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义静苏维埃运动虽然持续时间短暂,却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它的独特之处是什么?它对1945年八月革命以及越南后来的革命阶段带来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黎秋贤女士:1930年,我党成立后立即领导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革命,其中最高峰就是宜静苏维埃。
义静苏维埃的成立是越南民族黄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一座辉煌的里程碑。义静人民,主要是工人和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史上第一次奋起反抗殖民和封建统治,动摇和瘫痪了统治机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东南亚第一个工农国家典范。
义静苏维埃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意义重大,给人留下了历史上第一个工农国家的好印象,满足了被奴役人民对独立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义静苏维埃给1945年八月革命乃至越南革命留下的最大价值就是在实践中肯定工人阶级通过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能力;肯定全民族团结联盟的力量,能够推翻殖民主义者和封建走狗的统治。

义静苏维埃是越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第一次总演练,因为通过这场运动,党检验了战略路线和革命方法等基本问题。党建立了牢固的工农联盟,使工农群众看到了革命事业的力量;培养了一支在严峻挑战中坚定不移、随时准备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干部队伍。
我们可以通过胡志明主席的评价来肯定宜静苏维埃的意义:“虽然法国帝国主义将这场运动镇压在血泊之中,但宜静苏维埃体现了越南劳动人民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能力。虽然这场运动失败了,但它为后来胜利的八月革命锻炼了力量。”
维: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的档案馆已成为一片红色的地址,许多在义安省和河静省为革命做出贡献的人们的亲属都信赖这里,希望在这里找到相关信息。您能分享一些与此相关的特别故事吗?
黎秋贤女士:我们非常高兴,博物馆档案馆接待并服务了众多前来查阅其在义静苏维埃时期活跃并被敌人逮捕入狱的亲属信息和文件的人士。博物馆的确认函是依据中央组织委员会2009年8月12日第30-HD/BTCTW号指示,作为解决革命积极分子制度和政策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提供这些确认文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非常感人的特殊情况。其中一位是来自河静省芹禄县的陈宣先生,他来到义静苏维埃博物馆档案馆,希望找到参加革命后被敌人囚禁的父亲的信息。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下,幸运的是,在6000多份文件中,有一张他父亲的照片。陈宣先生接过文件,抱着父亲的照片,哭了起来,动情地说:“我的兄弟姐妹们,有的已经70多岁了,终于见到了父亲的面容。感谢博物馆让我见到了父亲。”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来自演州县演风乡的杜聪丹先生。他来到义静苏维埃博物馆,怀揣着一丝希望,希望能找到关于父亲杜愚先生的信息。革命时期以及革命之后,杜愚先生的家族和后代都被认为是有权有势的地主。杜愚先生被冤枉,但他的后代却不知从何找寻证据。当丹先生从博物馆工作人员那里得知父亲的档案已经找到的结果时,他禁不住流下了眼泪。从博物馆的档案中,丹先生了解到了更多关于父亲活动的信息。1928年至1929年,杜愚先生积极参加演风乡的革命活动。他受到法国秘密警察的严密监视,为了继续活动,他不得不改名为杜家。他被党组织派往从演州到多良等地工作,甚至还曾竞争过演州县“邦达同里特拉”区的职位,以保护革命干部。直到博物馆找到了他的档案,杜杜先生才洗清了罪名,被认定为1945年1月1日之前的革命积极分子。博物馆还保存着许多关于起义前革命干部的感人故事,他们的档案和文件至今仍在……

