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合县矿产资源丰富,劳动环境风险较高,县劳动荣军与社会事务部部长阮文诗表示,该县的跨部门检查组每年都会定期开展检查,包括劳动安全检查。然而,每年接受检查的企业只有10到15家左右,而该县有数百家企业,尤其是80家矿山和许多从事矿物加工的企业。
“我们去检查时,几乎每个地方都发现违反劳动安全规定的行为,主要是因为工人缺乏安全意识。虽然公司提供了防护设备,但他们并没有使用。我们去检查时发现,虽然工人们在采石场和矿场工作,那里落石风险很高,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戴安全帽,”Tho先生说。他还补充说,还有很多企业根据规定必须每年送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很多企业只是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保险,以此作为管理框架。大多数工人没有劳动合同,或者很多企业规避法律,只签订了29天的劳动合同。因为根据规定,1个月或以上的劳动合同必须缴纳保险。因此,一旦发现疾病,工人就处于不利地位,得不到任何支持政策,尽管尘肺病被列为职业病。” Tho先生补充道。
五年期间(2018年至2022年),义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门诊已对13例患有职业性硅肺病和煤尘病的工人进行检查、发现和评估,这些工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险。然而,与目前在义安省矿产开采和加工等职业危害大、风险高的环境中工作的工人数量相比,这一数字非常低。由于未签订劳动合同和未缴纳保险,许多工人,尤其是在矿山工作的工人,无法获得定期健康检查和职业评估,从而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和雇主赔偿。


义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司司长黎俊英表示,当前,职业安全卫生状况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对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法律问题的遵守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甚至雇主也缺乏法律意识。因此,目前企业尚未真正重视定期健康检查、职业病检查以及工作环境监测等工作。
黎俊英先生表示,许多企业和生产机构并不完全理解这些规定:所有劳动机构都必须定期监测工作环境,建立并定期补充劳动卫生管理记录、工人健康管理记录和职业病记录。“此外,工人自身也并不完全了解自身权益,在工作期间使用劳动保护措施时也存在主观性。此外,定期健康检查、职业病早期发现、工作环境监测等费用都需要自费,因此企业往往无法全面落实这些措施。”职业病司司长表示。他还补充道,对于签订了短期和季节性劳动合同的工人,企业往往不重视保障他们的权利。

针对此种情况,义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司领导提出解决方案,包括加强对雇主和劳动者的指导、宣传、教育和沟通,使他们了解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健康的法律依据。推动跨部门活动和专项检查,指导和监督各单位落实和规划有效开展定期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病,监测工作环境。对不遵守规定的单位,要严厉处罚,严肃处理,提高劳动者健康保护意识。

义安肺科医院副院长泰廷林表示,在周田公司工作的尘肺病工人都在这里接受治疗。然而,由于发现得晚,救治难度很大。“所有病人都被转送到中央肺科医院洗肺,但效果不佳。只有2例病人洗了肺,但细小的石尘颗粒粘在肺壁上,洗完后无法清除。”林院长提醒说,如果尘肺病发现得晚,存活的几率很小。因此,各级企业主和工会必须重视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关注工人的工作条件,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和尘肺病高风险职业。此外,工人也需要做好自我防护,遵守劳动保护规定。


职业性硅肺病是我国28种职业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发病率一度高达74.40%。硅肺病是一种因吸入含二氧化硅粉尘而导致的肺纤维化疾病。二氧化硅是一种存在于沙子、岩石或石英等矿石中的小晶体状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二氧化硅晶体会在患者的肺部和呼吸道中积聚。如果病情持续,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进行性疾病(无法治愈),即使患者停止接触粉尘也是如此。

硅肺病的症状通常需要多年才会出现,患者可能不会察觉到任何问题。即使停止接触硅尘,症状也可能持续恶化。硅肺病的最初症状可能是持续咳嗽,有时伴有痰液、呼吸困难和气短。有些患者最终可能会发现行走或爬楼梯等简单活动都变得困难,并且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待在家中或卧床。
义安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司司长黎俊英表示,职业性硅肺病的风险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职业暴露、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以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比例。此外,还必须考虑个人因素,因为接触相同粉尘的人群感染情况不同。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医疗和个人三个方面。

在上述三项措施中,技术预防措施始终是最重要的:通风措施(包括全面通风、局部排气通风)、应用湿法技术(加湿:喷水、润湿原材料;使用喷雾风扇等);隔离粉尘源。个人防护措施是指工人必须按规定配备齐全的防护装备(防护服、防护裤、防护帽、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靴,尤其是专用的N95口罩或半面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