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逝去的生命

October 16, 2013 15:17

(Baonghean)-在边境的启山县,有一群人日夜默默工作,默默奉献,寻找合适有效的方法服务戒毒工作。他们就是启山县社会劳动教育中心(TTGDLĐXH)的工作人员。

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抵达了奇山区社会劳动教育中心——许多人至今仍称之为戒毒所。在从7号公路通往中心的小路两旁,身穿绿色衬衫的学生正一丝不苟地修剪着每一根树枝和每一片草叶。我曾以为“戒毒营”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那里只有毒品带来的痛苦、溃烂或刻痕累累的手臂,以及时刻寻找逃脱之路的凶狠眼神。然而,当我来到这间吸毒者工作、康复和学习手艺的地方时,我看到的却截然相反。在这里,蒙族、泰族、克木族和京族学生正日夜努力摆脱“白色死亡”的阴影。在这里,工作人员和戒毒人员之间没有距离,没有歧视,每个人都受到公平对待和尊重。每个星期一早上,近150名干部和学生,庄严地站在国旗下,在胡伯伯的画像下,举行敬旗仪式,唱国歌,汇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局限性,并承诺在接下来的一周取得进步......

这位身材瘦削、笑容温和、眼神略带倦意的年轻人,一边兴致勃勃地用钳子掰弯铁丝网,一边缓缓地吐露着自己的身世。他出生于奇山县一个富裕的家庭。高中毕业后,他是克木族少数考上大学的年轻人之一。然而,当他带着钱离开村庄,来到繁华的都市时,这位山区学生迷失了自我,不知不觉地染上了毒瘾。他整天和吸毒的朋友混在一起,拒绝学习,最终被学校发现并开除了学籍。他的父母惊恐万分,把儿子带回家,想办法治好他。尽管亲戚们用尽了各种手段,从铐住他的手脚,到控制、威胁、奉承,但他们的宝贝儿子仍然有同样的毛病。无奈之下,他们把儿子带到了奇山县社会工作教育中心。

早期,他不配合干部,执意要回家,甚至试图联系不良少年,想方设法把毒品带进营里。当毒品饥渴难耐时,这个温顺的男孩突然变得像饥饿的野兽一样,挣扎、哭泣、呻吟,甚至变得狰狞。中心干部仍然坚持不懈地鼓励、警告他,给他毒品戒毒,甚至给他按摩、洗热水澡来缓解他的毒瘾。至今,三个月过去了,他的毒瘾逐渐减轻,已经戒掉,并进入了主动戒毒和职业培训的阶段。从小被宠坏的他几乎什么都不会做,但中心干部仍然没有气馁。有时,中心主任阮忠珠先生会亲自过来握住他的手,指导他做事,给他建议,就像父亲一样向他倾诉失散的儿子。经过这样的经历,小伙子开始明白事理,逐渐进步,严格遵守戒毒所的规章制度,并被同学们推选为戒毒小队的队长。

Học viên Trung tâm Giáo dục Lao động xã hội huyện Kỳ Sơn trong giờ học nghề.
祺山区社会劳动教育中心的学生正在进行职业培训。

奇山县南坎乡还有一位40岁的学生,他吸毒多年,成了妻儿的负担,家里的资产也化为乌有。不仅如此,他的言行举止还扰乱了当地的治安秩序。近一年前,当地政府开列了一份名单,将他送往强制戒毒所。和许多其他吸毒者一样,在戒毒所的最初几天,对这个有着强烈毒品渴望、害怕沾染洗澡水的男人来说,是一种折磨。经过一个多月的温柔劝说、严厉的威胁以及戒毒所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他才逐渐被感化,理解并遵守戒毒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当他的思想清醒后,他成为了一名好学生,完成了职业培训,并被戒毒所安排当厨师,为警官和囚犯服务,等待着集中学习结束的那一天,回到家人身边……

