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文献记载,位于安城乡的郎丹寺始建于1816年,后经多次修葺和装饰。寺内供奉着白玉公主和国家诸神。相传,这是稻田中最神圣的寺庙之一,国内外民众经常前来朝拜,祈求平安。该寺由门楼、下殿和上殿组成,规模不大,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椽子和社门上雕刻的动物主题展现了当时工匠的独特技艺和高超技艺。2017年,该寺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灾害的侵袭,郎旦寺如今已严重损毁,其中上殿受损最为严重。尤其是2022年10月的一场洪水,使本已残破不堪的寺庙在数月的洪水浸泡后更加脆弱,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瓦顶起落不平,椽子被白蚁蛀蚀,往里看,瓦顶上布满了大洞,一阵强风就能把瓦顶吹掉。地方政府和部门多次来寺院视察、调研寺庙防损项目的投入情况,但至今仍未见任何进展。”郎旦寺负责人陈文留先生说道。

安城县文化信息局局长范春雪表示:“安城县现有文物250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92处,但由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灾害,许多文物已严重受损,例如郎丹寺、后城乡莫公所、合城乡丰律公所……然而,每个公所和寺庙的拨款都非常困难,县里每年拨给这些项目的资金只有几亿到十亿越南盾,如同沧海一粟”。
位于兴原县的周仁乡罗摩庙也面临严重的衰败。这是一座可追溯至阮朝的古庙,始建于1831年,竣工于1832年,最近一次修葺于1922年。这里供奉着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历史人物,如黎太祖、阮光合先生,以及天使高山高阁等。20世纪初,范鸿泰、黎鸿峰等爱国学者和出国参加革命活动的优秀青年曾在此秘密聚会。在义静苏维埃运动和八月革命期间,罗摩庙成为聚集力量、聆听革命演讲、夺取政权的场所。在抗美救国的年代,罗摩庙是储存武器的地方,并通过拉姆河的水路将武器从北向南运输……2008年,罗摩庙被认定为国家历史、建筑和艺术遗产。

罗摩神庙包括内罗摩神庙和外罗摩神庙,外罗摩神庙内有多座横屋和竖屋,遗址总面积为10401平方米。2然而,由于地处堤坝之外,自古以来,该庙每年都会被洪水淹没。随着时间的推移,寺庙的一些区域遭到严重破坏,例如罗摩庙的四门房,木结构腐朽,瓦片破裂,下雨时就会漏水。罗摩庙的下殿多处受损,尤其是寺庙右侧,木结构和墙体均已断裂。兴原县文化宣传部部长黄氏怀清女士表示:“多年来,我们目睹了罗摩庙的衰败,我们对此深感惋惜。文化宣传部和当地政府多次呼吁远离家乡的儿童和善心人士捐款修复寺庙。但实际上,修复受损部分的费用非常高昂,在仅有约2.5亿越南盾的预算下,根本无法完成。”
或者像忠干-忠福强公祠(南单)建于18世纪中期,作为社区活动和祭祀守护神义观公同达胜的场所,专家们认为该公祠在义安省具有独特的艺术建筑风格。1996年,该公祠被列为国家级历史建筑文物。然而,目前该公祠已严重破损。忠干公祠管理员胡清平先生说,到目前为止,瓦片屋顶多处漏水,雨水渗入公祠内的椽子、梁柱和雕花木框架。下厅后面的木屋顶受损,导致瓦片屋顶弯曲。


省古迹管理委员会主任陈氏金芳女士表示:“义安省幅员辽阔,文物众多,但分布不均,给保护、管理和宣传推广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文物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形成和存在时间较长,且不断受到自然灾害(高温、潮湿、风暴和洪水)、战争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遭到破坏和退化。许多文物获得了修复部分建筑的资金,但在拆除维修和更换时,需要更换相关的建筑构件。由于资金有限,导致文物修复工作处于“临时性”和小规模的状态,等待资金支持。这种不同步的修复方式导致文物修复工作即使多次获得资金支持,仍然处于退化状态。”
例如,位于安城乡的朗城宋公祠已有500年历史,并于2004年被列为国家级古迹。它是义安省规模最大的装饰艺术、雕塑和雕刻艺术的古代建筑作品之一,目前正由民间进行保护。由于上庙受损严重,近年来,该县优先投资在古建筑基础上进行修缮和重建。然而,与上庙的崭新相比,中庙和下庙却严重破损,仅存的木柱已高达一臂之宽,已被白蚁和洪水侵蚀腐烂。宋公祠管理员阮伯仁先生表示:“至今,每逢集会或节庆,政府都会在庙里组织民众活动,比如举办民间游戏、春季书法节等,非常有意义。然而,随着年久失修,公祠的场地也因新旧对比而显得破败不堪。需要进行全面的修复,才能让这座著名的公祠重现昔日的辉煌。”

或者像位于清章县武烈乡的武烈公社一样,这座建筑风格独特的文化遗址,是义静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之一。15年前,省人民委员会在2008年5月26日颁布的1940/QD.UBND-CN号决定中批准了对武烈公社进行修复、整修和新建历史文化遗址的投资项目,投资额为95亿越南盾。然而,许多设施很快就老化了。最近,该公社又获得了8000万越南盾的额外拨款,用于修补房屋漏水和一些破损的部分。目前,公社还计划申请修复公社的部分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