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武文景:激情的火焰
(巴恩赫安)——越南电影协会的办公室不大,但很整洁。墙上,几张照片被庄严地裱起来,其中一张是丰收的景象,农村妇女在阳光下灿烂地微笑。照片的主人,摄影师武文景,看到我欣赏照片时说道:“那是我的家乡安城。我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美景,但安城这片土地如此美丽,即使走到脚底磨破,依然能感受到它迷人的魅力……”
![]() |
每次见到摄影师武文景,总是看到他忙碌的样子。然而,谈起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却坦然自若,自豪地说道:“我是因为参军才开始接触摄影的。1972年,我入伍了。1975年,我所在的部队攻占了西贡城门,取得了全胜。因为太喜欢拍照,就买了一台相机玩玩。这么说吧,我的摄影生涯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随后,他的人生和摄影事业的故事,如同翻阅老照片般,被他娓娓道来,饶有兴致,感慨万千。
摄影家武文景1955年出生于安城县仁城乡。1984年,他在担任军队特务机关摄影室主任期间,被派往越南摄影艺术家协会学习为期9个月的摄影基础课程。1989年,他又参加该协会举办的为期6个月的艺术摄影培训班。培训班结束后,该协会成立了艺术摄影俱乐部,由武文景担任主席。由于俱乐部的良好表现,俱乐部鼓励会员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因此,后来,俱乐部100%的会员都加入了越南摄影艺术家协会,成为中央协会在河内市的7个分支机构之一。
武文景选择的道路似乎既适合他的专业领域,也适合他的管理角色。1997年,他被调任文化信息部人事组织司司长。不到一年,他又被调任越南摄影艺术家协会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3月至今,他当选为协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分管竞赛、会员、摄影版权、《摄影》杂志等工作;负责外事工作,担任越南艺术摄影档案馆暨展览中心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并主管红河三角洲和北部山区23个省份的摄影工作。
在其艺术创作生涯中,武文景是获奖最多的艺术家之一。他微微皱着眉头,仿佛在搜寻记忆,说自己共获得各类奖项28个,其中包括2008年马来西亚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颁发的金奖、巴西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颁发的国际银奖、2003年越南摄影艺术家协会颁发的金奖以及6件作品荣获越南优秀摄影奖。摄影师武文景也是一位获得众多称号的艺术家:2005年获得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国际功勋艺术家(E.FIAP);2009年获得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国际特别功勋艺术家(ES.FIAP);2006年获得越南摄影艺术家协会颁发的杰出越南摄影师奖(E VAPA)和2008年获得杰出贡献艺术家奖(ES VAPA)。
NSNA Vu Van Canh 拍摄的一些有关其祖国的照片:
![]() |
丁后 (Bac Thanh - Yen Thanh) |
![]() |
福清村的古老石桥。 |
武文景的摄影生涯中,拍摄了数百张珍贵的新闻和艺术照片。当被问及摄影师的必备素质时,武文景说道:“和其他艺术家一样,摄影师需要具备许多素质。首先,要有天赋和职业道德,其次,要始终保持创造力,热爱自己的职业……”。他指出,年轻艺术家在初入行时往往表现出兴趣和热情,但很快就会感到厌倦。他认为,只要努力克服那一刻的沮丧,就一定能成功。摄影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它是基于科技的运用而创作的。这一特点要求艺术家始终掌握科技,与时俱进。摄影也与经济、政治和社会事件紧密相连,以即时性和时效性的方式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艺术家必须通过镜头,将这些事件及时记录下来,否则将无法再现。摄影也是一种快速、易懂的艺术形式,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贴近大众。这被认为是摄影的一个优势,需要艺术家懂得如何利用并有效地利用它。
摄影师武文景的作品生动活泼,兼具新闻性和时事性,极具艺术性,展现了他真诚的思想。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相机,无论身在何处,他总会回到故乡安城,并以此作为每次拍摄的参考点。安城不仅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灵魂和艺术热情的滋养地,也是他每次拍摄后与良知对话的地方。他感慨地回忆道:“放牛割草的时候,朋友们常常下棋、练兵。至于我,不知道为什么,只喜欢透过竹筒观赏家乡的风景。那些竹筒只有几丈长,像望远镜一样,但在我看来,它们仿佛有魔力。长大一点后,我牵着水牛到很远的田野里吃草,甚至到几十公里外的邻社,自由地沉浸在大自然中。我的家乡真的很美,从山川河流湖泊,到一望无际的稻田庄稼……”
摄影师武文景(Vu Van Canh)没想到,30多年后,当他刚刚参加越南摄影艺术家协会举办的摄影课程时,就决定用竹筒和芦苇取景器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家乡联系起来。昔日的竹筒和芦苇取景器已被配备各种长短镜头的现代相机所取代。少年武文景曾骑着水牛在村落间穿梭,欣赏风景。如今,他有时会散步,有时骑自行车或摩托车在安城村四处寻找照片。有时,他会很早起床,捕捉日出的景象,那景象如同赤裸的胸膛覆盖在家乡的田野上,一缕阳光斜斜地洒在成排的土豆和稻田上。但也有一些日子,他不得不熬夜,捕捉家乡的灵魂,将每一帧画面都记录下来。对他来说,上述的寻觅并非只有几次,而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一年中的任何时间,在安城的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进行过数百次这样的寻觅。仿佛被施了魔法,家乡的景色每时每刻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当镜头捕捉到这些景色时,一切都变得鲜活起来。因此,安城的数百张照片各不相同,每一张照片都仿佛承载着各自的命运,各自的悲伤、喜悦、沉思和乐观。
对于摄影师武文景来说,镜头并不排斥任何场景、物体或事件。问题是,透过艺术家的镜头,照片已经并将会向现在和未来传递什么信息。武文景描绘的安城,从宽敞的小学(永城小学)、午后摇曳着蓝色烟雾的湖面(今日的永城),到肥沃的田野(宝城田野)、花叶无边的荷塘(荷花季漫步),到坚固坚定的福城古石桥(福城村古石桥),以及家乡安城的遗迹、名胜、勤劳农民的特写面孔……因此,观者不难辨认出一个在革命斗争中坚韧不拔、在建设家乡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不断创新的安城人。或许,无需多言,单是看着家乡的照片,就能感受到他对这片土地无尽的热爱与思念。这让他每次回家,都像个孩子……
告别时,摄影师武文景送给我一本厚厚的摄影集,记录着安城的民风民俗。我问他是否还想出版更多关于家乡的摄影集,他笑着坦诚地说:“是的!我刚从家乡回来,拍了不少照片。” 突然,他的声音低了下来,若有所思地说:“很奇怪,我的家乡没有那么长那么宽,但我不可能走遍所有的地方——在摄影艺术中!我走得越多,就越觉得缺少了一些东西,有些东西我还没有捕捉到。我曾无数次问自己,我是否真的竭尽全力,让每一帧画面、每一张照片都能与家乡义安独特的旋律产生共鸣?”
我离开时,心里想着那种艺术家缺失的感觉。或许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感觉自己做的一切都不够,没有充分表达,也没有充分点燃我们内心燃烧的火焰——爱之火,激情之火?
泰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