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文物修复“难题”——结语:人的意识与责任

位于门罗镇义海坊的良孝寺是沿海地区人民著名的精神圣地。该寺建于黎中兴年间,用于祭祀当地圣人黄氏。此外,该寺也是沿海地区人民祭拜高山、高阁、德清茅、六海大王、黄沙吞和鲸鱼等神灵的地方。至今,寺内仍保存着6份皇家法令、许多古代祭祀品和雕像。在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尤其是战争时期,良孝寺遭到严重破坏。2012年,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在旧址上对寺庙进行了修复和整修,包括上殿、中殿、下殿及其附属工程。整修工作按照文化部的程序和指示进行,确保了其历史和传统价值的保存……

2015年,良孝寺被乂安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历史遗迹。自此以后,每年用于寺庙保护、管理、修缮、维修、升级周边配套设施等活动的经费以及其他经常性开支,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筹集。

Đền Làng Hiếu, phường Nghi Hải (thị xã Cửa Lò) được tu bổ, tôn tạo từ nguồn xã hội hóa. Ảnh: M.Q
位于门罗镇义海坊的郎孝寺已修复,并利用社会资源进行了美化。图片:MQ

门罗镇文化信息部部长黄青山表示:门罗镇共有35处地方性管理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3处被列为国家级文物,分别是:文禄寺、梅榜寺、黄文家庙;8处被列为省级文物,分别是:罗山寺、宋五寺、奠日寺、安良寺、宝利寺、良孝寺、黄世家庙、冯福侨教堂。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文物已经或正在遭受破坏。面对这种情况,近年来,门罗镇一直十分重视对本地区文物的修复和美化,每年拨出预算用于此项工作。在国家用于文物修复活动的预算仍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该镇始终注重推行社会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用于历史文化遗迹的修复和美化。

得益于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工作,同时,在社会各界的监督下,近年来,该镇文物修复、整修和修复的社会化工作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得到了各部门、各级、社会组织和慈善家的关注和支持。近20年来,已从社会渠道筹集近100亿越南盾,用于修复和整修该镇14处文物。

Đền Mai Bảng, phường Nghi Thủy (thị xã Cửa Lò). Ảnh tư liệu: Đức Anh
Mai Bang 寺,Nghi Thuy Ward(Cua Lo 镇)。照片:德英

武宝庙位于南丹县忠福强乡忠政村,东山山脚下,是古代阳辽村村民的重要精神圣地之一。庙里供奉义关公、同达胜等为国为民有功的神灵。抗战时期,武宝庙是当地人民的避难所。庙后东山山顶是当地民兵和游击队抵御美军的重要防空阵地。战后,武宝庙只剩下地基和一些小物件,如跪象像、烧金塔等……为了感谢村里为人民和国家做出贡献的守护神的功德,忠政村人民怀着修缮和美化武宝庙的愿望,捐资重建和美化了武宝庙。

参与寺庙修复工作的阮文潭先生(78岁)表示:“我们开始重建寺庙时,村里村外的人们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1996年第一次修复时,在空地上修建了上下殿。尽管工程尚不完善,规模也不够大,但当地居民都为古庙的复兴而感到兴奋。2020年第二次修复时,在广大村民和远方儿童的团结帮助下,活动委员会筹集了超过2.2亿越南盾,重建了上下殿、寺庙庭院……并购置了许多新的祭祀用品。祭祀设施恢复后,寺庙的祭祀仪式也得以恢复。每年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Hạ điện đền Trung Chính, xã Nam Lĩnh (Nam Đàn) trước khi được trùng tu, tôn tạo. Ảnh: UBND xã Nam Lĩnh
南灵乡(南丹)忠政寺下庙,正在修葺和装饰之前。图片:南灵乡人民委员会

南丹县文化信息局局长阮文阳表示:南丹县共有文物173处,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2015年至今,该县利用多方资金对数十处文物进行了维修、整修和修复,总投资达数千亿越南盾。除了省、县投入的预算资金外,还有乡政府投入的社会化资金,用于修复甲宝寺(忠福强乡)、芦寺(南金乡)、南山寺(万田乡)、忠政寺(南灵乡)、阮克云教堂(鸿隆乡)等文物……

多年来,该省文物修复和修缮工作持续推进。除国家投入资金外,其余资金均来自社会力量和民众的捐助。本省各地方社区对祖先的文化遗产怀有自豪感和敬意,对文物修复和修缮工作的兴趣日益浓厚,积极参与、捐款和支持。

据文化体育部报告,2015年至2021年,用于文物修复、美化和防止破坏的总投资额为989亿越南盾,其中社会化资本为672.5亿越南盾(占75%)。这些资金被有效用于文物的修复和美化。许多文物的修复资金100%来自社会化资本、后代、个人和慈善团体的捐助,例如:门雷寺(安山县),安良寺、迈邦寺、奠日寺(门罗镇),金梅寺(南丹县);谢家庙(演州县);桂灵寺、胡披积寺、王和寺、上寺(琼吕县);果山寺(杜良县),平安寺-佛塔(黄梅镇)……

Đền Quả Sơn, xã Bồi Sơn (Đô Lương) vừa được tôn tạo chủ yếu từ nguồn xã hội hóa.
杜良县布依山乡的 Qua Son 寺刚刚修复完毕,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捐助。

可见,历史文物修复与整修的社会化是调动资源进行修复与整修的关键解决方案。然而,这项活动仍然存在困难和不足。“目前,文物修复与整修的社会化主要针对寺庙、佛塔等具有精神文化内涵的文物。由于这些文物每年游客众多,支持来源充足;许多文物家属、子孙后代通过科举考试,功成名就,因此对文物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而那些精神文化内涵较少的文物或革命文物,社会化难度更大。实际上,在这些文物中,提升文物价值、调动社会力量保护、修复与整修文物的工作成效并不显著。”文化体育部遗产管理司司长潘氏英女士分享道。

2022年12月9日,省人民议会颁发第28/2022/NQ-HDND号决议,制定一系列支持保护和弘扬乂安省文化遗产价值的政策,其中包括对级别文物进行修复和修缮提供资金支持的内容。其中,对省级国家级文物、革命历史文物、名人纪念文物、乡镇房屋和寺庙文物、考古文物,每件文物提供不超过50亿越南盾的支持。对乡镇所有的省级文物,每件文物提供不超过30亿越南盾的支持。对个人、家庭和家族财产(祖屋、家庙)所有的文物,每件文物提供不超过10亿越南盾的支持。

Đền Bạch Mã, xã Võ Liệt (Thanh Chương). Ảnh: Mỹ Hà
白马寺,Vo Liet 公社(Thanh Chuong)。照片:我的哈

文化体育厅副厅长裴公荣表示,这项决议体现了该省对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价值的关注。然而,相对于该省文物的数量和现状,需要全社会共同贡献物质和智力资源,以便及时同步地修复和美化受损的遗产,​​因为文物不仅是社区和国家的财产,而且首先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精神文化资产。当政府和人民都参与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并知道如何正确利用它们并用于正确的目的时,文物才能得到保护并长期弘扬其价值。因此,党委和地方当局需要动员整个政治系统和各阶层人民参与管理、保护和弘扬文物价值;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特别是文物的意识,鼓励人们参与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