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稻田里烧香的声音

从五年级开始,我就享有一项特权:我可以随时回家乡。我的母亲从小就鼓励孩子们独立,所以一个11岁的女孩跟着母亲从荣市走到多良,行程近70公里,这很正常。

回乡最开心的时候,莫过于恰逢收获的季节。车子满载着稻谷,一路开到院子里。远远地看到侄女,叔叔的车子便停了下来,等我跑过去跳上去。我坐在稻堆上,环顾四周,发现其他车子上也坐着几个孩子。他们互相看着,有时甚至不说话,只是咯咯地笑着,有一种奇异的喜悦感。当然,这种感觉在城里的孩子身上是感受不到的。

打稻机就摆在门口,踩踏的声音、脱粒的声音回荡在村里的马路上小巷里。母亲刚当上儿媳妇,很会讨好孩子们。她会给我几把饱满圆润的糯米,招待这些“城里的客人”。做完一切后,她又留下来烤糯米。新收的糯米香味弥漫在屋里,温暖的香味弥漫开来。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坐在火炉边等着糯米烤好,母亲会给每个孩子一点,等糯米凉透后再塞进衣兜里。就那么一把烤好的糯米,孩子们却装作很富裕的样子,嚼着糯米,说着许多话。新糯米香甜酥脆的口感,陪伴着他们度过整个童年,直到明天。

收获季节,孩子们跟着大人去田里干活,或者在院子里打谷机旁玩耍,都感到很开心。虽然大人们有时会因为怕脚碍事而大声喊叫,也不想孩子们被稻米的灰尘弄得皮疹。我的表哥只比我大几岁,他经常从田里带回一团柔软的泥土。他手艺很好,能一丝不苟地捏出汽车、小狗、老鼠等等各种造型。我们俩一起晒干,一起玩耍,回城后,我常常会从他那里收到所有的泥土。奶奶也不忘给司机送几十公斤新米,让母子俩慢慢吃。年年如此,故事也一样,但当我回到城里,我依然会兴致勃勃地给妈妈讲收获的故事,而她也依然会一边吃着散发着新米香的米饭,一边认真地听着。

我记得从宝岩(安城)悬崖俯瞰,一片片成熟的金色稻田。七年级时,我独自一人回乡,兴奋不已,便顺着公路前往宝岩——这片美丽的景色,我稻田里的挚友曾引以为豪,并多次向我讲述过。从悬崖脚下,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神仙般的旅程,最终抵达悬崖顶。突然,松风吹拂,悬崖顶上飘来阵阵新稻的芬芳。一片片金色的稻田依偎在一起,等待着收割者的到来。成熟稻田的沙沙声回荡在四周。金色的阳光像蜜一样洒落在稻田上,宛如一幅美丽的画作。那也是我第一次从高处俯瞰这片广阔的金色稻田,那种感觉难以言喻。我久久地凝望着这片成熟的稻田,直到夕阳西下,我才不得不赶着下山去赶回爷爷奶奶家的车。

当年的小女孩长大了,不再年轻。时光流逝,一切都过去了。但不知为何,每次经过一片成熟的稻田,我都感觉它依然那么纯净。依然是稻米的金黄,依然是成熟稻米的香甜,依然是被许多人踩踏过的浓重泥土味。依然是那金色的阳光,像蜂蜜般洒落在田野上,依然清澈。

你答应我,这个夏天,去这个地方,去那个地方。“我一定要去,因为疫情已经过去两年了。” 我也答应自己,这个夏天,我一定要带着孩子回到家乡的稻田,听那飘香的稻田,沙沙作响,吟唱着永恒的歌声。我还会告诉你,那些我偶然路过的、至今仍铭刻在记忆中的成熟稻田……

插图:Hai Vuong - Huy Thu - Le T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