维:博物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收集文献和文物。对于义静苏维埃博物馆来说,鉴于事件和见证发生在近一个世纪之前,这项工作的困难和优势是什么?您能分享一下博物馆工作人员近年来收集的一些有意义的文物吗?
黎秋贤女士:文物是博物馆的语言,是博物馆一切专业技术活动的基础。没有博物馆文物,就没有博物馆,没有博物馆展览,也没有博物馆的其他活动。因此,文物收藏是一项基础性的专业活动,在所有博物馆活动中都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物收藏既是所有博物馆活动的前提,又是博物馆活动的延续,与其他专业活动紧密相连,构成博物馆活动的统一整体。
关于本单位的收藏活动,我们得到了地方党委、人民委员会干部的热情支持,指派干部带领收藏队走访1930-1931年牺牲的党员烈士家属。烈士家属也积极配合收藏队提供信息。然而,目前收藏工作面临一定的困难。首先,参加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历史见证人已不复存在,只有后人尚在,因此有时对先辈生平事迹和事件的了解并不多。其次,受自然灾害、洪水、时间等客观因素影响,文物丢失、损坏。第三,城市化进程、当地风俗习惯、私人收藏家的进入等也对文物存亡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博物馆收藏人员本着责任心和热情,尽最大努力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实地考察,走访1930-1931年牺牲的党员烈士亲属的家,收集有关义静苏维埃战士生活和活动的故事、文件和文物,以保存、维护和弘扬其教育价值。
我们在实地考察中遇到了许多有意义的文物和故事。2020年6月,我们在安城县莲城公社遇到了阮春贤同志的孙子阮春建先生,并收藏了一件文物——一个藤条箱子。20世纪30年代,阮春贤先生参加安城的斗争运动,被敌人俘虏,关押在邦美蜀监狱。在狱中,尽管遭受酷刑、殴打和锁链的束缚,他始终保持正直和坚强的战斗精神,没有向敌人屈服。为了改善狱中生活,阮春贤同志用他灵巧的双手制作了许多生活用品。这个藤条箱子是他在邦美蜀监狱期间制作的物品之一,并陪伴了他一生。
此前,2018年,我们偶然得到了关于阮氏明开同志——一位典型的党的高级干部——的遗物的信息。随后,博物馆派出干部小组前往阮氏明开同志的故乡河静省德寿县德松公社新安村进行搜集。在这里,干部小组遇到了杜氏秋女士(明开同志的母亲)家的邻居陶强先生一家。经过多次奔波和游说,干部小组成功搜集到了阮氏明开同志在故乡德寿县德松公社期间使用过的木镜。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我们计划在即将进行的展览馆翻修工程中展出。

记者:义静苏维埃博物馆是越南最早成立的三家博物馆之一,很荣幸胡伯伯亲笔题写博物馆序。博物馆的开馆对传承和弘扬义静苏维埃的价值观有何意义?如何开展宣传工作,使这里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圣地”?
黎秋贤女士:出于维护和弘扬义静苏维埃价值观的需要,也为了纪念为祖国独立自由英勇战斗和牺牲的将士们的伟大贡献,1960年1月,党中央和政府指示文化信息部决定在义静苏维埃纪念馆所在地建立义静苏维埃博物馆。这是越南博物馆体系中最早建立的三个博物馆之一。
经过三年的建设,博物馆于1963年9月12日正式开放。几个月后,值建党34周年(1964年2月3日)之际,胡志明主席为博物馆签署了序言。这充分体现了宜静苏维埃博物馆在向各阶层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传播革命传统文化方面的地位和意义。宜静苏维埃博物馆在此背景下的诞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里是保存、展示和弘扬宜静苏维埃遗产价值的场所,旨在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建党初期先辈们英勇的革命岁月。
近年来,义静苏维埃博物馆特别注重宣传教育工作,力求将这里打造成红色地标,向各阶层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广泛地传播义静苏维埃传统。除了提高讲解和服务质量外,我们还组织各种活动,如流动展览、文化交流、在义安、河静两省地方和学校举办专题讲座、为高中生在博物馆举办体验式教育项目。这些活动被认为非常适合教育培训部门和文化部门的教育计划。此外,我们还在社交网站上开展宣传,如访问量达660万人次的网站、粉丝超过3000人的粉丝专页;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报刊杂志上进行宣传等。
PV:感谢您加入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