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丰县三乐幼儿园的刘怡佩老师的一天通常从早上5点开始。为孩子们做好饭后,她骑上破旧的摩托车,沿着林间小路行驶25多公里,到达学校9所卫星学校之一的胡莫村,也是最艰苦的学校之一。在学校工作了10多年,刘怡佩老师说,她丢失过两辆摩托车,从一个害羞的人变成了一个技术娴熟的车手,无论晴天雨天还是泥泞的道路,她都能驾驭自如。在过去的10年里,刘怡佩老师有很多机会回到中心学校,每天50公里的往返路程大大缩短。但她说,如果她离开了,很难找到其他同事来代替她。同时,这里的学生和当地人都熟悉她,她也熟悉当地人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刘怡佩老师(生于1986年)是三乐幼儿园为数不多的蒙族老师之一。虽然她在桂丰县任教,但佩老师出生并成长于多梅乡——一个位于奇山县的边境特别艰苦的乡。她小时候,父母务农,养育了8个孩子,生活极其艰苦。与村里许多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尽管家境贫困,但她的父母始终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8个孩子都顺利大学毕业。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佩老师也表示,自己在村里是个“陌生人”,因为蒙族女学生通常在14、15岁就辍学跟随丈夫,后来的要到17、18岁。当时,村里只有两个人进城读高中,其中就包括佩老师。在艰苦的求学岁月里,很多人也鼓励我辍学结婚。但我却不这么想,如果我不上学,如果我不学习,我就会像我的父母和村里的朋友一样,陷入贫困和困境。
12年级毕业后,Pay老师因为喜欢唱歌、跳舞和孩子而考入了幼儿师范学院。毕业后,她被分配到Tri Le幼儿园任教。Lau Y Pay老师透露,她与Tri Le的缘分在于,虽然Ky Son和Que Phong相距不远。以前,因为山水相隔,她每次从家到学校都要走将近一天的路,先回到Vinh,然后再坐车去Que Phong。后来,她选择Tri Le作为自己的家,她的第二故乡,因为她在这里遇到了她的另一半。她的丈夫也在公社担任小学老师,所以他们有很多互相支持的条件。她在Huoi Moi生活了十多年,她的丈夫也是她安心工作、支持和帮助的人。

谈起工作,Pay女士热情洋溢,全身心投入到每一项工作中。Pay女士和她的同事们在“焕新”工作,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化,尤其是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刚来的时候,村民们都不愿意让孩子上学前班,因为他们认为苗族孩子一出生就会自己长大。为了动员孩子们上学,我们不得不挨家挨户地进行宣传,说服家长们理解和倾听。最困难的是说服家长让孩子在学校吃饭。过去,这很困难,因为学校条件简陋,物资匮乏,孩子们没有地方睡觉,宣传对民众缺乏说服力。但近三年来,我们的学校重建了,教室宽敞了,孩子们中午也有地方睡觉了,家长们也同意了。每天早上,家长们都早早起床,为孩子们准备米饭和食物,让他们带到学校。
Pay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得到了Huoi Moi村家长们的认可。有时,他们甚至会忘记Pay老师是一位来自Ky Son县的人,她已经成为了家里的女儿、儿媳、亲戚。Pay老师本人工作认真负责,从未想过要取得什么成就。所以,当她最近得知自己被学校、系里,后来又被教育培训部授予全国优秀女教师称号时,她既高兴又惊喜。更高兴的是,她从未想到一位生活在偏远乡镇的老师会受到如此的关注和青睐,这也激励着她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家乡。

潘文光老师(41岁,芒森镇中学数学老师)至今已在奇山县山区从事教育事业19年。文光老师说:“这19年,我先后在三所学校工作过,每一所学校、每一片土地都充满了爱的回忆……”

光先生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是纳伊中学。2004年,即使对山区居民来说,通往纳伊的路也充满挑战。从溪建乡(7号公路)到纳伊乡只有大约30公里,但骑摩托车要花3个小时才能到达,期间还要翻越许多陡峭的山口和溪流。老师的工资只有60万越南盾/月,但打车送他们上学的费用却高达45万越南盾/趟。
纳伊如今已是一片荒芜之地(没有电,没有电话信号,也没有市场)。这里的居民是蒙族,他们的风俗、语言和生活方式与京族截然不同。他们清晨出门耕作,深夜才回家,很少与周围的人交流。这里的老师们的生活只围绕着狭小的校园。
生活如此,工作更是难上加难。这里的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仍然有限,很多学生的越南语听说能力都很糟糕。他们害羞,不敢和老师交流。家长们也不太关心孩子的教育。回忆起最初的时光,潘文光老师坦言,生活中和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困难让他一度感到沮丧。“但后来,我的家人和同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决心留下来,决心在教学工作中尽我所能。”

为了上好课,Quang老师努力学习蒙语;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他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向同事学习。2006年,他被学校派往县级最佳教师评选活动,并荣获最高奖项。这也是他来到奇山县寄宿民族中学的前提。
在这所学校,潘文光老师接触到了全新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在芒县镇,生活比较轻松,但教学要求更高。潘文光老师分享道:“2006年至2014年,我在奇山县寄宿制民族中学任教。2014年,奇山县寄宿制民族中学一分为二,我被分配到芒县镇中学任教至今……近年来,我每年都获得区级奖励,并两次获得省级奖励。从2014年至今,学校还额外安排我培养区级和省级优秀学生,每年都有学生获奖。”他的这些做法和经验都源于实际,具有普遍性和适用性。“5分钟热身”的经验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学生的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老师会在课程开始时讲一个幽默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以温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对于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老师会在课程开始后的五分钟讲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Quang先生补充道。
Quang老师认为: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教师的精神和态度更为重要。要提高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尤其是山区教师,需要真正地亲近、关爱、体谅和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拉近,教学才不再是填鸭式的。受尊重的学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和班级,并主动向老师学习……此外,教师还需要对自身职业充满热情、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对于山区教师来说,如果只考虑收入和生活,就无法做好自己的工作和任务。

在高地工作19年,潘文光老师获得了许多崇高的称号,包括2009年和2012年两次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2013年荣获乂安省教育人才基金;2019年荣获越南总工会授予的优秀工会会员典型称号;荣获乂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省级竞赛战士称号和奖状……目前,潘文光老师正在接受岐山县教育厅的表彰,并提请国家考虑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谈及对未来的期许,潘文光老师分享道:“生活日益进步,教育也不断进步。在这个4.0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拥有创造性思维。我本人正努力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推广应用数学,在实践中创造出有益的科技创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