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安省与西山王朝,尤其是与光中皇帝关系密切。这里地缘政治地位重要,战略意义重大,因此光中皇帝选择在义安的安长城-东归城建立新王朝的都城,并将其命名为方黄忠都,而义安城的名称则保持不变。然而,一些重要的阮朝地理志记载,在西山王朝时期,“义安”一词被改为“义安”。

1036年,李太宗在此修建宫殿,乂安取代了还州,改名为“义安”。李太宗是典型的李朝儒生,通晓古籍中许多历史轶事,因此在书中使用了“乂安”二字,寓意太平盛世。历史改名为还州,以祈愿地方永远和平繁荣。具体来说,在《还州传》第52卷(112)中《平新侯爵夫妇传》有一句话:“六十多年前的汉朝,大海乂安省,库中粮满”(当时汉朝已经繁荣六十余年,天下太平,粮仓满盈)
12 世纪(第 12 卷)《小武传》也有这样的说法:“汉元年,六十余年,天下乂安省“(元年,汉朝已经繁荣了六十多年,天下太平)
乂安(Nghe An)之名始于李朝平寿三年(1036年)夏四月。光泰十年(1397年)丁酉年四月夏,陈朝将“乂安”改名为“蓝安”,此名短暂存在,直至黎朝初期,才恢复旧名“乂安”。
至于西山王朝将“义安”改名为“义安”,书中大南一统志关于乂安省的部分明确指出:
“西山卫改名为忠都,并写义安(见Bang giao luc)。嘉隆元年,复称义安镇。

也许正是来自这个国家历史的信息来源,目前在义安省的历史文物记录中,或者最近的项目乂安佛教史 一个人们还认为,在西山王朝时期,“义安”被重新命名为“义安”。
“义安”这个名称出现在许多现代书籍和文献中,这暗示着在西山王朝时期,义安的名称曾发生过变化,更具体地说,是光中国王自己改变了这个名称。

然而,根据当代书面文献,我们可以从另一个方向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得出上述信息完全错误的结论,因为:
据阮朝史书记载:
在大南一统志明确说明:“嘉隆元年,改为义安镇。我们在阮朝最重要的官方历史中发现戴南土禄,但并无将“义安”改回“义安”的记载,只有与“义安”相关的重要事件,例如:
“嘉隆元年(1802)狗年:
秋季七月,颁发铜印给各城镇。乂安省北上。陈上昭率军抵达宫廷,命令皇家军队总司令黄越全出任总督。乂安省财政部副部长何世浩接替了协陈的职位”……“12月,国王下令各地方乂安省在北方,所有流离失所者的土地必须由地方当局明确划定,分配给军队和官员耕种,并免除赋税。邻近的村庄不得耕种。
另外,我们还查阅了另一本阮朝著名的史书。国朝官修也没有提到将“Nghia An”改回“Nghe An”。
或者像历史国家历史由潘叔直编撰,补充了阮朝国史遗漏或错误提及的事件,并多次提及与乂安省有关的事件。大南土禄没有记录,例如:
“Nham Tuat,嘉隆元年五月一日,景戊日,都督更改年号,进取城镇。乂安省大臣邓陈上请求更改年号,并率军进攻并夺取政权。乂安省苏朝听从,改景兴六十三年为嘉隆元年。武官副将武德厚均率兵战象前来攻打。乂安省,可以被打破”
因此,纵观阮朝主要史书,并没有记载西山朝将“義安”改名为“義安”,也没有提到嘉隆元年将“義安”改为“義安”。
根据国家事务:
书中关于将“义安”改名为“义安”的注释中大南一统志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记录在事态。事态。《越中交往史》是一部记录越南与中国历代王朝交往的文献、资料和惯例的书籍,内容包括诏书、敕令、敕令、告示、奏折、书信、诗歌等,由黎统编撰于嘉隆十八年。本书以越上家族向周朝进献白雉鸡为开端,至道光五年(1826年)黄金焕、阮仲武、阮友仁等使节的事件结束。作者编撰序言的1819年之后,本书补充了外交事件。
此外,还有一套大越国星期四是清光中、乾隆年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1790年)的国书及公文档案,其中收录了光中(假)来华谢恩期间的往来书信;以及光中随清朝官员从广西到热河途中往返的信函。此外,还有清朝使臣来为光中加冕前所准备的公文。但这些书籍中,我们仍然没有看到将“乂安”改为“义安”的记载。

根据《黎朝一统年谱》:
统一黎朝纪事《大藏经》是一部以章节形式写成的小说,内容讲述了黎朝统一时期,从西山灭掉郑氏家族,将政权交还黎王,直至阮福映击败西山统一全国的历程。这部作品采用编年史体裁——一种记录事件的文体,由多位作者在不同时期陆续创作,涵盖了黎朝末年到黎朝初年的漫长历史。阮朝。虽然这只是一部以历史叙事为主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虚构细节,但作者身处同一时代,对18世纪末封建社会的变迁有着较为生动的描述,也较为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其中对西山王朝的描写尤为生动。然而,黄黎一统志从未记载过西山王朝有“义安”之称,而只有“义安”之称。例如,在阮惠平定北河、建立黄忠府的记载中:
光中国王认为乂安省位于国土中部,南北道路齐平,祖籍也在那里,于是他下令征召大批工人,运送木材、石材、砖瓦,建造宫殿和城堡。他修建了土墙,并命令士兵挖掘当地红土,用于建造内墙。他还建造了一座三层的龙塔和两条走廊,用于太和宫的宫廷仪式(官员们前来瞻仰和祝贺国王)。这座城堡被称为“方皇忠都”或“忠京方皇清”。
根据西山王朝的行政文件:
西山王朝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且无国史记载,但当时朝廷和地方政府的许多行政文书至今仍保存完好。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确定当时西山王朝究竟使用“义安”还是“义安”的名称。关于前文提到的义安建都,早在登基前,隆润将军阮惠就已将义安视为王朝的新都。在邀请罗山富都共治后,隆润将军阮惠委派罗山富都视察并挑选义安境内最有利的土地建都。为此,隆润将军于太公十一年(1788年)六月一日致函罗山富都,内容如下(用侬文):
诏书传于罗山,由阮进禄知悉。此前,已委托禄回朝。乂安省这位土地将军这次回来,准时建都。他到了那里,怎么什么也没看到?于是他返回富春,退了兵。于是他下令富都速速考虑,与陈守丹商议,在富石建都。宫殿建在后山附近。具体选址要看百姓居住的地方,或者哪里是可以建都的好地,只有富都的专业眼光才能判断。快选城!委托陈守丹速建宫殿。三个月内完工,方便国王巡行。所以,请陛下不要迟疑,不要拒绝。请听!特令。”
泰德十一年六月一日(泰历十一年六月一日)。

