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中寺葬礼文的作者

April 2, 2009 17:05

暮春时节,细雨蒙蒙,荣市弥漫。我去拜访了位于归义山脚下的退役军官阮春静先生的故居。他本想深入了解自己亲身参与的奠边府战役,却突然被他亲手起草的光忠王庙祭文的精彩故事所吸引。


当他自嘲的时候,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到他:“聪明绝顶的天才”轻佻多瑕疵;“灵验圣符”技艺和武艺均无用- 在诗中“自画像”。他出生于东山的一个儒家家庭,早年离开家乡,参加了民族的两次漫长抗战。和平之后,他辗转于不同的岗位,父母教给他的汉字似乎已经失传。然而,退休后,横、竖、勾、横的笔画又重新出现,仿佛每个字都与他息息相关。


丁先生正在审阅葬礼致辞。


自2005年加入义安省汉喃文俱乐部以来,他一直积极参与当地与古文字(汉喃)相关的活动。光忠寺的修建(于2005年8月15日至2008年5月7日)满足了当地人民的愿望,他们希望拥有一个神圣的地方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的丰功伟绩,一个可以重温昔日军队翻越重山重林,一路北上击退清军入侵的丰功伟绩的地方。


自豪自己写的对联挂在大殿上


庙落成后,他是十位当地人的对句之一,被选放在庙里(总共有22对对句,其中12对来自当地,其余来自汉庵院)。他的那对对句被放在了上殿:天下第一勇将隆润将军 / 明王杰出君王北平王(暂译:隆绒,一位有才智和勇敢的将军;北平,一位杰出和贤明的国王)。他还被选中撰写四篇葬礼文:《开光大典乌木德德文》(奠基仪式期间的仪式);《大典前仪式》(大典前的仪式);《大典时的仪式》;《大典结束后的葬礼》。


光中寺共有22对排比句。


他说,按照正确的原则写对联或祭文并不难,但要写出一副对联和一篇庄严的祭文来颂扬伟大的功绩却并非易事。这需要作者精通历史,了解光忠-阮惠对祖国和国家的伟大贡献。此外,祭文还必须表达后人对祖先的骄傲和敬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在既定原则下蕴含最深刻含义的对联或祭文。

石屏上的对句


在撰写对句和祭文的过程中,他查阅了更多有关国家动荡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了解了这位布衣英雄抗击西方和北方的功绩。作品完成后,充分展现了这位英雄的英勇和功绩,也表达了当代人对光中-阮惠为国家所建功立业的自豪感。


文章和照片:Dang Cuong - Nguyen T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