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內!

你有没有想过,你想见的人会在门的另一边如何迎接你?门的另一边有多少种情绪?你认为门那边的人的心情会反映在他们开门和关门的方式上吗?

关于敞开的门:我特别喜欢去别人家,总是看到他们敞开大门。首先,这表明他们随时准备迎接客人。其次,我们不用敲门,只需大声喊一声,就能在门后看到主人的面孔,欢迎我们。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走进家门。如果门敞开着,而主人不在家,我们也会感到安心,可以安心地等待。我会安心地等待,他们很快就会回来,因为没有人会把门敞开着走很远或很长时间。在等待的时候,我可以和周围的人聊天闲聊,因为我相信他们或多或少都了解我的朋友,他总是对邻居敞开心扉。更不用说,双方之间必须建立清晰的理解和信任,这样我的主人朋友才能安心地离开家。所以,如果一扇门总是敞开着,热情好客,那么当我们走进去时,里面一定洋溢着快乐、愉悦和充满希望的开放感。即使主人不在家,大门依然敞开,也让我们坚信只需稍等片刻,就能遇见想见的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有机会深入了解敞开大门的人和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

那半掩的门呢?我觉得主人不会热情地迎接客人,他会敞开大门,仿佛在含蓄地邀请他们“我家永远开放,请进来”。当然,即使他们在家,顺便拜访也未尝不可,因为轻轻敲门,知道你想见的人就在里面,也会让你有见到他们的希望。他们就像在等着敲门一样,只要有人敲门,里面就会有回应,如果他们热情好客,就会走出来,敞开大门邀请你进来。如果他们心情不好,只是应门而起,没有起身开门迎接你,那么此时,你有权选择是否进入。如果这次会面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你可以推门进去。但如果你觉得没那么重要,进不进去都没关系,你可以站在外面,跟里面的人简短地说几句话,就此结束。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半开着门的方式,因为这让我很困惑,不知道该不该进去,总觉得门里的人也同意我进去。我讨厌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开口。

还有一种半掩门,指的是那些不确定自己会在家待多久的人,也许很快就会离开,因为不敢关门,所以就把门半掩着;又或者,他们刚回家,卸下所有烦恼,下楼的那一刻,就会砰地关上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真的觉得和他们见面很重要,恐怕你得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快点来。就我个人而言,当我决定敲一扇半掩的门时,我总是希望里面的人,即使没有跑出来推门请我进去,也会坐在那里,笑容满面地说:“进来吧,门没锁。”然后,我就会非常高兴,大胆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紧闭的、上锁的门后面是什么?对于敲门的人来说,这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里面的人走了吗?还是里面有人不想被打扰?又或者,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还没准备好接待访客?

如果房主远在门后,你还有信心等他回来吗?谁也保证不了他会回来,或者很快就会回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有耐心站在门前等着。

如果你确信,即使门关着,里面也还是有人。如果我是一个渴望见到门里的人,我不会敲第三次门,就敲两次,如果里面还是开不了门,我就走。只是因为我不够耐心,也可以说我比较内向,我明明知道他们不欢迎我,所以我就不进去,仅此而已!

其实理论上确实如此,但对我来说,开心的时候,我会把门敞开;心情平和的时候,我会轻轻关上门;难过的时候,我会把门关紧。但这并非总是相同的规律,有时我会反其道而行之,或者不按顺序。我高兴、难过、开朗、生气或孤僻的时候,我会对门大惊小怪。有时我会轻轻关上门,只为等待有人敲门,内心会灿烂地微笑着说:“进来吧,门没锁。” 有时我会把门关紧,却又大惊小怪地让外面的人知道,敲门,不敲门就别进来,我会生气。因此,当我关上门锁上门时,我对外面的人并不冷漠。门里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等待着来敲门的人。

有时,关门、开门、半开半合的状态并不一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僵硬。因此,如果你有耐心,在一段关系中投入你的信任,真诚而全心地去爱,你就会得到对方的坦诚。相信我。不要让愤怒和骄傲成为锁门的锁。因为有时候,如果你锁得太久,你会害怕打开它,而如果你把它放在那里太久,它就会变得难以打开。

文章:郭美翘
插图: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