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安省与老挝接壤的边境乡有27个,这些乡都有大片林区。在各级、各部门、各地方、各部门 ...
为了开展这一主题,我们前往偏远的桂峰县。我们见到了南吉艾边境乡莫村村长梁文松先生,他也是该村护林队的成员,正在为森林巡逻做准备。梁先生说,该村护林队每周都会在与老挝接壤的原始森林中巡逻……

莫村原始森林保护队成立于2014年,共有90名队员,分为4个小组,每周巡护一次森林。国家委托他们管护边境地区2483公顷的原始森林,主要分布在高山密林中。由于道路只是小道,每次巡护,队员们都要在森林中连续行走两天。巡护任务是管控砍伐树木、猎捕动物,并监督原住民对次生林产品的开发利用。虽然工作艰苦、困难且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国家支付给全队的报酬仅为每公顷每年21.9万越南盾。
“每个小组都有笔记本,记录着巡逻人员的详细人数。在森林巡逻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砍伐森林或诱捕野生动物的迹象,他们会拍照并仔细记录,并向当地政府报告。作为与老挝接壤的边境村庄,过去曾发生过老挝人侵占森林的情况,但多年来,由于巡逻工作做得不错,边境森林不再“流血”。在这片边境地区的原始森林中,仍然生长着数百年树龄的古树,树干高达数十米,直径超过2米。还有各种各样的沙木、豆树、仙树……在凉爽的森林绿荫下,生长着许多珍贵的药用植物,如苯甲树、人参、野香蕉、冬青叶……这些都是人们的生活来源。”梁文松先生说。

的确,在南贾伊边境乡的村子里,林荫下长满了成千上万棵苯教树。莫村村民卢文川兴奋地说:“森林里的苯教树不计其数,它们的果实是村民们的收入来源。去年,我们家收获了200多公斤苯教果,每公斤卖5万越南盾,收入超过1000万越南盾,同时还饲养牲畜、种植水稻……稳定了生活。由于住所靠近森林,所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保护好每一棵林木,如果发现陌生人进入森林,就立即向村干部报告。因此,村民们每年都有了林荫下的收入来源,更大的好处是天然林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进行生产。

同样居住在莫村的魏文祺先生补充道,天然林中生长着许多次生林产品,例如棉花、竹子和桂皮,可用于制作扫帚;攀缘植物可用于绑扎房屋;藤条、竹子和江(giang)可用于编织;根茎可用于入药,例如苯菩果、黄花茶,以及数不清的乌木(ung chac chieu)、茅根、乌木树、石骨锅和山药……所有这些,都生长在受到良好保护的森林中。“当地居民每天都能找到许多药材,年收入达数百万越南盾。没有锯片或斧头砍过;‘河’里满是药草(tau)、仙(sen)、多伊(doi)……但没人敢碰它们,”魏先生说。
南街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卢明祥表示,该乡拥有近12,000公顷森林。其中近8,000公顷为天然林,其余为根据第163/CP号法令分配给家庭和社区小组的森林。尽管山区地形分散且困难,但各村庄做好森林分区和保护工作,因此该乡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83.73%。森林保护工作取得良好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该乡在6个村成立了6个社区护林小组。得益于此,人们的护林意识不断提高,从2020年至今,人们没有砍伐森林、猎捕野生动物或非法砍伐木材建房。

如今,公社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混凝土建造房屋。用混凝土建造房屋有很多好处:不砍伐森林,不蛀白蚁,经久耐用,房屋更坚固……非法砍伐已经停止,天然林越来越茂密,所以南贾伊村从不缺水。全村有200多公顷水稻种植地,由于灌溉水源充足,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产量很高。此外,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养鱼池,池水常年丰沛……”南贾伊村人民委员会主席说道。
南贾伊乡的居民也通过种植肉桂、桂皮和檀香树,以及养猪和饲养本地鸡来发展林下经济。桂树是一种效益颇丰的作物,因此乡民积极在林间空地和自家菜园种植。南贾伊乡目前有278户人家,每户种植数百棵桂树,全乡总面积估计约为80公顷。近年来,桂树产品价格不菲,不仅有桂皮,还有桂根和桂叶,商贩们也纷纷收购。