这只是数百条被冤枉的生命中的两条,他们在成为祺山区社会工作教育中心的学生后得以挽救。他们进入这里的基本途径有两种:在警方监视名单上的强制戒毒,以及根据学生本人和家人的意愿自愿戒毒。无论他们通过何种方式进入,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摆脱白色的死神、棕色的妖精,成为好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阮忠珠先生领着我们参观了被围栏包围、上面还覆有一层坚固铁丝网的中心。他看着身穿绿色衬衫、全神贯注地弯曲铁丝网的学生,吐露道,很多人仍然认为吸毒者的世界很可怕,来到这里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但你必须与他们一起生活、同情他们、与他们分享,才能了解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周先生一边说着,一边介绍着月牙形的池塘和木屋,自豪地夸耀道:“那是木工班戒毒后的第一个成果。他们戒毒戒毒后,人都特别善良。”

为了有效戒毒,奇山区社会工作与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项“倡议”,将吸毒者分为三类:有犯罪记录、吸毒成瘾严重的吸毒者;文盲;以及识字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吸毒者。每类吸毒者将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第一类吸毒者,必须严格执行军事化纪律。任何不遵守正确程序的人都将立即受到纪律处分。对于第二类吸毒者,除了戒毒治疗外,还要教授他们读写以消除文盲;对于第三类吸毒者,则必须将戒毒治疗与心理干预、分析和解释相结合。这里的工作人员认为,“戒毒康复”工作非常复杂,需要技能和专业知识,因为工作人员不仅要进行戒毒治疗,还要治疗疾病,防止吸毒者在吸毒后逃跑和肆意反抗,甚至还要定期接触感染艾滋病毒或结核病等危险传染病的吸毒者,同时还要教他们读写,并教会他们一门手艺。

这需要每个人奉献,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绝不能以任何理由疏远或歧视学生。“在这里,大家都把中心当成一个家,把学生当成孩子,一起建设家庭、教书育人。在这个大家庭里,‘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制定了10条誓言,要求学生牢记,并进行日常测试。工作期间,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三不:不吸烟、不喝酒、不穿便服,以营造严肃、纪律的氛围。”年轻女工作人员阮氏英说道。阮氏英女士来自安城郡,未婚,来到这里工作时,她只是认为这是一份临时工作,但当她了解了这个职业后,她不再抱有这种想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年轻的女孩感到自己对家乡、对这片特殊的土地产生了真正的眷恋。

这里的工作人员满怀爱心和责任感,不畏艰难,探索着运用传统和现代方法的戒断方法。此外,中心还组织学生以“通往奥林匹亚之路”竞赛的形式进行投票。每周、每月、每季度和每年,每个小组的学生都会投票选出进步最快的人。那些连续数周被选为进步最快的人,将有机会在中心的“快乐屋”与妻子、孩子和亲人相聚。在一年中,那些连续数月和数季度被选为进步最快的人,将减少他们的康复和教育时间。这种投票形式得到了所有学生及其家人的支持,因此每周和每月的会议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成了真正的节日。在中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受到他人的尊重。 “我们都是吸毒者,有的甚至是罪犯,有的患有危险的传染病。在外面,我们被亲戚朋友歧视、排斥,但到了中心,我们感受到尊重、公平对待、同情和包容。最重要的是能得到工作人员的爱护,所以我们都努力学习、改过自新,争取早日戒毒。”友立乡一位泰裔学生倾诉道。

这里的职业培训方式也很特别,不仅手把手教,直到熟练掌握,而且中心每周、每月都会进行职业测试,谁做得好就受到表扬……目前,中心每年接收100多名戒毒学员,两年一个周期,大约有50%的学员回家。很多学员在戒毒和职业培训后,凭借所学的专业自食其力,实现了人生的腾飞,成为家庭、妻子和儿女坚实的后盾。

离开芒森山城,离开奇山县社会工作与教育中心,我们沿着蜿蜒的道路返回荣市。一路上,我们始终铭记胡伯伯的教诲:“对迷失方向的人,我们要张开双臂,去改变他们,要宽容大方……”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都牢记这句话,并以此为目标和动力,不断奋斗。

阮科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寻找逝去的生命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