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克服困难致富

近年来,义安省天气持续高温,导致农田特别是水稻田遭受旱灾。为了维持农业生产并增加收入,义安省许多地方都在探索抗旱措施,调整种植结构。

Lãnh đạo xã Tam Quang (Tương Dương) kiểm tra mô hình chuyển đổi cây trồng chống hạn tại bản Bãi Sở.
三光乡(Tuong Duong)领导视察了白苏村抗旱作物转化模式。

这种植物从北部省份引进,在仙城乡(安城)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要成为真正有价值的经济作物,需要人们把它带到田里,种植在稻田里。尤其是近年来,当地政府把它列为重点作物,并把它列入了发展经济作物的决议中。

田城乡6A村的何氏柳女士,夏秋两季每亩稻田仅产约2公担,如今从乡里租了一块地种植艾草。“扣除所有成本,种稻子还能赚钱,每亩最多能产50公斤。”她分享道。艾草6月中旬播种,9月初收获,3个月内每亩可产2-2.5公担。艾草无需喷洒除草剂、杀虫剂或化肥,售价4-5万越南盾/公斤不等,在“作物空隙期”,每公斤售价高达6-6.5万越南盾。平均下来,她家种植1公顷以上的艾草比种植水稻的效益高4-5倍。

Xã Tiến Thành được xem là
仙城乡被认为是安城稻米区的“稻米之都”。据当地人说,这种稻米易于种植,收入高,市场受欢迎,而且易于食用,因此人们种植得越来越多。图片:春黄

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河丹图先生表示:“以前,双季稻主要种植在高地和特色作物区,完全依赖自然。过去15年来,得益于积极的灌溉,双季稻在稻田中产量很高,价值很高。” 河丹图先生说:“将双季稻引入稻田的首要目的是改变作物结构,提高抗旱能力,取代低效的水稻,因为双季稻需水量小。双季稻不仅能带来高价值,还能‘拯救’土地,帮助人们摆脱近年来人们日益放弃种植夏秋稻的困境。” 仙城乡拥有260公顷双季稻种植地,夏秋稻经常抗旱,最高单产为每亩2.5公担。通过转换,到目前为止,夏秋稻种植面积仅约200公顷,茵陈面积超过40公顷,总产量为60-80吨/年,仙城县茵陈已获得根据VietGAP标准生产的认可。

Mô hình trồng bí cho thu nhập cao chuyển đổi từ đất trồng lúa ở xã Thanh Khai (Thanh Chương).
Thanh Khai 公社(Thanh Chuong)的水稻田转变为高收入南瓜种植模式。

为推动苦艾成为经济作物,2020年成立了苦艾生产合作组,现有近40名成员,在生产和消费方面互帮互助,为困难户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借款开展生产。特别是,自2022年海林加工厂成立以来,该工厂一直在为群众收购产品,价格稳定,没有贸易商的挤压。工厂老板阮诗海先生表示:“该工厂投资资金超过10亿越南盾,主要生产茶包,产品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在全国多个省市销售。未来,随着工厂投资计划的实施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群众购买苦艾的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2023年6月中旬,正当西义安各县开始播种冬春稻时,Tuong Duong县Tam Quang边境乡的人们也开始播种水稻幼苗。但由于年初以来持续干旱,Tam Quang乡计划减少近三分之一的冬春稻种植面积,改种其他作物。这里没有天然水源,农业生产用水依赖Nam Khun水坝,但该水坝目前已干涸并经常漏水,导致Bai So田灌溉十分困难,人们利用有限的水源播种水稻幼苗。全乡有100.67公顷水稻种植面积,据Kha Thi Hien乡人民委员会主席介绍,由于干旱,夏秋稻生产因季节原因不得不停止。预计“三光”飓风将导致整个冬春作物种植区停种,但如果仍然没有降雨,最多只能种植约75公顷的作物。近年来,受干旱影响的低效水稻种植区的人们已开始改种其他作物和果树,例如玉米、花生、甜瓜等。

Mô hình trồng dưa hấu trên đất hạn hán ở xã Tam Quang (Tương Dương) cho thu nhập cao của anh Trần Văn Đô.
在Tuong Duong县Tam Quang乡的旱地上种植西瓜的模式给Tran Van Do先生带来了高收入。

在因干旱而荒废多年的稻田里,白苏村陈文杜先生家正在收获反季玉米。玉米花色金黄,结实,得益于及时的灌溉水源,产量很高。此前,这片土地上,就连正季玉米也大量枯死,缺水导致作物歉收。今年,陈文杜先生投资从南昆水坝附近的一条小溪引水,种植了近半公顷的反季玉米,同时还种植了西瓜。“这片稻田荒芜着,长满了灌木。他们家投资了近千万越南盾,租用发电机、翻耕土地、拉电线、购买水管,种植西瓜。2022年的西瓜季将带来2000多万越南盾的收入,扣除成本后,利润超过1000万越南盾,比种水稻还划算。”陈文杜先生说。