关于“邦宝”(bon bo),这是一个非政府项目。自2013年以来,南贾伊乡的人们已在林冠下种植了超过200公顷的树木,目前这些树木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人们通过采摘水果获得了收入。据南贾伊乡人民委员会主席介绍,现在,人们每年都能通过种植珍贵的药用植物和其他林产品获得稳定的收入,此外,整个乡每年还能从国家森林环境服务补贴中获得超过20亿越南盾的收入。



借此机会,我们还参观了英山县灵山乡第一村的社区护林示范点,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明焕同志曾经到过这里。灵山乡第一村村长潘黄灵望着眼前这片茫茫的绿林说:以前,这片林区大部分都是贫瘠的荒山瘠地。但从2019年起,这片林区被分配给27户家庭进行管护,使50多公顷的森林恢复生机。许多天然树木,如板栗树、榉树、桂树……现在枝繁叶茂,树干几乎可以抱住一个成年人的手臂。
沿着小路深入Doc Cao森林,我们听村长Phan Hoang Linh讲述了更多护林的故事。Linh Son公社1号村有27户人家,成立了2个护林队,每个护林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方案,负责昼夜巡逻护林。其中,每周定期进行巡逻,以保护森林,防止森林火灾。目前,全村共保护和照料着40公顷的天然林和生产林,其中包括相思树、香樟树、竹子、芦苇、米……

乂安省林业保护厅自2019年接管森林管理、保护和养护工作以来,每年拨款4800万越南盾支持灵山乡第一村群众开展示范区森林巡护检查;举办宣传大会、培训、防火灭火、指导护林技术;为示范区立界桩50个;建宣传标牌2个。虽然这笔护林资金自2021年起已耗尽,但灵山乡第一村群众仍然意识到要保护好再生森林,保护好群众自己的生活环境。从此有了生活用水,发展农业生产,如建设综合农场,挖池塘养鱼;饲养和发展水牛、奶牛、猪、山羊等畜群也更加方便。特别是当森林发育良好时,养蜂取蜜是非常可行且有利可图的。
潘黄灵村长一家是村里27户参与护林的农户之一。目前,灵村长一家在林下养羊,收入颇丰。他分享道:他们家获得了4公顷再生林的保护权。当森林茂密、水源充足时,我们就利用林下养羊的机会。最初,我们只养了20-30只山羊,但考虑到林缘土地资源丰富,又有天然的放牧条件,自2020年起,我又投资数亿越南盾建造羊圈,使羊群数量增加到250-300只;每年出售5-6吨山羊,收入超过6亿越南盾。

穿过灵山栗树林,我们来到华孟胜(Hua Manh Thang)先生家,他们采用高效的林下养蜂模式。胜先生介绍说:他从2017年开始养蜂,到2019年已将规模扩大到50个蜂箱。这里养蜂条件优越,广阔的天然森林里长满了栗花、黄花、黄花等各种花,蜂蜜品质鲜美,经济价值比其他蜂蜜高出2至4倍。胜先生除了养蜂生产蜂蜜外,还饲养蜜蜂出售给各户。胜先生每年售出300升蜂蜜,收入6000万越南盾;饲养和出售30个蜂箱,又可额外创收3000万越南盾。除了在林下饲养鸡、猪和牲畜外,胜先生家每年的收入约为1.5亿越南盾。
灵山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秋补充道:“自从乡里的森林得到保护和绿化以来,27户获得森林保护的家庭都有效地发展了林下经济活动,主要以饲养牲畜和家禽为主。此外,一些家庭还通过采摘板栗出售等次生林产品获得了收入。该乡正在鼓励人们扩大林下养蜂业,并扩大2-3公顷的淡水鱼养殖面积。” 考察期间,黎明焕部长对灵山乡人民在森林保护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意识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有效地发展了林下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