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市一所专科学校发生惨剧的第二天,黎氏丽(Le Thi L)女士——一位孩子在荣市五年级就读的家长——在班级封闭小组里分享了儿子的故事。这个10岁的男孩的情况非常特殊,因为他只和母亲住在一起。有一次,他无意中浏览了朋友的个人资料,同学们发现他没有填写父亲的名字。据他母亲说,从那以后,朋友们经常以此为借口取笑他。男孩哭着回家,感到不自在,不敢去上课。即使只是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他也觉得自己被朋友们孤立了……
这位家长还表示,当她发现孩子出现轻度抑郁的迹象时,她会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原因,并与班主任见面,分享孩子的故事。即使是和儿子的同学,她也会征求老师的同意,进行交谈和分析,以便让老师的朋友们更好地理解儿子的处境。一段时间后,她看到了孩子身上积极的改变。
事后,这位家长说:“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心理方面很复杂,就连班级里的人际关系也有很多敏感的地方,孩子的世界有时比大人看到的还要可怕。” 问题解决后,孩子克服了自我意识、自卑感,和朋友们相处得很好……

在省劳动、荣军和社会事务厅,儿童保护、照护和性别平等厅厅长黎氏月女士负责接听校园暴力、虐待儿童和虐待案件热线电话。一个多月前,荣市南门坊一位孩子上小学的妇女向她咨询,称班主任的言行给她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她感到恐慌,不愿上学(班主任经常用尺子打孩子、威胁不让孩子参加考试、不让朋友和孩子一起玩等等)。
接到事件信息后,荣市劳动荣军社会局立即联系了当地相关单位。当天下午,荣市劳动荣军社会局协同市教育培训厅前往学校实地核实情况。校长承认自己存在“不当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学校也吸取了教训,及时与家长见面,引导学生心理,为学生安心学习创造一切条件。同时,学校承诺将依法依规,严格处理违规教师(如有)。

接到这起事件后,黎氏月女士对孩子母亲的故事印象尤为深刻。因为,这位母亲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一位单亲妈妈,但当她发现孩子出现异常迹象时,她毅然决然地陪伴在孩子身边。而且,这位家长勇敢地拨打了热线电话,随后直接前往管理机构要求澄清事件,展现出她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母亲,每天都关心着孩子的想法和行为。黎氏月女士相信,如果每位家长都像这位母亲一样坚强,懂得如何处理孩子出现的异常问题,那么许多令人心碎和悲惨的事件就会减少。
家庭对孩子及其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义禄三中学教师吴翠娥分享道:“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摇篮,有时家庭也是校园暴力的根源。在撰写《指导高中生特别是问题学生的生活技能》这篇论文之前,我在该省15所中学和高中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80%的问题学生都来自家庭。在我看来,如果父母不关心、不分担,不给孩子施加压力,校园暴力也大同小异。尤其是如果父母经常将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例如无故忽视、咒骂或殴打孩子等……他们可能会在孩子心理上无意中植入负面认知,造成严重的创伤。由此,它会对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容易压抑、易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显然,家庭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当校园暴力发生时,请不要…… “这完全是学校和孩子的错。所以我们的祖先就说,要看着孩子,然后改正自己!”

谈到家庭的作用,河内国立大学教育学院培训与发展合作中心主任、副教授范孟河博士最近在与义安省的教师们交谈时强调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虽然并非所有家长都会倾听并与老师分享关于教育子女的经验,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我们需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建立无缝的信息渠道。信息传递后,双方需要相互反馈,以便彼此陪伴,找到处理儿童关系的共同声音。”

如上所述,自2023年4月中旬至今,义安省教育厅已协调组织召开了3次关于校园暴力问题和学校安全问题的会议和论坛。通过这些会议,坦诚地认识和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未解决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方案。
劳动荣军与社会部黎氏月女士就校园暴力问题发表看法,她对学校心理、网络安全和网络环境等诸多方面表示担忧:“目前,‘数字生活’、‘数字家庭’以及教师的管理方式都已数字化。因此,我们很难将学生与数字环境隔离开来,家长也很难在有教学大纲、练习、小组互动的情况下让孩子远离手机……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不应该否认,而应该让学生掌握使用数字技术的技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学会如何在社交网络上行动。”

黎氏月女士还表示担心,家庭和学校主要关注智商(IQ)指标,而没有关注其他情商(EQ)和逆商(AQ)指标,即社会情感、价值观识别能力、生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现实中,通过最近发生的不幸事件,学生们表现出缺乏情绪处理能力……她举例说,在最近一次由许多团委和少先队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当被问及一些与学生发展相关的指标时,许多老师仍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黎氏月女士补充道:“如果老师不具备处理这些问题的多种技能,就很难教育学生生活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事件面前,学生不知道如何面对问题并妥善解决它们的原因。这也是一些悲剧和不幸事件发生的原因。”
五月中旬,在荣市举行的校园暴力防治论坛上,教育培训部政治与学生事务司副司长阮春安表示:“校园暴力,乃至一般违法行为,都是学生缺乏文化、道德、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能造成的。此外,数字世界的影响日益压倒现实世界。面对这些困难,为了使校园暴力防治工作取得良好且可持续的成果,必须解决问题的根源。尤其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落实学校文化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道德、生活方式和生活技能教育,使他们免受校园暴力以及其他社会弊病的侵害。”

关于校园暴力问题,乂安省教育培训厅厅长泰文成先生也表达了对近期校园安全保障工作的担忧。面对校园暴力可能增多的现实,教育培训厅要求学校不断提高认识,尤其是在单位层面的管理工作中。此外,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行业、学校所在地点以及家庭和社区进行协调。同时,需要关注学校心理问题,认为这是所有教师的日常工作,而不是将责任推卸给少数兼职或兼职教师。
在学生方面,义安教育学校校长希望学生不要以体力强盛来确立自己的地位,而要培养一种互助互助、与周围人共同生活的意识,这种意识源于每个人的爱与利他。让他们意识到,如果他们不仅懂得为自己而活,还懂得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那些不幸和弱势的人,那么生活才会真正有意义;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仅在于自身的强大,还在于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