Anh Trần Văn Đô, thôn Bãi Sở, xã Tam Quang (Tương Dương) thu hoạch ngô trái vụ.
谭光乡(Tuong Duong)Bai So 村的 Tran Van Do 先生正在收割反季玉米。

看到白苏村干旱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成效,2023年,许多农户重新开垦了这片荒地。到2023年6月,近一半的荒地上长满了高产的甜瓜和木薯。人们还搭建了棚屋,拉起了电线,让这片荒地在收获的季节变得热闹非凡。

Nông dân xã Tam Quang (Tương Dương) chuyển đổi cây trồng trên vùng đất bãi Nậm Khủn.
谭光公社 (Tuong Duong) 的农民在 Nam Khun 冲积地上种植农作物。

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罗康卡先生表示,在祥阳县,除了三光乡外,还有许多乡都“陷入”炎热干旱地区,导致水稻长势不佳。“近年来,该县致力于引导居民转种农作物和药用植物,以提高收入;许多水稻和玉米种植区已改种短期果树、耐旱植物(如木薯)、瓜类、豆类以及药用植物(如紫花地丁)。仅今年一年,祥阳县就登记将250公顷水稻改种为其他作物。”罗康卡先生说。

三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Tuong Duong)Kha Thi Hien(穿黑色衬衫)致力于扩大有效的抗旱作物结构调整模式。

五月末的午后,炎热的天气,当清章县清开乡胜利村的稻田里大部分都还光秃秃的,而这片5公顷的南瓜田却依然绿意盎然,南瓜苗正挂满果实。阮氏梅女士一边勤勤恳恳地修剪着叶子和枝梢,一边说自己是被田主雇佣来照料南瓜的,每天的工资是20万越南盾。“以前,这片土地因缺水而干旱,种植水稻效益不好,所以人们对水稻提不起兴趣。种植水稻产量很低,但改种南瓜却能带来数十亿越南盾的收入。”清开乡农民协会主席阮文和先生说道。具体来说,据园主黎氏水介绍,每公顷南瓜平均每年能带来3亿越南盾的收入。 5公顷土地上,每年种植两季南瓜也能带来约15亿越南盾的收入。扣除投资成本、雇佣施肥和收割工人的费用,她每年的收入超过10亿越南盾,比种植水稻高出许多倍。

Người dân bản Bãi Sở, xã Tam Quang (Tương Dương) đầu tư đường ống nước chống hạn cho cây trồng.
位于 Tam Quang 乡 (Tuong Duong) 的 Bai So 村的村民投资铺设水管,以防止农作物遭受旱灾。

除了将水稻和木薯改种南瓜外,清章县其他一些地方也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了多样化的种植方式。清章县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阮春英先生表示,得益于种植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产品价值有所提升,经济效益也更高。例如,将玉米种植地改种南瓜和大蒜,每公顷每茬产值可达5200万至7200万越南盾;将水稻种植地改种莲花种植,每公顷净利润可达3470万越南盾,比水稻种植地高出1630万越南盾……

作物和季节结构转换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重点内容,并出台了多项激励机制和政策,近年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旱灾和洪涝灾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冯清荣表示:“这是农业部门引导和指导稻田转换的重要基础。” 冯清荣强调:“科技进步和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农民在生产和耕作过程中创造了有利条件。正因如此,在土地和水资源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稻田转换模式仍然取得了显著成效,带来了高价值、高收入和高产值。”

Trồng sắn chịu hạn trên vùng đât hoang hóa ở bản Bãi Sở, xã Tam Quang (Tương Dương).
在 Tam Quang 公社 (Tuong Duong) Bai So 村的贫瘠土地上种植耐旱木薯。

仅在2022年,全省转化稻米的总面积就接近760公顷,其中588公顷将转化成2稻米的土地,超过169公顷将转化成1稻米的土地。许多作物在缺乏主动灌溉水的地区具有抗旱效果,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例如,南瓜每公顷收入达2亿越南盾(净利润9600万越南盾);各种蔬菜每公顷每季收入达6000万越南盾(净利润3000万越南盾);莲花种植在转化面积上每公顷年收入近1.1亿越南盾(净利润3000-3500万越南盾)……

根据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下达的计划,到2023年,义安省将改造717公顷土地,其中497公顷土地种植一年生作物,29公顷土地种植多年生作物,约160公顷土地种植水稻并进行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