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木刻版画成为世界文献遗产的历程

January 30, 2013 18:24

阮朝木刻版画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以逆向方式刻印在用于印刷书籍的木材上。2009年7月30日,阮朝木刻版画被列入“世界记忆”计划,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文献遗产。历经300多年,阮朝木刻版画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

(Baonghean)阮朝木刻版画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以逆向方式刻印在用于印刷书籍的木材上。2009年7月30日,阮朝木刻版画被列入“世界记忆”计划,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文献遗产。历经300多年,阮朝木刻版画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

阮朝以前,部分木刻本保存于文庙国子监,作为学校学生的学习教材。明命帝即位后,出于对历代古籍的热爱和对前朝文化的学习,下诏征集藏书。《大南会典述略》记载,明命帝曾下诏征集各地藏书:“明命八年(1827年),下诏:北城文庙,原藏五经四书、全书之刻本,准其编纂,以备补缺。若刻本残缺,则另刻补缺。有漕运,则运至京师,交国子监保管,以备印行。” 《明命正事》中还记载:“国王下令北方官员查阅城内文庙所藏的四书五经等原籍。此外,国王还下诏搜集古籍,诏书上说:‘朕重视古籍,奉先旨,思前代之功,方有今日之功,欲使古迹明晰,命史馆修撰……’于是,朕准内外官员百姓,凡能保存前朝古籍,无论详略,均应上交原件,或上交国家抄录,并予以奖励。”



国家档案馆 IV 中心(大叻 - 林同)的阮朝木刻版画。
照片:互联网

明命皇帝将所有印版从河内文庙运至顺化,这一时期的大部分书籍都受到国家严格控制,无法印刷。这些印版被保存在顺化皇城的多个场所中。明命皇帝登基后,设立了国家历史院,负责编纂国家史书,并设立了一座房屋来存放印版。国家历史院是编纂国家主要史书的专门机构,同时也负责监督国家的印刷和出版工作。

阮朝覆灭后,所有文献、皇家文书和木刻版都多次迁移。因此,部分文献丢失或损坏,加之顺化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大量文献遗失。由于木刻版和文献面临被毁的风险,如果不尽快迁移,它们将面临彻底丢失的危险。1959年,起草委员会决定将这些巨幅木刻版迁出顺化。最终选定的地点是大叻市——一个气候和地形条件都极为理想的城市。

1960年,面对紧张的战局,为了避免北纬17度线附近可能发生的冲突,(旧)南方政权将阮朝历史文献移至大叻保存,大叻博物馆被誉为国家宝库,精心保存着阮朝古籍和珍贵的历史文献。这些木刻版在档案馆档案馆保存了15年多,1975年后被国家第二档案中心接收,但仍存放在大叻。

2008年,经过对木刻文献的科学整理和研究,确定了其科学价值,并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确认这些木刻文献是越南乃至世界范围内极为罕见的文献类型。正是由于其特殊的科学价值以及作为记录信息的特殊文献类型,阮朝木刻终于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尊重。

这份文献能获此殊荣,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但阮朝木刻本以其极其珍贵的价值,值得世人知晓。这是我们祖先多年来留下的引以为豪的历史,留下了将永垂不朽的古籍,也是拥有四千年文明的越南的骄傲。


Nguyen Huy Khuyen(大叻大学东方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