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招标投标法》与《公共投资法》、《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法》并列成为国家监督投资活动和公共资产管理使用的工具。然而,在推行招标投标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导致招标投标成效不彰,甚至不少机关、单位因“无人招标”而陷入困境……

2021年,义安省渔业分局获越南渔政监督局授予一艘大型巡逻船。然而,这艘船已使用,检验期已过,维修费用将超过30亿越南盾,需要从预算中拨款,因此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然而,该省没有专门的船舶咨询机构来评估船舶受损程度和需要更换的设备,因此公告发布一年后,投资者仍未收到任何申请。渔业分局不得不向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和财政部“递交”文件,要求邀请河内和海防两地的多名顾问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出来后才会组织维修招标。直到2022年底,船舶维修才得以进行。

2021年和2022年,义安灌溉部门将采购防洪防暴设备及物资,包括沙石袋和重点部位的储备物资。该部门已在国家电网上发布过三次公告,但尚未有任何单位参与。因此,该部门必须继续进行第四次公告。目前为止,只有1个单位参与。
此外,2022年,科技厅在省质量计量厅组织了价值150亿越南盾的质量计量管理设备生产线采购一揽子计划的招标。科技厅厅长陈国成表示:采购政策已获省批准,并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拨付预算。在完成移交财政支持与咨询中心进行集中采购的程序后,根据规定,必须有咨询承包商参与,但等待了8个多月后,由于没有单位参与,在2022年底,上述一揽子计划被削减,移交100亿越南盾,其余50亿越南盾移交至2023年。今年,在邀请质量计量研究所的顾问对设备生产线的配置进行咨询后,文件已移交财政支持与咨询中心进行下一步程序,但2个多月后,仍未得到回复或答复。

这只是该省多家使用国家预算的单位组织招标但无人投标的其中3个。据义安省财政部统计,2022年全省提出集中采购资产设备1410亿越南盾,中标286亿越南盾,归还预算1124亿越南盾;招标采购11辆专用车,按规定发布3-4次招标公告,但只有1辆车中标(林业厅),10辆无人投标。卫生厅2021年450亿越南盾的设备供应包,经过4次招标后,于2022年转入招标,但因价格评估企业拒绝,未能实施;教育培训厅2022年300亿越南盾的招标包也因参与的承包商出现失误而被取消,至今未展期。


省交通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廷润先生表示:“公开招标的目的是找到有效的建设方案,从而节省预算。但有些项目并没有节省多少预算。例如,我省为该地区的一个大型交通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但招标公告发布后,中标方支付的价格仅比投资者给出的投标价低了1亿越南盾,这太低了,预算节省率未能实现。”
计划投资部招标、评估与投资监督司司长阮明进表示:“招标的目的是在同等价值的条件下,选择最佳的建设方案,确保项目质量,从而节省预算。”2022年,全省组织接收并批准各类招标项目3143个,总价值20.32万亿越南盾。除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外,总价值1亿越南盾及以上的工程、项目或资产采购项目必须公开招标。事实上,透明、竞争性的招标将选出最佳方案,有助于节省预算。

一位招标专家分析称:“原则上,招标信息会在全国招标网络上发布,全国承包商都可以参与,但实际上,一些地方的招标包往往被当地企业凭借设备和劳动力优势赢得。也存在承包商之间互相告发、互相让步的情况。”上述现实表明,招标活动中的违规和扭曲现象日益复杂。
另一方面,尽管该省尚未发现任何串通或招标行为,但目前通过招标实现的预算节支率相当低。全国平均水平为5.6%,一些部委、分支机构、公司、总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节支率在9-12%之间,而义安省2021年的节支率为1.42%(75.769万亿越南盾),2022年的节支率为1.79%(3634.7万亿越南盾)。不仅如此,自2021年以来,集中采购的不足之处和障碍层出不穷,令许多投资者“束手无策”。

此外,从督促督促实践中,计划投资部招标、估价与投资监督司司长阮明进表示:卫生、质量测量或教科书等领域的资产、设备或耗材……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垂直行业招标,现在改为公开招标,但在目前情况下,很少有咨询和估价承包商参与,因此招标并不成功。
荣市医疗设备与用品股份公司(一家经常参与义安省医疗机构药品招标的公司)的一位代表表示:“医疗领域的规章制度和招标机制仍然缺乏,而且僵化。的确,在与越亚公司和AIC国际咨询公司相关的负面事件曝光后,医院变得更加谨慎,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咨询师和价格评估师也不愿前往遥远的省份。如果上述问题和困难得不到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公立医院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