两个多星期后,6月19日,隆荣将军阮惠再次致信罗山富图,内容如下:
(翻译)诏书传给罗山富寿元禄,禀告他:“我于今年六月十九日宣读了富寿的诏书。诏书详细记述了当时的地势好坏,以及人民的疾苦。(富寿)还引用了古人的名言佳句和故事来劝诫。这番话如同良药,与我的想法非常契合。(但)国家刚建立之初,民心随波逐流,(即使)不是……乂安省常守上界,何以统御内外?(上)普度想必也深知此理。如今普度之言,我乐见其成,故大工事暂缓。吾所去之处,非早谋划不可。请普度主事,择日而行。若能成,亦为保国之计。请普度拟定计划,听我细听。特此吩咐。
太公十一年六月十九日(钤印)光文宝藏。

因此,就连光中国王本人也曾致函罗山富图,信中也使用了“义安”的名称,而从未提及“义安”这个名字。最值得一提的是,西山王朝时期义安总督阮文胜侯致函罗山富图,敦促其尽快完成所有与建都相关的任务。信的内容如下:
(翻译)镇抚使丹竹厚恭请罗山富图阅览。今恭奉圣旨,定都于此。诏令各县乡务必完成挖掘和修建。敬请富图迁玉阶至宫,明定工期方向,避免百姓久留,造成浪费。现恭请。
太公十一年(1788年)七月四日。 (按)乂安省市政厅分会。
这篇文章的第一句明确指出“驻军钦差大臣丹竹侯爵最值得注意的是,信上盖的红色印章呈方形,尺寸为 6.8 x 6.8 厘米,上面用篆书写着 5 个汉字“乂安省《镇府印》(镇府印)乂安省)告诉我们,这是一份由义安总督送来的文件。阮文圣启侯爵于1786年中旬首次北上时被阮惠任命为义安总督,并在整个西山王朝时期一直担任此职。可惜的是,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透过那枚红色印章,乂安省从上述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西山王朝时期,“义安”这个名字并不存在,只有“乂安”这个名字。

在所有文书中,加盖赵山印章的文书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因为它们经过封建政府的确认,确保了所发文书的真实性和法律效力。国王授予城邦官员印章,是代表皇帝授权统治平民的权力。因此,印章也是权力和威望的象征。
除了上述泰德纪年文书外,19世纪初景盛纪年文书中也从未记载过“义安”这个名称。景盛九年(1801年)的一份文书,由御史黄义侯送往其家乡义安,为西山朝廷调集军粮,内容如下:
(翻译) ”该城毗邻御史洪义侯的府邸。 忠贤副手魏全树,(头衔)Nhung Tai Hau......因此,这位副手被指派给这位军官,敦促军队返回镇上的家乡。乂安省调动军粮。一个月之内,他必须返回首都富春处理政务……
景盛九年(1801年)4月3日

因此,从隆元将军阮惠写给乂安总督的信件中,从西山王朝的太德至景盛年间,只证明有“乂安”这个名称,而没有证实“乂安”这个名称的存在。
光泰十年(1397年),陈朝改义安为蓝安,改演州为旺江。因此,在还州改名为义安之后,陈朝末年,“义安”只改过一次,更名为蓝安,且只存在了很短的时间。

自黎朝初期至今,义安省从未有过其他更名记录。因此,“义安”是我国名称最古老的地方。这个名称比其他地方,包括红河三角洲的省份,都要古老得多,例如:海阳省(建于1469年)、宁平省(建于1822年)、南定省(建于1822年)、北宁省(建于1822年)、河内省(建于1831年)、兴安省(建于1831年)、海防省(建于1888年)、河南省(建于1890年)……
义安省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历来是众多伟大作家研究和编撰的对象,著述了大量珍贵的地理著作。每部文献对历史上的某个信息或事件都有各自的解读和观点,例如,西山王朝时期“义安”更名为“义安”的说法就是其中之一。大南一统志虽然它是我国封建时期地理史料中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国家史料,因其严谨的编撰方法和丰富的史料而备受赞誉,但它毕竟是西山王朝之后的一部成书之作。因此,要想正确认识历史上发生的事件,特别是要明确西山王朝的人物和事件,就需要提供可靠性极高的证据——即同一时期的原始文献(一手资料)。上述西山时期的文献均为当时记载的原始文字资料。这些是真正的原始证据(一手资料),从未被后世抄写或改写过。因此,可以肯定,在西山王朝时期,“义安”这个名称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