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多年前,1997年10月的最后几天,大梅岛的人们正过着平静的生活,满载着虾鱼出海。突然,东海出现低压,风力6、7级。当时气象预报说可能会形成5号风暴,却无人理会……1997年11月1日,低压增强到8级,阵风超过10级,5号风暴正式形成,国际名称为“琳达”。当时西南海域的人们还不相信风暴会袭击这片宁静的土地,因为过去很少有风暴能达到这里。
1997年11月2日中午12点,飓风“琳达”携11、12级强风,风速达100公里/小时,开始席卷昆岛南部地区。风暴即将来临,但当时西部六省以及整个东南部和中南部地区的民众依然平静。金瓯、薄寮和坚江等地的许多渔民仍像往常一样出海。他们说:“天气预报不太准,民间经验更重要……”他们焦急地等待着朋友的船在风大浪急的日子里捕获大量虾、鱼和鱿鱼的消息。

小船依然悠闲地在大海上撒网。渔民们在大海中央鸟巢般的小屋里,等待着捕捞到的鱼虾。天空依然晴朗,偶尔飘过朵朵白云。当时,金瓯海面上,七百多艘渔船和数千名渔民依然悠闲地捕鱼……许多人好奇地跑出去“看看风暴是什么样子”!没有人把房子拴好,只有少数人买了方便面回家,仍然不相信风暴会发生在这片“百年未遇风暴”的土地上。
台风琳达登陆前几个小时,天空晴朗无云。很少有人知道台风琳达的风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而且风向不断变化。1997年11月2日晚上8点,雨下得毛毛细雨,随后风力增强,龙卷风袭来。停泊的船只被掀翻倾覆。数百人溺亡。

5号风暴登陆西南海域,阵风12-13级,给沿海地区特别是坚江省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风暴造成2500多艘渔船沉没,数千栋房屋被摧毁,经济损失超过1.5万亿越南盾。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场风暴夺走了近500名无辜民众的生命,近340人受伤……5号风暴给坚江海域的渔民带来了难以言喻的伤痛和损失。



25年前的台风“琳达”至今仍让南优岛群(距离坚江省迪石市约80公里)的居民心有余悸。在南优码头不远处,竖立着一座纪念碑,纪念在那场风暴中丧生的人们。碑背内容简短却充满悲痛:“1997年11月2日至3日,5号台风袭击坚江省陆地和海洋,造成损失:460人死亡(省内397人,省外63人);受伤335人;沉没船舶2383艘(沉没2184艘,失踪199艘);倒塌房屋3210间,20537间屋顶被掀翻。损失共计15156.6亿越南盾。全省人民将永远缅怀因5号台风遇难的人们”。
伤痛会随着时间渐渐消退。被风暴摧残的南渡,如今已重获生机。但那块石碑,依然提醒着我们警惕自然灾害的教训,提醒着我们自然的威力,提醒着我们“灵魂悬在桅杆上”这一职业的忘恩负义……

经历了历史性风暴洗礼的南渡岛,如今已今非昔比。经济发展不再依赖渔业,岛民们也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
南优群岛由21个大小岛屿组成,拥有众多原始景观,被誉为“南方下龙”,正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游览和探索南优岛的最佳时间是今年11月至明年5月底。此时,海水平静清澈。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岛上的交通系统日臻完善,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许多投资者陆续涌入,在南优岛修建了许多高档度假村。整个群岛拥有70多家汽车旅馆和宾馆,客房数量超过600间,还有许多水上交通工具,包括客车和摩托车,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业正在逐步帮助安山岛乡的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预计到2022年,南优岛将接待超过9万名游客。
旅游业已被建海县和安山公社列为重点经济产业。安山公社党委书记陈国全同志表示:“公社鼓励企业发展多元化的必需品,特别是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消费和生产需求,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此外,我们还鼓励企业在白礁门、白达岛等旅游区投资发展旅游业;投资发展林下生态旅游、游泳、潜水观赏珊瑚、社区旅游模式,打造景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海洋和岛屿生态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