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生命
(Baonghean)-在边境的启山县,有一群人日夜默默工作,默默奉献,寻找合适有效的方法服务戒毒工作。他们就是启山县社会劳动教育中心(TTGDLĐXH)的工作人员。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抵达了启山区社会劳动教育中心——许多人至今仍称之为戒毒所。在从7号公路通往中心的小路两旁,身穿绿色衬衫的学生正一丝不苟地修剪着每一根树枝和每一片草叶。我曾以为“戒毒营”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那里只有对毒品的渴望、溃烂或刻骨的手臂,以及时刻寻找逃脱之路的凶狠眼神。然而,当我来到这间为吸毒者工作、康复和学习技艺的地方时,我看到的却截然相反。在这里,来自蒙族、泰族、高木族和京族的学生们日夜努力,试图摆脱“白色死亡”的阴影。在这里,工作人员和吸毒者之间没有距离,没有歧视,每个人都受到公平对待和尊重。每个星期一早上,近150名干部和学生,庄严地站在国旗下,在胡伯伯的画像下,举行敬旗仪式,唱国歌,汇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局限性并承诺在接下来的一周取得进步......
这位身材瘦削、笑容温和、眼神略带倦意的年轻人,一边兴致勃勃地用钳子掰弯铁丝网,一边缓缓地吐露着自己的身世。他出生于奇山县一个富裕的家庭。高中毕业后,他是克木族少数考上大学的年轻人之一。然而,当他离开家乡,来到熙熙攘攘的城市,钱财唾手可得时,这位山城学生却迷失了自我,不知不觉地染上了毒瘾。他整天和吸毒的朋友混在一起,拒绝学习,最终被学校发现并开除了学籍。他的父母大为震惊,把儿子带回家,想方设法治好他。尽管亲戚们用尽了各种手段,从铐住他的手脚,到控制、威胁、奉承,但他们的宝贝儿子仍然有同样的毛病。无奈之下,他们把儿子送到了奇山县社会工作与教育中心。
早期,他不配合官员,坚持要回家,甚至试图联系坏朋友,想方设法把毒品带进营里。当他渴望毒品时,这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突然变得像饥饿的野兽一样,挣扎、哭泣、呻吟,而且脾气暴躁。中心官员们不断地鼓励、警告他,给他药物戒毒,甚至给他按摩、热水浴,以缓解他的毒瘾。如今,三个月过去了,他的毒瘾逐渐减轻,戒掉了毒瘾,并进入了主动戒毒和职业培训的阶段。从小被宠坏的他几乎什么都不会做,但中心官员们并没有气馁。有时,中心主任阮忠珠先生会亲自过来握住他的手,教他做事,给他建议,像父亲对待误入歧途的儿子一样向他倾诉。经过这样的经历,小伙子开始懂事,逐渐进步,严格遵守戒毒所的规章制度,并被同学们推选为戒毒小队的队长。
![]() |
祺山区社会劳动教育中心的学生正在接受职业培训。 |
另一位40岁的学生是奇山县南坎乡的学生,他吸毒多年,成了妻儿的负担,家里的资产也化为乌有。不仅如此,他的言行举止还扰乱了当地的安全秩序。大约一年前,当地政府公布了一份强制戒毒名单。和许多其他吸毒者一样,在戒毒中心的最初几天对这个有着强烈毒品渴望、害怕沾染洗澡水的人来说是一种折磨。经过一个多月的温和劝说、严厉威胁以及中心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他才逐渐被感化,理解并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当他的思想清醒后,他成为了一名好学生,完成了职业培训,并被中心安排当厨师,为警官和囚犯服务,等待着集中学习结束的那一天,回到家人身边……
这只是数百条有罪生命中的两条,他们在成为奇山区社会工作教育中心的学生后得到了拯救。他们进入这里的基本途径有两种:在警方监视名单上的强制戒毒,以及根据学生本人和家人的意愿自愿戒毒。无论他们通过何种方式进入,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摆脱白色的死亡,摆脱棕色的妖精,成为好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阮忠珠先生领着我们参观了中心,中心四周环绕着一层坚固的铁丝网,上面还覆着一层厚厚的铁丝网。他看着穿着绿色衬衫、全神贯注地弯曲铁丝网的学生,吐露道,许多人仍然认为吸毒者的世界很可怕,来到这里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但只有与他们一起生活,同情他们,与他们分享,我们才能了解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周先生一边说着,一边介绍着月牙形的池塘和木屋,自豪地夸耀道:“那是木工班戒毒后的第一个成果。他们戒毒戒毒后,性情温顺极了。”
