的4280万越南盾增至2023年的5567万越南盾,贫困率也随之下降至2023年底的1.8%。

人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重视,投资建成了从乡到村的符合标准的文化馆、体育场和运动场体系。7/7个村都建有适合各年龄段的游乐场和户外运动器材,满足了人民的文化体育需求。每年节假日和新年期间,地方组织从村到乡的文化体育活动;组建和维护维宪民歌社、排球社、足球社、民间舞蹈社等社团,为推动人民群众积极、规律地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做出贡献。


值此庆祝公社成立70周年和获得先进新型农村公社称号之际,清仙县的每位干部、党员和居民都对自己的贡献和成就感到高兴、激动和自豪;同时,他们更加有动力和决心把祖国建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首先集中于2025-2030年阶段建设模范新型农村公社。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汲取70年来革命领导和祖国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清仙乡党委书记、主席阮仲倍强调:各级党委、机关和整个政治系统要继续在党内和群众中建立高度团结统一;在一切工作中“以民为本”,发挥人民当家作主“民知、民议、民做、民检”的作用;各级党委、机关和政治系统的一切工作都要从人民的愿望、权利和合法利益出发……在领导、指导和落实任务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干部、党员中“言行一致”,在人民中树立榜样。

清仙公社党委书记还传达了清仙党委和人民的决心:继续研究、投资和推广行之有效的经济、文化、社会模式,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注重景观和生活环境建设,把清仙建设成为宜居乡村,让每个在家乡生活的人们都幸福快乐,让每个远离家乡的孩子都热爱和自豪于崭新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