为了有效戒毒,奇山区社会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项“倡议”,将吸毒者分为三类:有犯罪记录、吸毒成瘾严重的吸毒者;文盲;以及识字且有文化的吸毒者。每类吸毒者将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第一类吸毒者,必须严格执行军事化纪律。任何不遵守规定的人都将立即受到纪律处分。对于第二类吸毒者,除了戒毒治疗外,还将学习读写以消除文盲;而对于第三类吸毒者,则必须将戒毒治疗与心理干预、分析和解释相结合。这里的工作人员认为,“戒毒康复”工作非常复杂,需要技能和专业知识,因为工作人员不仅要进行戒毒,还要治疗疾病,防止吸毒者在吸毒后逃跑和肆意反抗,甚至还要定期接触感染艾滋病毒或结核病等危险传染病的吸毒者,同时还要教他们读写,并教他们一门手艺。
这需要每个人奉献,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绝不能以任何理由疏远或歧视学生。“在这里,大家都把中心当成一个家庭,把学生当成孩子,一起建设家庭,一起教育孩子。在这个大家庭里,‘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制定了10条誓言,要求学生牢记,并进行日常测试。工作期间,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三不:不吸烟、不喝酒、不穿便服,以营造严肃、纪律的氛围。”年轻女工作人员阮氏英说道。阮氏英女士来自安城县,未婚,来这里工作时,她只是觉得这是一份临时工作,但当她了解了这个职业后,她就不再那么想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个年轻的女孩感到自己对家乡、对这片特殊的土地产生了真正的眷恋。
这里的工作人员满怀爱心和责任感,不畏艰难,探索着运用传统和现代方法的戒断方法。此外,中心还组织学生以“通往奥林匹亚之路”竞赛的形式进行投票。每周、每月、每季度和每年,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会投票选出进步最快的人。那些连续数周被选为进步最快的人,将有机会在中心的“快乐屋”与妻子、孩子和亲人见面。在一年中,那些连续几个月和每个季度被选为进步最快的人,他们的康复和教育时间将减少。这种投票形式得到了所有学生及其家人的支持,因此每周和每月的会议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成了真正的节日。在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受到他人的尊重。 “我们都是吸毒者,有的甚至是罪犯,有的患有危险的传染病。在外面,我们被亲戚朋友歧视、排斥,但到了中心,我们感受到尊重、公平对待、同情和包容。最重要的是能得到工作人员的爱护,所以我们都努力学习、好好改造,争取早日戒毒。”友立乡的一位泰裔学生说道。
这里的职业培训方式也很特别,不仅手把手地教,直到熟练掌握,而且中心每周、每月都会进行职业测试,谁做得好就受到表扬……目前,中心每年接收100多名戒毒学员,两年一个周期后,大约有50%的学员回家。很多学员在完成戒毒和职业培训后,凭借所学的专业自食其力、奋发向上,成为家庭、妻子儿女坚实的后盾。
离开芒森山城,离开奇山县社会工作与教育中心,我们沿着蜿蜒的道路返回荣市。一路上,我们始终铭记胡伯伯的教诲:“对于那些迷失方向的人,我们要张开双臂,引导他们,宽容他们,慷慨解囊……”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都牢记这句话,并以此为目标和动力,不断奋斗。
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